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茹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培基小學 福建 晉江 362261)
項目式課程整合教學是基于美術課程標準,重新整合教材內容,重組教學資源,基于任務和情境,運用項目式學習方式進行實踐教學的一種模式,本次活動將六年級下冊第7課《標簽與品牌》、第11課《吉祥寶貝》、第12課《走向明天》三課內容重新組合,課前發送預學導案學生自學,課堂以設計木偶禮盒包裝為主線進行學習,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下面以本次聽課學習談談些許體會。
三節課都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手段輔助教學,將知識很好地串聯起來,展示了核心素養本位下的一個大美術課堂,從情境創設導入、圖片視頻賞析、設計構思、創作表現、評價拓展,學生們都在老師的引導下思考,在思考中將知識內化,很好的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第二,課堂的階段點評能夠很好的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情況,本次三節課中學生評價環節也是弱了點。
《標簽與品牌》一課施安琪老師以紙盒引發不同的標簽賦予物品不同功能性的思考談話導入,創設禮盒包裝設計的驅動任務,也為后面的主題圖案及藝術字設計做項目學習的鋪墊。新課教學中首先進行預學反饋得禮盒包裝要素,接著賞析包裝盒尋特點,最后用素盒包裝設計3個階梯任務練習再發現等步驟掌握本課學習目標。本課容量大,老師需要創設禮盒包裝情境、禮盒包裝設計(色彩、布局構圖、大小安排)等知識點多,課堂后面嘗試練習、知識點環節評價也不少,好在老師設計的問題指向性非常明確,為整節課節省了不少時間,最后課堂總結略顯單薄。雖然稍微拖了點時間,但老師整體意識很強,對于課堂延伸到下一節內容依然認真做。
《吉祥寶貝》李麗博老師巧妙利用福娃小記者“妮妮”與學生互動,再一次對預習導案進行鞏固學習,接著齊讀課本定義知曉寓意,第三環節對比辨析吉祥物引導學生在觀察、對比、分析、討論中學習夸張、變形、添加、簡化等設計方法,第四環節分享設計方法發散設計思維,最后步步為營牛刀小試中完成本課木偶吉祥物設計稿。課堂深入淺出,條理清楚,環環相扣,以木偶為原型進行了獨具創意的吉祥物形象設計。本課原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項目整合后本課偏向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設計首要關注的是一個設計構思的過程,可能受限于40分鐘,老師給與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展示評價環節中第2小組是以黑白線描木偶形象進行設計,恰好與彩色背景形成對比,老師沒能抓住這一生成進行有彩與無彩的對比學習鞏固稍顯遺憾。最后本課李老師沒有對課堂目標進行總結而是直接延伸跳躍到下一節課。
《走向明天》吳允勝老師首先根據情境,揭示任務導入,接著復習反饋導學摸底,通過“賞創意”“辨方法”“找元素”創意賞析中學習藝術字的五種創意設計方法,最后根據桌面原型木偶聯想,構思“木偶情緣”四字的創意設計方法并進行藝術字設計創作實踐。吳老師課堂教學節奏分明、張弛有度、合作交流,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最后,一個個精美的木偶禮盒包裝設計呈現了本次課程整合教學的成果。特別值得借鑒的是吳老師在介紹五種藝術字創意設計后,能夠再次以節氣“白露”的白字讓學生進行立體創意設計、光影創意設計的個體版演,讓學生再次對藝術字創意設計方式方法進行鞏固非常棒,在這里有個小小建議,創意設計是無限的,老師在小結時是否給學生小任務:“更多有趣的創意設計方法有待同學們去發明創造。”作業創作環節老師能細心提醒學生大小紙張的合理使用,避免了練習出錯而返工浪費時間。本課總結也是略顯不足,項目式大美術課堂如果時間允許,最后的這節課個人建議應該把三節課的內容做一個回顧總結。
對于課,不同的人會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和見解,正是這些不同差異及看法的思維碰撞,讓我們的美術課程改革走的更遠更好。
昨天再來一次; 再介紹作詞、作曲,因為這首英文歌曲已經很熟悉旋律,我就把學生沒有學過的英語單詞教讀幾遍, 利用聽唱法學會這首英文歌曲,學生都很興奮,特別是every shalala every wo'wo still shines every shing-a-ling-a-ling。 在學會歌曲后我進行了思想教育,因為都是高年級的學生,很快要進入初中了,教育同學們要珍惜現在在一起的時光,進中學就可能不在同一個班級了,也教育他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不要浪費時間。我覺得這節課很成功,既學會了一首流行的英文歌曲,還學會了一些平時在英語課上沒有學過的英語單詞,還進行了思想教育,達到了目的。
綜合以上可以得出結論,流行歌曲進入小學高年級音樂課堂,不僅是可行的,而更是值得推廣傳播的。一方面,流行歌曲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資源之一;另一方面,通過流行歌曲融入音樂課堂,激發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最終促進了教育教學的發展。流行音樂正如打開學生進入音樂大門的一塊敲門磚,為學生探索更深更廣的音樂世界提供了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