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麗
(福建省漳州市岳口小學 福建 漳州 363000)
開展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教學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并且和其他同學進行深入的交流。在獲得教師的指導的基礎上保質保量地完成課程實踐的相關任務。這就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總結能力、知識運用能力,這樣自然而然的會達到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目標。但是,部分教師對于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教學工作不夠重視。盲目地開展題海訓練,忽視了小學生的實際狀況和基本需求。反而降低了數學教學活動的效率。學生的應用意識也無法科學培養,此時更應當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于原有的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教學策略進行創新,完善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案。
數學來源于現實生活,并且高于現實生活,是對現實生活某些客觀存在事物的直觀映射。而進行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教學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對于所學習的數學知識活核心技能進行遷移和運用,從而提高自身的應用意識,培養實踐動手操作能力,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挖掘現實生活中的素材,使其與枯燥乏味的數學課本內容進行銜接,從而提高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教學的整體效率。例如在對生活中的三角形這一部分的內容開展綜合與實踐課程研究活動時,教師會鼓勵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入手進行調查和研究,同時總結為何在現實生活中三角形的運用是如此廣泛的原因及三角形為何具有穩定性。鼓勵學生通過一些動手操作的實驗來進行實驗驗證,運用木條搭建兩個矩形和兩個平行四邊形。一個矩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分別用木條進行固定,而另一個則不用固定。施加同樣大小的力來進行破壞,則可以形成三角形的兩個矩形和平行四邊形不會被輕易破壞。學生從中驗證了相關結論,并且將這一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培養了數學應用意識。
數學知識需要學生不斷地進行總結和實踐運用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水平,并且培養應用意識。在開展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時,教師要在正常的教學活動完成以后適當的布置一些課下實踐探索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去完成。這些實踐探索任務一定要生動有趣,同時難度適中,注重滿足學生數學知識運用意識培養的實際需求。作業的形式應當不拘一格,突出開放性的特征,而不是如傳統課后作業一般讓學生做練習幾的第幾道題。而是要讓學生針對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來進行總結,形成數學日記。實踐活動作業的形式也可以是運用數據調查統計的方法來統計一個月以內家庭的支出情況和收入情況,制作成數據表格,也可以鼓勵學生收集現實生活中的幾何圖形如梯形、直角梯形、長方形、菱形等等,并且進行實際繪畫和實踐總結工作。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于各種各樣的數學游戲往往十分癡迷,一旦沉浸其中則很難自拔。數學教師不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基本需求來導入一些有針對性的數學游戲。將其和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相結合。在此基礎上添加更多的游戲形式,挖掘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教學活動的內涵,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游戲環境,同時運用各種各樣的游戲器材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聯想,從而不由自主的跟隨著教師的腳步來對于綜合實踐課程上的數學知識和技巧進行轉移。
例如,在學習位置與坐標相關的內容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并且和現實生活進行聯系,因而選擇采取老鷹抓小雞的游戲教學形式。教師首先將學生帶到操場上,分角色飾演老母雞、小雞、老鷹,從而開展相關的游戲教學活動。教師和學生一同努力,運用粉筆在空地上畫出一個個0.8米×0.8米的方框,同時在方框的邊緣標上相應的數值如1234……以此類推。然后開展游戲活動。老鷹每抓住一只小雞教師便會喊停,讓學生統計自己所在位置的坐標。這樣周而復始,使得學生的數學知識得到了實踐運用,并且也提高了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的趣味性,完善了游戲教學的形式。
總而言之,數學教師對于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整體的教學效率,并且培養小學生的知識運用意識達成了共識。在此基礎上制定實踐課程教學方案,開展形式各樣的數學教學工作,解決師生交流不夠順暢,教學評價和總結不夠及時,課堂教學方案不夠完善等一系列問題。數學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去完善游戲教學以及主題實踐教學的形式,幫助小學生尋找自己應扮演的角色,和教師以及其他同學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在下一階段數學教師會注重拓展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教學的范圍,運用更加科學科學的評價方案對師生的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的參與情況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