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彬
(廣東省汕頭金山中學南區學校 廣東 汕頭 515071)
信息化中學物理教學,要實現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整合,實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關鍵在于觀念的轉變,首先要把信息技術從學習對象轉變為學習工具,要把信息化作為提高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載體,真正把信息技術融合到教學中。其次要變革傳統中學物理教學,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轉變為學習的方式,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優勢。
物理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深奧抽象且充滿邏輯推理。傳統中學物理教學采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教學模式,一味地將書本中的定律、公式灌輸給學生,這無益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無益于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當然,傳統教學設備(“黑板+粉筆+掛圖”等)也是具有現代信息化教學設備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兩種教學設備要相互為用,相得益彰,只求有效,不求形式。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授之以漁”,是提高中學物理教學的關鍵。教學中一直圍繞著“學生主體化,教學形象化,應試理性化”的理念來創設信息化中學物理情境,讓學生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充分體驗與感悟知識。在教學中充分借助多媒體圖、聲、影像、動畫等功能載體,使中學物理課堂擁有生動直觀的圖文、聲音、動畫,為教學帶來豐富的視覺和聽覺效果。創設信息化中學物理實驗,可將教材上抽象靜止的畫面變成栩栩如生的動態情境,能夠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物理畫面,改變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被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形成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意識。
物理實驗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受客觀條件以及儀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實驗效果不夠理想。如在測定大氣壓值時,依照教材上實驗裝置及操作過程做托里拆利實驗,因為水銀(汞)有毒而往往沒有進行課堂實驗,此時可以借助FLASH動畫演示托里拆利實驗過程。另外,虛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的開放性的操作環境,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下進行仿真實驗操作。在上傳統電學實驗課,電流表的接線柱不能接錯、電壓表不能超過量程,電池組不能短路。很多實驗不允許學生自己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些學生自主實驗能力強,自主進行某些不成熟的實驗操作,最終損壞了儀器,而這些學生實際上也往往是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強的學生。仿真實驗操作能模擬“破壞性實驗”,學生能通過仿真實驗軟件探索實驗奧妙,例如超重失重現象中宇航員的完全失重的模擬,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總結出超重失重的條件;天體運動的模擬及動態分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萬有引力定律及應用;α粒子散射及核裂變的模擬,將微觀世界抽象的規律形象而生動地展示給學生。
創設信息化中學物理實驗,是對傳統實驗的拓展,有利于學生主動地獲取物理知識,發展能力,并促使他們建立科學的世界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相關設備的開發和軟件的使用,利用網絡學習空間,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網絡環境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庫、資源庫,互聯網教學資源開發和利用已成為一個現代教育工作者必備的信息素質。教師以互聯網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為載體組織、加工變成適合任教學生的動態教學資源。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教學的融合,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更具有科學性,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物理課外活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如果能將多媒體手段應用于課外活動,必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可將學生學習計算機理論用于實踐。教師布置相應的物理探究活動作業,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科學上網,從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學習相關物理學最新成果、物理實驗微課、物理科普論文等,然后進行小組分享交流。學生利用課外把自己的物理小發明小制作,拍成小視頻在班級互聯網資源平臺上(如百度網盤、QQ群、微信群等)跟同學分享自己的作品。充分應用區域物理網絡資源,拓展課外物理學習活動,通過互聯網交互平臺實時解答疑問等,拓展了中學物理教學實踐空間,暢通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物理學習交流。抗擊新冠疫情背景下,停課不停學,線上教育教學應時而生,教師有機整合各種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進行信息化在線物理教學,開展錄播直播網課與線上學習指導,及時帶領學生走出疫情期間的學習困境。
創設信息化中學物理教學,必須堅定中學物理教學改革方向。信息技術有擬人作用,如扮演導師的角色,充當教師和學生的助手。也有擬物作用,如虛擬實驗室,虛擬教室等。但是,信息化中學物理教學并不是指用計算機、網絡等技術取代教師,在更好地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同樣不應該忽視教師對學生的引導、監督與情感交流等!
堅持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區域治理仍將會長期地作為教育治理和發展的重要戰略和思路。區域教育發展研究將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利用現有的各類教育資源將優質教育資源與本地區或學校的教學實際結合起來,更好地協助教師教學、學生自主學習。
“百度網盤+問卷星+優酷自頻道”區域資源共享模式是以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搭建了穩定的學習平臺,帶動了區域內教師共創共建共享教育教學資源,引導區域內的學生利用資源自主學習,能夠為區域內物理學科教育教學的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首先,以百度網盤為資源構建的載體,百度網盤能提供文件的網絡備份、同步和分享服務。教師可將構建的優質教育信息資源存放到網盤中,可以利用微信、qq、釘釘、公眾號等進行分享。其次,借用問卷星系統,師生間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互動,利用問卷星里面豐富的設計問卷功能來實現為學生提供線上答題卡,分析學生的答題情況,教師對于學生的學情分析就更加精準。針對答題情況錄制精準輔導答疑微課視頻,上傳優酷視頻自頻道。學生可以享受到區域內最優秀學科教師的針對性輔導,為實現區域教育公平化提供了一種可操作的方式。最后,優酷網站的視頻數據記錄學生觀看學習視頻的播放次數、播放時間段等,通過數據分析進而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偏好等情況,續而為區域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撐。
隨著信息技術和物理學科教學整合的發展,將信息技術引進中學物理教學領域,將給學生、教師、學校帶來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契機,轉變教與學方式,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內生動力,促進個性化、自主性學習,充分體現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變革作用。同時,信息技術和中學物理教學整合在實際教學中可能還會面臨許多問題,如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業務不熟、用觀看視頻代替做實驗、電教滿堂灌等,這些需要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研究,妥善解決。只有把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改革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中學物理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