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青
(安徽省天長市炳輝中學 安徽 天長 239300)
對學生進行歷史核心素養就是對學生的自主發展能力、合作參與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等當面的培養。隨著學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滿足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健康的生活態度,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個人修養與責任感的形成。對學生進行初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就要不斷結合學生實際創新教學模式。
在初中教育教學中進行同學間的小組合作學習,對促進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十分有效,不但可以活躍歷史課堂氣氛,提供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給學生。在學生探討學習中,還能實現互相學習,相互提升的學習效果,在探討中使學生的興趣得以激發,讓學生在探討中不斷進行分析與思考,開拓思維的同時完善自己的認知,使自身的探究能力與分析能力有效提升,進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
例如,教學《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一課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提出“春秋時期與戰國時期大國形式有什么變化?”的問題,首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然后小組開始合作學習,使其在探討、分析、思考、得出結論這一過程中進行深入學習。教師可引導各組學生在進行問題交流時,將任務劃分并分配給每個組員,如有個同學負責查閱變化內容,有個同學負責討論內容的記錄,有個同學負責最后結論的匯報等。以此來講學生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使每位學生都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小學合作學習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促進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思考,建立知識體系,進而發展初中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初中教師還可以對歷史時空性進行運用來展開歷史問題的情境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可針對某個歷史性事件,提出層層相關的問題,使學生根據問題將與其相關的歷史事件和史實,結合到某一時間段,對完整的知識體系建立。在此過程中,使學生能夠全方面更詳細的對相應的歷史事件加以分析,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與整合思維。
例如,教學《中國共產黨誕生》一課時,老師能夠進行多個問題的提問,如:現提出,“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條件是什么?”的問題。然后提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的問題。隨后提出,“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與其他綱領有什么不同?”的問題。最后提出,“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有什么關系?”的問題。通過對這種具有時空性的歷史時間提問引導,初中生可以將以上問題作為時間主線,進行相對應的歷史問題的探討,讓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對歷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辨別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探究時產生歷史時空觀,借此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式,是培養初中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布盧姆曾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生具有學習歷史的興趣是學生學好歷史進而培養其核心素養的前提條件,那么如何提起學生對歷史課堂教學的興趣,教師對教學模式的創新是一個強有力的舉措。根據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歷史課堂教學,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得以提高,才能實現歷史高效課堂,以此使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現階段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受到傳統教育影響較深,教學現狀呈現為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與教師單方面的知識灌輸,學生在課堂中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歷史教學中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任務及方法通常是死記硬背,這種學習狀況導致學生缺乏對歷史知識更深層面的思考,很難理解歷史知識的全面內容,更體會不到其中的價值觀念,對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產生很大的阻礙。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歷史與記住歷史,并從對歷史的理解中通過史實獲取經驗,提升自己的價值觀,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歷史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例如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結合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借助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史實視頻播放,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在課堂中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上汲取歷史知識。這樣學生對于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會有效提高,課堂效率自然而然會得以上升,從而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