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迎春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新店鎮初級中學 江蘇 如東 226400)
科技的高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微信、微博等網絡互動平臺成為了最便捷的互動方式,使溝通交流變得更加積極有效。微信作為微時代中重要的互動平臺,不僅具有溝通的功能,同時朋友圈也具有展示和互動功能,打破了傳統一對一、面對面溝通的禁錮,使溝通更便捷、互動更頻繁,而且彌補了面對面溝通帶來的心理壓力。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打造中學生德育的微平臺,發揮微信的資源溝通優勢,用深受學生喜愛的方式逐層深入的滲透德育,使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中班主任實施德育的過程中,師生間的和諧關系直接影響最終的德育效果,因此老師在開展德育工作前首先要拉近師生間的心靈距離,使學生愿意與老師進行互動交流。在傳統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施中,老師更多的是采用面對面溝通、倒灌式講解的方式來實施德育,忽視了師生溝通過程中學生的緊張和畏懼心理,難以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真實想法,導致德育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教與學的背離現象,老師講的內容無法真正流淌進學生內心,甚至使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內心滋生出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中學生道德素養的提高。微信作為學生接受度較高的一款溝通平臺,不僅方便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同時也能夠通過群消息、朋友圈等功能增進師生間的感情,使師生間拉近了心靈距離,使學生逐漸放下了心理戒備,以留言、一對一私聊的形式與老師展開良性溝通,更便于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提升了德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真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德育學習中,保障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傳統照本宣科的為學生進行講授德育知識難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很多時候老師雖然講的熱鬧,學生卻并沒有真正聽進去,影響了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現在班主任利用微信的錄制功能,為學生引進“微式課程”,將德育知識以更生動、有趣的視頻形式進行呈現,學生看到老師發布的內容點開即可觀看,可以做到移動學習,隨時隨地用課余時間進行視頻學習。新穎的滲透模式,生動的視頻畫面,有趣的知識內容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想要探究的欲望,進而將德育知識逐漸變成生活的調劑,使德育知識潛移默化的滲透進學生心里,進而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比如針對現在青少年沉迷游戲的問題,老師可以以視頻短片的形式來推進德育。老師用生動的詼諧的語言來為學生講述沉迷游戲發生的故事,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短片的過程中既詼諧幽默,又淺顯易懂,自覺地進入視頻情境中展開思考,使學生無形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微式課程時間短,內容生動有趣,而且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學生既可以當作緊張學習的調劑,同時也可以作為閑暇時的一種樂趣,使學生對德育視頻故事產生意猶未盡之感,進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德育活動中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學生步入青春期后生理、心理都在悄悄的發生著變化,很多學生會產生青春的困惑,滋生出各種青春情緒,渴望擁有獨立的自我,希望他人能夠向對待大人一樣對待自己,可是卻又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矛盾糾結的心理、學習的壓力、起伏不定的情緒,導致學生很容易滋生出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在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施過程中,心理輔導也是尤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需要老師化身為學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學生的心理困惑,紓解學生的壓力,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平緩學生的情緒,使學生能夠在老師的輔導和幫助下重新找回積極樂觀的心態,為學生積極向上的投入生活和學習做好準備。青春期學生敏感、脆弱,老師可以利用微信搭建起師生間一對一私密溝通平臺,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學生向老師求助,老師結合學生的困惑給出一對一的針對性指導,使心理輔導局限于師生之間知曉,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更有助于學生敞開心扉接收老師的指導,使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初中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化,微信作為一種便捷的網絡溝通平臺,拉近了師生間的心靈距離,使學生對德育知識興趣更濃,學習熱情更高,效果更好,從而大大提升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效果,促進了中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