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暉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感情體驗。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強調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與情感體驗能力,使得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時具備共情能力,更好的欣賞與表達音樂作品。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需要落實情感體驗探索。
全新的小學音樂教學環境下,音樂教師要依托音樂教學內容,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培養學生具備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以理論為載體的審美能力培養難以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有效落實,考慮到小學生尚處于心智發育階段,理論知識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通過情感體驗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得學生對音樂學習內容的內涵與情感產生深層理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與良好的審美品位,從而有效發揮出情感體驗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作用與價值。
音樂不僅是一門課程,也是一種藝術形式,音樂能夠以自身獨特的魅力激發人們的情感,能夠描繪出令人心曠神怡的場景與意境。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受到音樂營造的藝術氛圍,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積極性。在具體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助力音樂課堂,達到理想的效果。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充分結合聲音、文字、圖片及色彩等因素,通過聽覺、視覺對學生的感官帶來豐富的體驗,以此引發學生的情感變化。音樂課堂伊始,音樂教師為吸引學生的課堂興趣,可以為學生創建相應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音樂課堂中。例如,在江蘇鳳凰少兒音樂教材中,當教師在講授《非洲鼓魂》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相應的場景。利用現代化的網絡信息技術,在課前搜集一些關于非洲傳統部落進行鼓樂演奏的圖片與視頻,通過真實的視頻與圖片感受在非洲傳統部落、民族與宗教中演奏鼓樂,用鼓樂傳遞信息的場景,了解非洲鼓樂器的制作過程,以及非洲鼓樂起到的情感寄托作用。在充滿非洲獨特魅力的鼓樂演奏與表演中,為學生的身心帶來沖擊,讓學生感受非洲鼓樂的獨特魅力,以此激發學生對不同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音樂課堂中[1]。
音樂是人們表達與傳遞內心情感的有效途徑,通過一首欣賞一首音樂作品,能夠了解作者通過音樂作品所要出傳遞的情感與表達的內容。只有引導小學生深入欣賞并體會音樂作品,才能使其感受到每首音樂作品背后傳遞的思想與情感,進而深刻認識到音樂作品傳遞的情感,領悟作者在創作時的思想意圖。在培養學生理解音樂作品時,可以從了解音樂創作者的成長環境、作品創作背景,了解音樂創作者的人生經歷,并對音樂作品本身出發,從專業視角分析音樂風格、曲風、曲調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以此為途徑感受到音樂作者的內心感受,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例如,在江蘇鳳凰少兒音樂教材中,當教師在講授《草原小姐妹》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可以先向學生具體介紹音樂作品,然后在為學生播放。在學生欣賞完音樂作品后,能夠感受到在琵琶演奏下,玉梅與玉容姐妹倆在狂風暴雪中奮不顧身保護羊群的英雄事跡,與作品本質情感保持一致,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通過課堂實踐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認識能力與情感感知能力,有利于拓展延伸教學空間,為學生帶來豐富的音樂學習資源。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情感教學與實踐課堂活動有機結合,需要教師聯系學生的實踐生活,為音樂課堂帶來生機與活力。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調動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能動性。例如,可以組織開展班級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演唱,在歡快的課堂氛圍中,放飛學生的情感與激情。通過豐富音樂思想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體驗音樂魅力,從而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2]。
綜上所述,探索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實現情感體驗,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與音樂作品作者的情感共鳴,深化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更好的感受音樂作品傳遞的情感,幫助學生更高的理解與掌握音樂知識,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