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宇萍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實驗幼兒園 江蘇 蘇州 215000)
幼兒自制圖畫書活動是開展早期閱讀活動時產生的一種綜合性延伸活動。這個活動要求幼兒能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和生活體驗,模仿書的形制,將內心的想法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表現出來。[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針對大班幼兒提出了“愿意用圖畫和符號表現事物或故事”的發展目標,自制圖畫書活動能很好地幫助幼兒達能該目標,并發展各方面的能力。
自制圖畫書活動在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藝術表達能力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對本班幼兒開展的自制圖畫書活動進行觀察分析后,發現大部分幼兒對自制圖畫書的興致不高,且停留在“畫一本書”的表面形式上,內容缺乏完整性和連續性,教師對幼兒的指導也不夠全面和深入。自制圖畫書活動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價值,那到底面臨著哪些問題呢?
1.1 主題和內容缺乏目的性。
案例:涵涵和妍妍在閱讀區的自制圖書角活動,涵涵問妍妍:“你畫的是什么呀?”,妍妍說:“你看,女王住在這里,國王住在下面,還有王子,他在找東西,這個是公主?!币贿呎f一邊用手指著。涵涵繼續問:“那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呀?你要做一本關于公主的書嗎?”妍妍想了想,搖了搖頭說:“我還沒想好呢,想到什么就先畫什么了。”上述案例中的妍妍在未確定主題和內容的情況下就匆匆上筆,她更多的是把自制圖畫書當成一個美術活動,想要去完成一幅畫,忽視了圖畫書的文學性、完整性、連續性和傳達性。圖畫書的圖畫實際上是文學語言的延伸表達。圖畫書的外部形態是圖畫,但它的內在基礎仍然是文學,這是圖畫書最實質性的特征。[2]
1.2 活動材料和表現形式過于單一。在班級的自制圖書區,教師投放了若干白紙、彩紙、不織布、勾線筆、蠟筆、雙面膠、訂書機、小木夾、麻繩、剪刀。在幾次活動觀察后發現,使用率最高的是白紙、彩紙、勾線筆、蠟筆、訂書機,而其他材料幾乎無人問津。為何幼兒選擇材料時會如此單一呢?教師通過與幼兒不斷交流,進行了分析和反思:白紙、彩紙、勾線筆和蠟筆是幼兒平時接觸最多的幾種材料,自然而然會使用得多一點。而不織布不易上色和剪貼,使用幾次后就放棄了。訂書機平時很少接觸到,學會使用方法后,幼兒非常感興趣,有的書上要訂十幾個釘子來固定。而麻線,操作起來難度較大,故而不做選擇。材料的投放是門重要的學問,直接影響到活動的進程,也導致了使用材料過于單一的問題。同時,教師對于一些冷門材料沒有進行適時地使用指導,也是導致這一問題的因素。
在觀察中還發現,大多數幼兒在自制圖畫書時,采用勾線筆勾勒輪廓、蠟筆填充顏色的繪畫形式。這是幼兒期繪畫的主要形式,但千篇一律的繪畫技法導致呈現的圖像缺乏藝術性和創造性,表現形式過于單一。
1.3 對書的基本結構缺乏了解。
案例:晞晞在藍色紙上畫完消防車后,在右下角寫了個1,接著又拿了張紙,在右下角寫了個2,說:“我這本書有2頁!”
案例:小蘇和威威合作制作一本圖畫書,小蘇說:“這是我們一起做的書,我們在封面上寫上名字吧?!闭f完,他在封面上寫上了“小蘇+”,威威接著在后面寫上了自己的名字,笑著說:“這是小蘇+威威做的書?!?/p>
從以上兩個案例中得知,幼兒對于書的基本結構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一本書有封面,要注明作者和頁碼。但對比他們的作品,極少出現封底,有些連書名都沒有,更別提目錄、扉頁了,所以幼兒對這方面的經驗還是比較匱乏的。
幼兒從產生想法,到將頭腦中的表象通過繪畫或剪貼的方式表現出來并裝訂成冊的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和選擇,例如如何確定適宜的主題、選擇貼切的表現方式、使用合適的裝訂方式等。由于他們經驗有限,可能無法有效地解決問題。此時,教師抓住幼兒的“最近發展區”,進行適宜地指導,相信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幫助幼兒建構新經驗。
2.1 幫助幼兒了解圖畫書的基本結構。一本圖畫書基本上由封面、環襯、扉頁、內文、封底這幾部分構成,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別的必不可少的功能。例如封面上一般印有書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有保護圖書、美化圖書的功能。教師可以借助實物、圖片向幼兒介紹每一部分的名稱、功能。同時,引導幼兒感受每一部分上圖像的含義,這些圖像的作用不可忽視。例如《我媽媽》的環襯,平鋪了媽媽的睡衣花紋,讓人感到溫馨親切。又如《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扉頁,一個橫開的跨頁大圖,呈現了母雞蘿絲去散步的完整地圖,書里的故事,都發生在這一頁的場景里。了解了這些信息,相信幼兒在創作時會更加得心應手,對自己親手制作的圖畫書也會產生更大的認同感和成就感。
2.2 幫助幼兒確立主題,選擇內容。主題是一本圖畫書的價值所在,它不是抽象的概念,是作者獨到的思想情感。生活中充滿了可供挖掘的主題。教師如何指導幼兒進行提煉,并外化于內容,是十分關鍵的一環。
2.2.1 從優秀文學作品中挖掘。教師可以從經典的、優質的圖畫書入手,引導他們解讀書的主題思想。如《長大做個好爺爺》用淡淡的口吻講述了爺爺的死亡;《我的爸爸是焦尼》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感人至深的父子親情;《小威向前沖》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傳達了性教育知識……通過現有的優秀作品,向幼兒發問,啟發他們深入思考,積累素材。還可以根據圖畫書的內容,引導幼兒進行續編、仿編。例如《彩虹色的花》,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冬天過去,重新出現的彩虹色的花依舊會幫助別人嗎?她還會幫助大家做些什么呢?相信每位幼兒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回答,給這些想法配上圖畫,一定會是一本精彩紛呈的圖畫書。
2.2.2 從主題活動中捕捉。每學期幼兒園都要根據本園實際情況和幼兒年齡特點因地制宜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幼兒通過一階段主題教育活動的學習,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都有相應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階段,幼兒的興趣點圍繞著與主題教育活動有關的人、事、物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從中尋找自制圖畫書的主題。例如主題教育活動《生活中的交通》,把握幼兒對交通工具的興趣,引導他們做一本關于交通工具的認知類書籍,做一本關于未來交通的創造類書籍,或創編一本關于遵守交通規則的故事類書籍。教師要幫助幼兒去發現,去捕捉,主題教育活動中的內容會是幼兒創作的源泉。
2.2.3 從生活經驗中引發。珍視生活的獨特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的人際交往、興趣愛好、童言稚語、偶發事件……都有可能成為自制圖畫書的主題。例如戶外活動時,幼兒對西瓜蟲產生了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以西瓜蟲為主題,圍繞它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方面制作圖畫書。生活中處處是素材,只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2.2.4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材料。材料是幼兒自制圖畫書活動的必備條件。教師在投放材料時一定要考慮到適宜性、多樣性、層次性。比如投放紙頭,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先投放白紙,再陸續投放彩紙、彩色卡紙、宣紙等,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還可以適當投放一些不織布(立體感較其他布強),豐富基本材料。同時,要注重引導幼兒根據圖畫書的風格進行選擇。例如制作一本有關排序的數學類書籍,選擇不織布最為妥當,便于幼兒反復操作。若要制作古典題材的書籍,可選擇宣紙。例如幼兒喜歡的神話故事《西游記》,引導他們將某一片段用水墨的形式在宣紙上表現出來,突出歷史感。
還可以提供一些輔助材料,例如樹葉、紐扣、毛線、印有卡通圖案的布等,為幼兒豐富畫面做準備。裝訂是自制圖畫書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一門大學問。環裝、膠裝、銅釘裝……各有各的妙用。教師在引導幼兒了解裝訂方式基礎上,可以投放一些便于操作的裝訂材料,如打孔器、活頁圈、拉桿條等,為圖畫書找到最合適的裝訂方式。
在工具方面,應配備剪刀、漿糊、不織布專用膠水、勾線筆、蠟筆、顏料、毛筆等,以工具為載體,讓材料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2.2.5 幫助幼兒豐富表現形式。基于多樣化材料的支持,教師應引導幼兒結合圖畫書主題和自己的喜好選擇多元的藝術表現形式,如繪畫、拼貼、上色等,還可以根據需要將幾種表現形式相結合。例如制作一本有關樹葉的書,可以搜集真的樹葉貼上去,再添畫一些細節。又如制作一本有關汽車的書,可以把整個外形設計成一輛車。大受幼兒歡迎的恐龍立體書,隨著書頁的開合,恐龍立于紙上。可以引導幼兒通過模仿,發散思維,制作一本立體圖畫書。新穎有趣的圖畫書外形有助于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也是自制圖畫書必須考慮的因素。
2.2.6 調整活動形式。目前在本班開展自制圖畫書活動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是在閱讀區中開辟一塊自制圖書區,這種活動形式營造了寬松、自由的氛圍,有利于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便于教師予以個別指導,但也容易出現活動過于松散、幼兒不愿嘗試的問題。教師可以將集體活動、小組活動、親子活動等多種活動形式進行整合,多方位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例如開展親子活動續編《母雞蘿絲去散步》,以家庭為單位,發揮想象,共同創作,最后集體分享。又如開展小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擇一個主題,成員各創作一頁,最后匯集成一本圖畫書,進行交流分享。讓幼兒感受團隊力量的同時,體會自制圖畫書活動的有趣之處。每種活動形式各有利弊,教師要分析特點,靈活運用,最大程度的展現自制圖畫書活動的魅力。
綜上所述,自制圖畫書活動是一項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發展的活動,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靈活運用各種策略,提升幼兒自制圖畫書活動的有效性,為幼兒打造一片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