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細妹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第四中心小學 福建 寧德 352100)
“微課”實質上就是基于信息技術,結合認知規律等將碎片化知識集中起來,然后整合成系統化的教學資源,最后以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使得學生更為直觀地學習和應用知識[1]。“微課”與其他教學模式相比,具有信息網絡化、時間短、內容精簡、資源容量小、支持多種視頻格式、靈活性強、開放性強等特點。例如絕大多數的微課視頻都在5~8分鐘,且重難點內容為主,能夠在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形式下播放。
(1)優化教學環境和激發學生興趣。微課的編制利用到了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這些技術都有圖像、視頻及音響等功能,能夠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從而優化教學環境,增加教學趣味性,最終激發學生興趣;(2)能夠豐富教學資源和實現資源共享[2]。(3)促進師生互動。調查發現,很多老師都會建立QQ、微信等班級群,為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很多老師都會在群里發送一些重要微課視頻,以便于學生通過微課視頻進行針對性復習,整個過程都需要老師與學生進行互動及溝通,因此能夠促進師生互動。(4)降低學習難度。因為微課能夠將抽象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和具體化,使得學生能夠清晰地觀察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加深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習質量。
3.1 選擇針對性微課教學內容。首先,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數學基礎及學習能力歸納總結適合學生學習的重難點知識,然后將這些重難點知識整合成微課短視頻;其次,結合學生實際和已經編好的微課視頻,收集相關教學素材及資料,以及時補充可能漏掉的知識點,從而達到全面教學的目的;再次,要根據微課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有目的性地觀看視頻,提高學習針對性及有效性;最后,盡量將重難點轉變為簡單易懂的教學視頻,以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質量[3]。
例如,在對“圓形面積”進行教學時,可先將圓周率、直徑、半徑及面積計算公式等納為教學重難點;然后通過網絡收集與之相關的教材資料,包括圖像、視頻等材料,并整合成微課視頻;最后,控制好微課短視頻的時間,一般應控制在4-8分鐘的范圍內,以便于學生能夠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學習圓形性質、圓形面積計算等知識點。
3.2 利用微視頻正確導入學習內容。學生學習有效性也是影響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即學生學習積極性及有效性越高則教學質量越高,而正確導入學習內容則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終提高學習質量。而微課視頻則能夠將重難點知識集中到幾分鐘的短視頻中,因此能夠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和掌握重難點知識,所以利用微視頻正確導入學習內容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
3.3 控制微課教學節奏。微課教學節奏控制的關鍵在于微課的時間,通常情況下不能超過15分鐘,其中視頻播放的時間最好不能超過8分鐘,這樣老師才有足夠的時間去講解和補充知識,從而保證微課教學有效性[4]。另外,還需要根據學生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等控制好微課教學內容難度,避免難度太大或者太小影響學生積極性。
例如,在對“加減綜合運算”進行教學時,老師可先向學生展示5分鐘的相關運算短視頻,然后留取10分鐘時間給學生自主學習和探討,既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又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4 加強課件審查。要反復檢查微課課件,待課件沒有問題后才能導入課堂,檢查的內容包括教學目標、重難點知識、教學內容等,以保證微課教學課件與學生實際相符,從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并提高微課教學質量,并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發展。
微課是在信息網絡時代和新課改背景下產生的,因此除了具有很強的信息化及網絡化特點以外,還與新課改教育要求相符,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優化教學環境、促進師生互動和豐富教學資源等,最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進一步證實了微課具有很強的教育價值。因此,上文基于對微課及其重要性的了解,從選擇針對性微課教學內容、利用微視頻正確導入、控制微課教學節奏等方面分析了小學數學微課教學措施,以此來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