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全伏
(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第一小學 寧夏 同心 751300)
借助信息技術構建高效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為學生創造形象化、具體化、趣味性的數學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在實際的教學之中教師要加強對信息技術應用的程度,積極探索與創新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有效策略,利用微課突破重難點學習,集中學生注意力,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小學生的學科素養,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處于小學階段,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與好奇心,他們喜歡新奇的東西,尤其是對直觀的感官刺激產生愉悅心情。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多數知識內容都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的,圖片信息都是卡通形式,這樣符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然而對于網絡而言,內容展示形式還是不夠豐富,網絡中有多樣的影音訊息,再加上強烈的聲光刺激,和現代化數學知識有效融合,能夠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吸引學生目光,讓學生更加專注投身于數學學習之中。將教材知識通過聲音和畫面這種直觀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眼前,能夠強化學生對數學內容的理解與認知。此外,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之中,要與時俱進,能夠了解學生的日常,用流行的話題和學生進行交流,并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影視作品,在利用信息技術素材時候能夠聆聽學生的意見與建議,尊重學生意愿,不斷整理更新教學素養,讓學生愛上學習數學,彰顯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
以往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因為教學結構繁瑣枯燥,學生不能繼續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整節課堂中。教師利用微課開展教學,在課前提前為學生準備微視頻素材加工制作成微課程,將教學重難點內容總結到微課程里面,在課堂中讓學生進行觀看,讓學生在短暫的時間內就掌握教學重難點內容,在剩下的課堂時間,教師要將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與鉆研,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構建精簡的教學課堂,微課在很大程度上能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位置》這一課時內容時,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鉆研,將重難點內容制作成精簡的微課,讓學生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體會數形結合思想,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明確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而然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使用的教學工具就是板書,特別是在講解幾何內容時,會出現一些教學問題,比如教師繪畫幾何圖形不規范,后排學生看不清黑板等問題,隨著多媒體教學的興起。多媒體教學比以前傳統的教學方式有許多優勢,利用多媒體視頻播放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快樂,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還能減輕教師的備課壓力,減少板書占用課上時間。合理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關注數學基礎能力差的學生,照顧每個學生,縮短學生的差異化,促進全體學生的進步。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觀察物體》這一課時內容時,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將不同的立體物體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讓學生從不同位置與角度進行觀察,培養學生不同角度觀察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幫助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鬧鬧和濤濤站在汽車的不同位置,分別會看到什么形狀,可以讓學生進行想象,讓學生對的汽車不同形狀進行猜想,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能夠開闊學生學習思路,從而加強學生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有效滲透,將多媒體帶入課堂之中,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身為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去探索與嘗試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的模式與方法,并能夠發現信息技術應用在課堂中的問題以及弊端,并通過各種渠道得到有效解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中優勢,不斷優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以及學習能力,促進小學生全方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