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熠
(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第一中學 湖北 咸豐 445600)
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了“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由此核心素養一詞在逐漸出現在教學中,成為重要的教學內容。高中地理的核心素養包括四大內容,分別是區域認知能力、綜合思維、人地觀念、地理實踐力。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老師要充分借助核心素養來促進地理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的地理綜合實踐能力和區域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高中地理的教學質量[1]。
高中地理綜合實踐活動能夠讓教學方式得到轉變,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提升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但是在實際的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根據對高中生的調查所知,60%的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認識是陌生的,85%的學生希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而且不喜歡地理知識教學的學生高達92%,可見傳統教學中的地理教學很不受學生的喜愛。
1.1 綜合實踐活動沒有得到重視。眾所周知,高中階段是一個緊張的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學習負擔也很大,不僅只有學生,老師也處于緊張的氛圍中,完全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進行教學,緊抓一些可利用的時間來進行教學輔導,簡直恨不得不吃不喝來培訓學生的知識,加強學生的知識學習。在地理教學中,相對來說地理的教學課時、教學安排遠遠不如語數英三門重要學科的教育,而且地理也沒有專門的實驗室來進行地里活動,學生最多能夠結合地圖、地球儀來進行學習,這導致活動的開展不夠全面。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認識不夠全面,所以在教學中,無法正視實踐活動,這讓地理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受到限制,無法發揮出它的本質意義和價值。
1.2 老師教學實踐能力有待提高。一節普普通通的課堂教學還需要經過老師的精心備課,老師不僅要承擔身為人民教師的責任,還需要面對家長的期望、學校的壓力以及學生學習成績。開展一項地理綜合實踐活動并不是隨意開展就好,一個活動而已,它需要老師的精心設計和準備,提高自身的組織能力,要保證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各項能力的提升。老師在每天的教學中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如果再面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和準備,那么老師的教學能力是不支持的,教學精力也是不支持的。而且一個學校最基本的就是要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要讓讓學生的安全性提高,讓家長放心的將學生送進學校。但是安全問題是綜合實踐活動,尤其是戶外活動所無法保障的,這就成為實踐活動的阻礙之一[2]。
1.3 實踐活動的開展效果不理想。在一般的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效果很不理想,這些都源于學生的學習意識較差,所以在活動中,學生會趁著這個僅有的娛樂機會來進行玩耍、嬉鬧,導致活動的紀律性較差,而且活動效果還不好,繼而老師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產生了挫敗感,所以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并不感興趣,這就導致了一個惡性循環?;顒拥拈_展除了調動學生的興趣外,還需要讓學生的知識學習意識增強,要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欲望提高,能夠自主面對活動,提高活動的科學性,保證活動開展的有效性。
首先,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讓學生能夠對地理課程教學有更濃厚的興趣,學習效率越自然能夠得到提升。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會得到提升,同時還能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提升。在綜合實踐教學中,學生能夠親自體驗和感受地理知識,對地理知識有更新的認識和了解。
其次,核心素養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是重要的必備能力,這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正如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所提出的學校既教育,教育既生長,教育既生活。書本知識是引導學生走向學習,最好的教育就是通過學生的實踐來獲取知識,讓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充分培養學生的活躍性。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所以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成長。
最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地理教學的整體效果。畢竟地理課本中的知識十分枯燥,學生的學習無法積極投入,要想讓地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無疑是最有效的一種途徑。而且學習的目的也是在于應用,這與綜合實踐活動不謀而合。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對地理課本的知識掌握能力會得到提高,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生活奠定基礎,讓學生在感悟生活中增長知識,讓地理學習的壓力減少,提升核心素養的教育教學[3]。
3.1 轉變教學思想,注重于地理綜合實踐活動。身為新時代的教師,要緊跟新時代的腳步,讓自身的教學思想以及教學能力得到提升,讓地理知識的教學更加豐富,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老師自身的教學素養需要提高,要積極的參與培訓以及從互聯網上進行自學,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要確保學生能夠在足夠活躍的氛圍中得到知識的學習,更好地促進教學的有效開展。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要為教學負責任,為學生負責任。要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對地理綜合實踐活動的認識,以此來促進學生在地理教學中的表現,提高地理知識的學習能力。老師是整個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身上所肩負著重要的教育使命,要敢于積極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促進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4]。
3.2 開展生活化教學,將生活實踐與地理融合。地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十分密切,可以說地理知識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看到,它與學生的日?;顒右灿泻艽蟮穆撓底饔?。在學習地理知識時,老師要開展生活化教學,將生活實踐與地理相融合,更好的促進地理教學的教學,提升地理教學的效果。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將學生的生活實踐引入到地理教學中,這種理論加實踐的做法會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識更加全面。
例如,在“水循環過程及地理意義”的教學中,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開展教學。在拖地時,濕拖把拖的地面,水跡一會就會消失,這是為什么呢?學生會回答說,這是水的蒸發。那么水蒸發到哪里了呢,自然是到大氣中。大氣再進行降水,如此來進行水的循環。書中曾提到過一個模擬水循環的實驗,老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本開展實驗,以實驗來進行驗證,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充分結合生活實踐經驗和地理知識來促進地理教學的開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3.3 采用多媒體教學,豐富地理課堂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能夠讓知識的展示形式得到豐富,讓學生的知識學習動力提高。多媒體教學將圖片、音頻、視頻等結合在一起,讓教學內容更加多樣化,教學形式也會得到適當的轉變。老師提高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充分發揮出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老師要結合課本知識來進行教學,以多媒體作為輔助,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讓知識的展示更加多樣化,幫助學生了解地理知識。
例如,在“主要地貌的景觀特點”教學中,地球上地貌有著各種不同的形態特點,按照成因來區分,地貌有構造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風沙地貌、冰川地貌、黃土地貌以及喀斯特地貌等。書本上的知識介紹是枯燥的,為此老師要借助多媒體來讓知識的展示更加豐富具體。通過圖片、視頻的展示來讓學生了解到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地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就像海岸地貌中還包括著海蝕地貌和海積地貌,老師可以將兩者的具體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中去發現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實現教學的進步[5]。
3.4 創建戶外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地理教學中,除了在課堂教學外,老師還需要進行戶外活動。戶外活動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升,更好地發揮出戶外活動的重要性。當然,戶外活動的創建并不是簡單地,它需要老師在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時,讓學生以合作學習為主進行戶外活動,實現地理知識的教學。而且地理知識本身就是以實踐和理論結合的教育學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讓學生在戶外活動中接觸大自然,提高地理學習能力,感悟地理知識。
例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這一節知識的教學中,老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合作學習的形式開展戶外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知識,了解知識。帶學生去田野間或者是學校的空閑土地上進行挖掘,在挖掘中觀察土壤的剖面,觀察其中的地面層次,讓小組中分別記錄出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并及時的記錄下來。分析為什么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有哪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并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戶外活動中,學生的綜合思維將會得到提升,更好地實現核心素養的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注重核心素養的教學,并積極培養核心素養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在高中地理多樣化的教學中,加強地理知識的生活性,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了解和應用,促進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讓核心素養教育落實在地理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