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治靈
(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新華鄉中心校 廣西 富川 542707)
所謂數學教學中的情境教學,就是教師要利用一個熟悉的參考物,幫助學習者將一個要探究的概念與熟悉的經驗聯系起來,引導他們利用這些經驗來解釋、說明、形成自己的科學知識。因此,教師要深度挖掘課本內容,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和摸底,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認知程度、生活環境、年齡特點等入手,基于生活的現實環境,積極改善農村教學的薄弱基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舉例、故事性、問答式等手段,運用農村實踐情境,開拓網絡資源,做好最有利于學生成長的互動學習教學。[1]
新教學理念的創新和教學改革的深入,都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開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空間,打開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使得學生加入到數學學習中。教師要注重課前預習、課中教授、課后作業等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貫穿和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預習,對教材框架式預習后,將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帶到課堂中來,香蕉是提出問題,和教師共同解決問題,包括后邊的習題訓練,都需要教師創設寬松活潑的教學空間,給大家構建溫馨的學習場景,讓學生喜歡與教師交流,減少緊張情緒,集中注意力獲取知識。這也是在農村教學中教師極為注意的地方,教師要打破過去傳統的教師主教的特點,要掌握學生的學習節奏,觀察學生的學習情緒,引導學生的學習思維,帶領學生積極思考、積極提問、積極作答,以方便教師更早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是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來的真實寫照。[2]
比如在進行《測量》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聯想,想象我們在院子里的一片菜地,要種三個品種,如何合理運用,就要進行有效測量,測量的工具有不同,盒尺、卷尺、直尺等等,還可以用手測量,生活性常識配合生活性場景,可以讓學生容易的體會和想象測量的價值和應用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把握好教材內容,創設寬松生動的學習場景,建立友好的師生學習合作模式,是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有力途徑。
現代教學離不開多媒體教學的輔助,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微課,可以填補農村教學途徑的匱乏,將生活中的場景比如撒種子、秋收、或是菜田里品種的個數等進行加減運算這一系列回歸生活的圖片制作程微課視頻,是農村的學生最為熟悉的,但是進入到數學教學中也最容易掌握的。因此,借助多媒體教學進行數學知識應用、題型學習等微課教學是學生和教師心靈互通的地方,讓師生的互動更加有效,更加貼近生活。學生在理解數學抽象概念、做數理運算的同時,能在生動的微課視頻中透徹的感知來自生活的數學應用,可以增加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熱愛和興趣,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心,真正的構建數學高效課堂,讓教學過程得到學生實際的參與,學生也可以很好地把握數學知識,提高綜合、強化的數學邏輯能力。
故事是小學生最喜歡聽或讀的,是能直接做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教師在情境學習互動方式的運用中,加入故事性題干應用,是學生在讀題時能直接有力的把握題干主要內容、抓住重點難點知識要領的概況,對學生直接理解題意、掌握知識重難點有很大作用。故事性開頭設立,可以減少小學生開小差的幾率,也讓學生感覺數學的生活性、簡單化。
比如在進行《分一分與除法》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做這樣的題設:在家里,爸爸拿來10個橘子,如果是兩個人平均分,每個人幾個?如果是5個人平均分,每個人幾個?如果是三個人分,會怎么分?小學生對這樣的場景似乎在生活中經常見到,以此而引入數學學習和計算,故事性開頭,互動式學習,使數學學習變得生動而有效。
綜上所述,作為一門長期學習和掌握的數學學科,教師要在教學中運用新時代教學理念,整合新時代教學技術,運用農村實踐情境互動學習方式,為學生創設積極寬松、適合學生生活環境的情境教學互動模式,形成融洽的師生合作關系,有利于學生在熟悉有趣的情境活動中,開拓學習積極性,完善學習思維,理解知識體系中概念理論的深入,掌握數學知識,在生動的情境中化解數學的抽象性,形成數學邏輯思維,真正的做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走向生活的學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