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書媛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大湖娃幼兒園 江蘇 淮安 223100)
區域活動主要指幼兒園教育過程中,給幼兒提供給適合的場景和各種類型材料,引導幼兒充分發揮出自身想象力去思考和感知。通過幼兒自主參與區域活動,幼兒能夠自主找尋問題答案,加深活動體驗。區域活動作為自發性活動,材料、活動區域的選擇都是幼兒的權利,教師通過觀察行為的方式,正確引導幼兒,可以培養幼兒自主性,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需要明確自身職責,也作為開展區域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區域活動中,需要教師開展支持性指導工作,有利于順利開展區域活動。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需要做好引導工作,認真觀察幼兒行為,并給予幼兒更多的支持和尊重。區域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幼兒自主開展探索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幼兒的性格特征以及智力水平。在了解之后,教師可以有序開展相應的指導,逐漸提升幼兒教學質量。
在進行幼兒園區域活動時,需要教師根據孩子的年齡合理進行拓展和調整,充分應用空間,避免教室出現擁擠情況。一些幼兒喜歡構建區,然而構建區容納幼兒數量比較有限。如果班級其他孩子也想參與,只能選擇一些其他區域,對于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在布置區域時,需要對其他區域空間進行綜合性考慮。為了充分調動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積極性,教師應優化構建區,將構建區合理分為拼插區以及搭建區。在設置搭建區時,主要在教室門口走了,給幼兒投放一些木質積木材料以及一些廢舊材料。在設置拼插區時,應設置在教室內,教師提供地墊,幼兒在參與區域活動過程中需要自己拿一塊地墊,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以及構建材料開展拼插工作。教師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對室內室外空間進行合理利用,可以實際滿足幼兒區域活動相關需求。對于幼兒在參與區域活動時間相對有限的問題,教師需要合理安排區域活動時間,確保時間的靈活性。針對大班幼兒,有很多的集體活動,對于參與區域活動時間相對有限,教師需要將區域活動和集體活動進行有效結合,可以通過主題區域活動的方式,實際解決這個問題,并確保區域活動發揮出目的性以及有效性等特征[1]。
對于區域活動中幼兒的各種行為,與教師給幼兒提供的材料有著密切聯系。針對底結構材料可以激發幼兒靈感,將這些材料投放在數學、科學以及美術區域活動當中,能夠培養幼兒獨立思考能力。區域活動材料通常來源于生活,并呈現出多元化以及動態化特征,對于活動限制相對少一些,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自身經驗等給材料賦予相應含義,能夠激發幼兒探索欲望,并在活動過程中獲取更多樂趣。針對環境的不同,具備著相應的特點,教師利用室內的凳子、桌子等對多個區域進行劃分,并結合區域特征合理投入具有針對性的區域活動材料,并綜合考慮材料的生活化以及安全性等特征。通過采用塑料瓶、廢舊紙盒等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可以使幼兒產生熟悉感,并激發參與區域活動興趣。教師在活動中,也可以組織幼兒參與實驗校活動,通過實驗活動給幼兒融入一些知識,可以有效豐富區域活動內容,并提高區域活動效果。例如,教師在教室內容選擇玻璃片、紙杯,將熱水倒入紙杯當中,將玻璃片蓋在紙杯上面,一分鐘以后玻璃片會附著水滴。通過教師開展小實驗活動,可以給幼兒介紹形成雨的過程,并幫助幼兒了解到雨對人們的危害性以及帶來的好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逐漸拓展幼兒的知識面,逐漸豐富自身知識儲備。
教師在進行區域活動以后,應給幼兒拓展和延伸活動,引導幼兒二次創新區域活動內容,可以幫助幼兒加深知識印象,并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教師在區域活動時,應把握好時機,引導幼兒思考一些問題以及具體解決方式。通過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加強培養幼兒獨立思考能力。例如,在區域活動時,教師應向幼兒提問“如何變換花朵顏色?”針對教師的提問,幼兒自主開展實踐以及思考,可以加強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將帶根莖白色花朵放入顏料中,等花朵吸收水后,顏色和水的顏色能夠保持一致。然后教師給幼兒布置課后作業,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方式課后進行實踐。幼兒可以針對自己喜歡的顏色,將白色花染成相應的顏色[2]。
綜上所述,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教師通過區域活動,可以充分激發幼兒參與積極性,并轉培養幼兒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對于幼兒綜合素養進行全面培養。為了更好的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師應通過觀察行為的方式,尊重幼兒作為區域活動的主體地位,并結合幼兒的年齡以及興趣愛好等合理制定相應的主題活動,并通過激勵語言的方式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有利于正確引導幼兒規范自己的行為,全面培養幼兒綜合素養,并促進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