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熒涓
(福建省閩清縣城關中學 福建 福州 350800)
智能信息技術環境,賦予了現代教學全新的思想理念,教師在地理課堂可通過多媒體、電子白板等信息技術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智慧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豐富新穎的探究思考中,高效掌握理解相應的知識概念。因此,教師在核心素養教育視角下,要依據學生的實際經驗、個性特點與認知規律,精心設計優質素材資源,讓學生在形成良好地理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實現人際協調觀念、空間視角與地理思維的全面發展。
微課短、小、精、準,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向學生清晰的傳遞知識要點、難點,教師在網絡信息技術環境下,可基于學生的階段性認知特點,緊扣教學目標內容,精心設計,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和探究性微視頻素材內容,引導學生能在深刻的互動交流探索中,掌握知識要點,發展核心素養。
例如,教學《自然特征與農業》時,教師展示制作好的微課資源,引導學生對北方地區自然環境和農業生產進行分析,位置和范圍:內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大興安嶺。氣候特征:冬季寒冷、夏季炎熱、降水集中于夏季,讓學生結合問題要點,合作交流討論概括齊齊哈爾、延安等多個北方城市的氣候、地形、土壤共同特征,并能結合自己所處的真實地理環境,理解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能夠結合現實中出現的人地實例,提出建議,促進學生人體協調觀的形成發展。
教師在微課堂中,可以利用直觀、生動的畫面,為學生設置懸念,輔助學生探究交流,讓學生能在微課資源素材的啟示下,加深課堂學習,地理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人地協調觀念發展。
教師在課堂中可利用信息技術模擬圖景,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實際體驗中,感知山川、河流、地貌,相對于傳統課堂,信息化課堂主題鮮明,內容生動精簡,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能從多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學生對知識的深刻高效精準理解。
例如,教學《地球的運動》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3D模型掩飾地球的運動,為學生播放“地球運動”通過3D展示,為學生營造直觀的視覺體驗,讓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理解科學道理。在教學《人口》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數據信息,讓學生在繪圖、數據、繪制的對比、分析中,加強學生對全面區域認知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從地理事物現象的背景出發,學會站在區域角度,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
信息化環境可以拓展知識內容,明確疑點、難點,使學生在解答、點評、檢測中開闊思維視野,提高區域認知能力,讓學生在分析、解釋和預測中,具備運用區域綜合分析的能力,形成從區域的視角認識地理現象的思維習慣。
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通過人機交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社會調查和地理實踐意識,使學生在人機對話操作中,學會用地理的眼光對地形圖進行判斷和分析。電子白板擁有豐富的資源庫,不僅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展示內容,還能利用批注、圈畫、聚焦、拖拽功能,對知識素材資源進行加工,使學生在多感官的體驗下,形成良好的環境。
例如,教學《地形圖的判讀》時,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為學生展示高低起伏的丘陵、俊秀挺拔的高山、風吹草低現牛羊的高原,并邀請學生親自到講臺,對地形圖進行標注和測量,讓學生在感受地理知識魅力的同時,學會用地理眼光思考問題,深刻了解海拔和相對高度定義,山地,各部位都有各自相應的名稱,教師向學生展示各部位局部圖,邀請學生明確指出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各個部位,讓學生在地理戶外考察和模擬實驗中,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維。
教師在課堂中可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多種性演示功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字、視頻、圖像等多種情境資源,促使學生在優美的音樂、絢麗的圖片感知中,獲取更深刻的學習體驗。
總之,教師的信息化環境下,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價值,鼓勵學生再多樣、輕松的實踐探索,親身經歷對地理知識的思考、理解和感悟,促使學生在積極主動思考和探索學習中,鍛煉地理綜合思維,加深對地理技能體驗感悟,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對比中,鍛煉發展和提升地理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