王建云
(寧夏銀川市金鳳區教學研究室 寧夏 銀川 750011)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學的身影,教師需要探索如何讓學生,特別是好奇心極強孩子主動去學習數學,這是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潮流,實現教師價值的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回答,更加記憶深刻,也更能明白其中的原理,而非一知半解,這樣在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舉一反三,不至于輕易被題目的條件和選項迷惑住。
總的來說,小學數學課堂效率不高。大致可以歸結為如下原因:首先,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而自律性不強,很難長時間把注意力集中于老師教授知識的課堂之上,這是就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學生專注于課堂,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由短變長,一步一步提高學生專注力。其次,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在課堂之外存在較多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東西,比如手機、平板電腦、樂高玩具等,可能人在課堂上而心卻惦記著手機中的游戲,還沒拼完的樂高等,外界的誘惑使本身自制力就差的孩子沉迷其中。最后,教師在教學時比較難兼顧每個學生的情況,只能將教學速度和內容把握在平均水平,這樣就會忽視某些學生的實際情況,長此以往使落后的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因此,必須探索出使數學教學效率提升的方法,推動教育順利發展。
此外,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教學進度,忽視了課程的導入,直接將解題方法教授給學生,省略了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以至于學生只知道要這樣答題,卻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當再次遇到相似類型題目時,換個問法就不會解答了,也會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數學教學不應僅僅注重完成教學任務,還要求做到真正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真正起到數學課應該起到的啟蒙作用,而不是簡簡單單應付差事而已。
2.1 將生活實例融入課堂,營造良好的氛圍。從小學生特點入手,我們可以看出其年齡小,自制力差,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主動學習的可能性比較低。為此,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氣氛來使學生適應課堂內容,讓他們意識到和同學們在一起學習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并不枯燥無味。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獨立思考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老師需要嘗試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但由于推廣時間不長,許多老師并沒有掌握到多媒體技術的精髓,只是敷衍了事,這樣是不利于學生成長的。教師應該花費精力在備課上,將信息技術為我所用,提高數學授課效果。
比如,在學習加減法的計算時,可以用多媒體動畫的形式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交易過程,讓學生們切身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獨立思考到底應該如何處理這樣的數學問題。
2.2 利用游戲激發學習興趣,融入日常生活。孩子們都喜歡玩游戲,如果教師能考慮利用游戲的方式傳授知識,將會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注意力集中時間,并真真正正地吸收進知識,而不是天馬行空,身體在課堂,心在外游蕩。采用游戲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展現教學成果。
比如,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和低齡小學生的愛好,將其喜歡的游戲融入日常生活,可以鼓勵孩子們觀察爸爸媽媽在買菜時是如何算賬的,把場景通過小劇場的形式表演出來,在生活場景中融入數學教學。興趣可以推動孩子們不斷探索,不斷獲取新知識,以自己掌握的新方法認識世界,使得每天都有新收獲。
2.3 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參與。眾所周知,小學生好奇心強,并且非常擅長聯想與想象,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事物比較熟悉,也感興趣。結合數學的固有特點,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邏輯和數字,具體為日常所見的物品,以此來降低學生接受的難度,主動參與其中,親自動手參與課堂互動。將會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日常生活中見到的關于數字的事物畫下來,看到數字“2”就想到成雙的筷子,看到數字“3”就想到三角鐵。而且每個人都喜歡聽到自己的能力被承認,自己的思路被夸贊,小學生們更不例外。我們都知道小學生正值思想觀念成長的關鍵時期和階段,對于積極性評價尤為在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使用正面的鼓勵性評價,對于其正確的回答要積極稱贊,對于出現的偏差要及時糾正。當代教師的教學目標并非僅僅停留在簡單完成任務,還在于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訓練,鍛煉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
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數學學習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教師需要格外重視數學的實踐意義,這對于學生一生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教師自身要積極主動投身教育實踐,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不足,端正態度,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巧妙運用將數學融入生活的方法,不斷豐富和革新,以此來拓展學生思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且充滿趣味的氛圍中學會數學原理,對數學感興趣,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