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委委
(安徽省蕪湖市弋江中心小學 安徽 蕪湖 242100)
對于剛剛進入班級制系統性學習階段的小學生們而言,其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較多的問題。特別是在面對一些較難理解的計算題時,學生們也會覺得枯燥乏味,甚至還會排斥數學計算練習,不利于學生們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而創設情境作為一個比較新型的概念,對于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與程度的促進是起到積極作用的,創設情境不僅是出于學生本身出發,并且符合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理念。
數學源于生活。多數學理論的發現都是來自生活,包括我們的生活中也處處都有數學的影子。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同時,可以結合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提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尋找答案。結合實際生活設置問題一方面,能夠降低小學數學教學的抽象性給小學生帶來的學習難度,另一方面,還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學習數學的經驗和方法,全面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進行“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可以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獎狀、棒棒糖、窗花、對聯等物品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并讓學生思考這些物品分別都是什么圖形?充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在了解了本節課圖形的特點和名稱之后進行自主思考并踴躍參與回答。通過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在課堂上營造一股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在學生舉手回答后,針對學生回答的不完整、不正確的答案進行補充和糾正,耐心引導、鼓勵,不正確的學生,避免學生因為一兩次的回答錯誤而打擊到自身學習數學的信心。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予以表揚。學生在這個問題情境中能夠學會怎樣觀察事物、總結知識點,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創設問題情境,最重要的作用是調動起學生的興趣,這是它最根本的價值體現。因此教師在思考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創設怎樣的問題情境時,一定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小學生喜歡聽故事、看動畫,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利用數學問題的生活化特征,將知識和問題融入到一個具體的故事情境中呢?這顯然是可行的。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們看過的動畫片來創設一個具有濃濃吸引力的趣味化問題情境,將學習數學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一定能夠實現興趣的遷移。
比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段《熊出沒》的動畫視頻,視頻中,熊大和熊二正在樹洞中睡覺,突然聽見了一陣噪音,他們意識到,光頭強又來砍樹了,于是趕緊出門制止光頭強。出門后熊大熊二數了數剩下的樹木還有62棵,上次數有96棵,他們氣憤的來到光頭強家,要求光頭強重新種樹。最后教師以光頭強的視角提出問題:要種多少棵樹才能使樹林中仍有96棵樹呢?這其實就是一道變相的應用題,但是由于有了動畫和故事情境的加入,使問題變得更加立體了,學生不僅聽故事時聚精會神,思考問題時也很快找到了入手點,直至問題解決,他們仍意猶未盡,教師順勢利用本次故事展開一次環保教育,提升本堂課的教學成果。我想這就是故事化問題情境的魅力和價值所在。
多媒體教學是目前較為普遍的教學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進行多感官沉浸式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和本節課相關的圖片、視頻、音頻等,加強情境創設的生動性,具體性,讓學生融入較為真實的教學情境。
例如,在進行有效問題情境創設之時,可以針對某一應用題目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在講述到加減法之時,以超市購物為例,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超市背景圖片同時輔助以聲音,加強情境教學的具體性、生動性,為學生滲透一種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實踐的意識,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針對某應用題小明共有20元錢,購買鉛筆花了5元,橡皮花了7元,目前還剩下多少錢?對于這一問題進行情景創設設可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引導班級內一名同學扮演小明,另一名同學扮演售貨員,對教學問題進行情景再現,可以以更加直觀化、具體化的方式進行問題的解答與講述,對于進行情景扮演的學生也是一次綜合素質的鍛煉。通過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將此問題進行解答和講述,提高小學教學的效果和水平。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動畫,對于一些難以再現的教學情境可以應用到flash等視頻制作軟件,運用動畫的形式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加強對于問題的理解能力,化抽象與為具象,加強對于知識點的講述能力,提高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水平,降低理解難度。
小學數學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之一,隨著學習知識的累積,學習難度的加深,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從而達到幫助小學生夯實基礎,高效且快樂地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