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艷
(河南省安陽市文明大道小學 河南 安陽 455000)
“教育”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盡心上》中,意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說文解字》中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后來教學生的人都稱他為“老師”。《師說》中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也表明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授知識,解答問題的人。如今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老師不再只是教授知識,解答問題的人。社會的發展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應該怎樣去學習和發展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下面就我校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道路上的一些探索和嘗試加以分析。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看到,教學是教育的基礎,是德育的源泉。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眾所周知,教師的工作是辛苦的、繁瑣的,是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情感和心血的“良心活”。11年來,華坪女子體育館連續10年參加高考,綜合上線率100‰。從此,他們的人生翻開了新的一頁。我校也開展了一系列學習的活動,使每位教師都深刻領會到作為一名教師,首先就要有高尚的師德,首先應該做到心中有學生,首先應該記住自己的使命。除此之外,學校也是始終把師德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標準之一,為學校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真正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近幾年來,隨著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師加入我校的大家庭中,為我校的教育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隨之而來的也有了新的問題。青年教師們朝氣蓬勃,有活力有干勁,但是缺點是剛剛接觸學生,教學經驗不足,教學能力亟待提高。如何能使他們迅速融入教育教學中,快速成長起來呢?自2018年以來,學校啟動了“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將近幾年來調入我校的青年教師和學校骨干教師結成師徒,并在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的共同見證下鄭重地簽訂“師帶徒”協議,徒弟向師傅深情獻花,師徒攜手親密合影,為師徒架起感情紐帶。師徒結對以后,徒弟在教學上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向老師請教,而且可以隨時聽師傅的課,師傅每學期也要最少聽所帶徒弟的兩節課并進行認真地指導。為了激發師徒的學習積極性,每學期學校還要開展隆重的“青藍工程”師傅作課活動和徒弟匯報課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已經使學校十多名青年教師受益,師傅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深厚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使徒弟們受益匪淺,為青年教師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充分體現出“師徒結對”這一教學研究活動的意義和作用。師徒攜手,共同發展,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受益者,也成為文小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所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少數骨干教師的支撐,更離不開學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如何加快教師群體特別是青年教師群體的專業成長呢?今年年初,我校以打造名校為契機,圍繞“走進文明,文明一生”的辦學愿景,從傳承文明,踐行文明兩方面入手,確立了八大核心項目。這八大核心項目分別是:地方文化進校園課程研究及評價項目,國學課程研究及評價項目,漢字溯源(甲骨文)促進語文教學的研究項目,社團課程開發與評價項目,研學旅行課程開發與評價項目,校級課程案例研究項目,智慧校園研究項目,作業設計及評價項目。教師們根據八大核心項目提供的研究課題以及自身發展的需要來選擇研究課題和研發團隊,大家團結一心,精誠合作,快速成長。同時,我校“智心慧語”名師工作室被市教育局命名為“三星級名師工作室”,學校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作用,輻射到全體教師,使其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加速器”,成為名師和學科帶頭人的“孵化器”,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器”。八大核心項目的確立為我校教師提供了一個拔節成長的平臺,為廣大教師的專業成長推波助瀾,使廣大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遠。
教師的專業成長總是個體意識和群體互動的結合,兩者同步并進、交互作用的結果。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專業學習社區(PLC)是專業社區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教師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專業有效快速增長的快速途徑,也是減少教師數量、教師個體限制的重要策略。教師的任務總是獨立和個別分擔,教師與教師之間缺乏合作、對話和交流。教師成長緩慢且充滿不確定性。很多老師想成長,卻找不到成長的路。
老師的理解很深刻。在學校,每個人都在研究自己的學科。有些老師想向別人學習,但不幸的是他們沒有太多選擇。但是社會上的老師就不一樣了。由于社區提供了很多交流的機會,新老教師可以在這個社區交流思想,發表意見。拉爾夫斯泰西教授指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和互動,讓您看到新知識和新創新。知識系統是一個過程和一個相關的過程。因此,它不能只存在于人腦中。同時,它也是一種組織。要下載和共享的操作。構建專業的教師社區,真正做到互利共贏,分享經驗,解惑。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校的教學改革還在不斷地探索中,相信在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的共同參與和努力下,教師的發展將會越來越好,學校的發展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