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芳
(山西省陽泉市實驗幼兒園 山西 陽泉 045000)
幼兒數學活動游戲化,即利用游戲的形式來將數學知識融入到班級活動當中去,使幼兒在游戲活動過程中對數學知識進行不斷的積累。利用游戲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以此來提升幼兒教師的教學效果。數學具有一定的邏輯性,需要一定的精準度,對于幼兒來說學習難度很高,但是數學蘊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教師也可以從生活的角度出發來開展游戲性教學。引導幼兒在生活場景中以游戲的方式來學習數學,并對抽象的數學概念有一個具體性的理解,以此來體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精神,幫助幼兒更好的對數學學科進行有效學習。
1.1 培養幼兒學習興趣體現寓教于樂精神。幼兒生來具有愛動的天性,因此在游戲活動中可以展現出更多的天賦發揮出更大的潛力。利用游戲的教學形式,可以將數學知識利用游戲的教學形式表現出來,使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化,使幼兒從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以此來增加教師教學活動的樂趣,使原本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得更加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趣味性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簡單重復性的知識訓練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可以更加輕松的去學習數學知識。比如組織幼兒認識鐘表時,可以玩開火車的游戲,“嗚嗚嗚,到時間了小火車要開了,沒有上車的小朋友請抓緊時間上車了”,教師可以在班級內擺放一個鐘表,設定一個時間,在時間到了之后小朋友們排排坐開始游戲活動。利用這樣的游戲教學,可以提升幼兒的時間意識并使其在游戲活動過程中獲得認識鐘表的實際能力,利用游戲的形式充分體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精神。
1.2 發展幼兒數學思維提高幼兒反應速度。思維可以提高人的認識,在幼兒數學活動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數學內容都可以利用游戲的形式來表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散幼兒的思維,使其在游戲活動過程中獲得一定的創造性思想,以此來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其在游戲活動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和技巧。比如設置游戲活動場景,使幼兒對布置游戲活動常見中所用的物品進行分類,按照顏色大小或其它明顯特征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以此來使幼兒產生對比和分類的數學概念,拓展幼兒思維。開展游戲活動進行數學教學可以發展幼兒數學思維,并使其具備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以此來提高幼兒的反應速度,全方位的提高幼兒適應能力。
1.3 創設生活情境提高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在實際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并在此基礎上盡力為幼兒營造出良好的游戲環境。數學知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都有體現,因此教師創設的游戲情境和生活密不可分,幼兒在游戲活動過程中,不僅可以學習到更多的數學知識還能增加對實際生活的體會,這對提高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具有一定的積極性作用。比如中班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為鞏固幼兒認識圖形的知識時,可以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對活動進行具體的設計。幼兒可以扮演商店老板、消費者以及餅干生產廠家等各個角色,幼兒教師為其設置一個具體的場景,使其按照生活化的場景利用表演的形式將整個活動展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餅干形狀,并決定生產和買賣。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利用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場景使幼兒體會到了游戲的樂趣,在鞏固幼兒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這對促進幼兒學習以及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性作用。
2.1 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幼兒心里發展的角度出發,尊重其心理發展以及認知水平,選擇出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幼兒的心理發展特征,將幼兒喜歡的游戲元素融入到游戲活動中。以此來增強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探索學習精神,使其在游戲活動過程中可以充分調動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利用發散性思維獲得成長。為幼兒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使其在游戲活動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2 明確教學目的優化游戲的設計。在開展游戲活動教學之前,教師首先應明確教學目標,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設計出幼兒感興趣并能使其快速理解和掌握的游戲。在游戲設計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還應注意游戲設計的簡潔,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游戲活動中,使幼兒從中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過程中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來對游戲的進行優化性設計,使幼兒獲得更加全面性的成長。
2.3 細致觀察合理控制游戲的時間。在設計幼兒活動教學中,教師應對幼兒的游戲活動進行合理化設計,通過細致的觀察合理控制幼兒的游戲活動時間。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集體教學活動時間分別為:小班15-20分鐘;中班20-25分鐘;大班25-30分鐘。而在游戲活動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可保持更長時間,因此幼兒教師應在理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實踐,合理控制時間讓幼兒在有效的時間內“做中學,學中思”,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3.1 游戲活動設計應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在幼兒教學過程中,由于幼兒園小朋友的年齡普遍較小,因此對于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幼兒身心發展還不成熟,因此很難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教師在利用游戲活動來進行數學教學時,應對這一因素進行充分考慮。通過實際教學可以發現幼兒對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數學活動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但是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卻能保持長時間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對數學游戲活動進行設計時應使游戲活動具備一定的趣味性。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將動畫人物制作成卡片,并在卡片上寫下數字,幼兒可以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動漫人物角色,按照數字的大小進行排隊。利用這樣的游戲活動形式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的進入教師設計的游戲活動場景中,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有效完成教學目標。
3.2 游戲活動內容應具備一定的針對性。在數學游戲活動過程中可以發現,數學游戲活動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動手機會,幼兒可以對游戲活動所需要的材料進行實際動手操作,在這個過程中有效提升了幼兒的思維能力。使幼兒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了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因此在設計數學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應在明確教學目的的前提下,使數學活動具備一定的針對性。幼兒教師首先應對幼兒的認知水平做一個全面新的了解,以此來進行分類,為不同的幼兒設置出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尋找數字朋友”的游戲中,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卡片游戲教學的方式,使幼兒在認識數字的基礎上,發現數字之間的不同并從中找出規律。為認知水平較差的幼兒準備一些數字差異較小的卡片,尋找的過程更加簡單。為認知水平較高的幼兒提供數字水平相差較大的圖片,增加游戲的難度,以此來促進幼兒的數學思維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幼兒的數學思維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這對幼兒教師的數學教學來說具有一定的促進意義。
3.3 游戲活動應具備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幼兒階段,孩子的思維發展正處在一個啟蒙時期,因此邏輯思維以及對抽象性事物的理解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鍛煉,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概括分析能力較差。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并在此基礎上提供適合幼兒游戲互動的游戲材料,以此來方便幼兒的學習,使幼兒教師的游戲活動教學具備一定的可操作性。例如在“比一比算一算”的游戲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為其準備一些紙筆和畫有小動物的圖片,游戲活動中幼兒可以在卡片上根據動物的體型大小來寫下數字,體型較大的動物相對應的數字應該越大,再組織幼兒對數字進行比較,提升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并加強幼兒對數字大小的認知能力。在游戲活動中,游戲材料容易準備,而且也方便幼兒操作和學習。
3.4 游戲形式應具備一定的多樣性。數學游戲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形式可以分為很多種,因此教師在對游戲環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和班級幼兒年齡認知特點,選擇出符合教學要求的游戲活動,在此基礎上還應具備一定的多樣性。比如在以情節性游戲為主的游戲活動教學中,教師應適當的添加一些鍛煉幼兒反應能力以及智力發展的因素,在游戲活動過程中應明確活動教學目標確立活動的主題。游戲形式應具備一定的多樣性,但是也不可過于復雜和新奇超出幼兒的可操作能力以及認知水平。在情節設計上應以簡單有趣為主,在吸引幼兒注意力的基礎上使幼兒可以更加準確的掌握數學知識,通過對幼兒觀察能力、注意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促進幼兒的全面性發展。比如在大班游戲活動中設置“大臉貓愛吃魚”的情景游戲,在游戲活動過程中組織幼兒扮演大臉貓的角色,選出一名幼兒扮演主人的角色,現在有6條小魚,要怎么分才能體現出公平呢?游戲活動中教師關注主人的行為,了解幼兒的思維過程,適時適度介入幼兒的游戲中,嘗試用輪流分配的方法進行等分。最后可以以分配玩具、圖卡等進行操作與拓展。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尋找20以內數量等分的方法,愿意學習同伴的方法。以此來豐富游戲活動的內容。游戲活動應具備一定的多樣性,以此來提升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以游戲的形式來對幼兒進行數學教學,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數學教育活動變得生動起來。這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以及認知水平的發展規律,可以有效發展幼兒的數學思維提高其學習效率,從而為幼兒的數學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