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明
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具有輔助性質的重要課程之一,該課程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目前,小學數學教育以校園教育為主,家長對學生教育的參與度較低,不利于解決學生在數學學習時出現的各類問題。因此,學校和家庭就可以通過合作教育的方式改善現階段存在的各類問題,并增加學生與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頻率,從而更加直觀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想法,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主要局限在學校,部分學生無法在家自主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和錯誤糾正,這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思維和數學學習心態,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還會產生厭學等不良學習心理。因此,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實行家校合作教育就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家長和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互聯網、微信等平臺進行交流溝通,雙方可以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問題,并合作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方案,從而合理擴大數學教學范圍。同時,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實行家校合作模式還可以解決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家長也可以定期詢問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與教師溝通,從而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心態。
由于學生的學習環境以學校為主,部分家長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沒有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家長的教育觀念存在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行家校合作模式就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家長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需求,并根據小學數學教學要求對學生的數學進行輔導,在此過程中可以拉近家長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
一般情況下,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心理,為了有效開展家校合作教育活動,學校和家長之間就應該擴大了解范圍,增加家長與教師的互助合作效率。同時,教師也應該通過合理的方式指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家長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提升家校合作教育質量,增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合作默契[1]。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乘法口訣》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先通過家長會或者網絡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家長對乘法口訣的掌握情況,對于文化水平較低或家庭生活條件較差的家長,教師可以通過電話或者家訪等形式了解家長對學生數學教育的觀念和存在的輔導問題,從而結合現階段數學教學內容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家校互動合作方案。
為了進一步提升家校互動合作教育的效率,減少家長與教師合作教育中產生的矛盾和沖突。學校就可以建立家校互動合作官方論壇或者申請相關內容的微信公眾號,教師和家長及時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數學學習情況,并定期分享數學教育方法。此外,部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范圍較小,再加上不具備數學學習思維體系,該類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會感到吃力和厭學,家長就可以將學生的問題上傳至家校互動合作官方論壇中向其他家長尋求幫助,從而提升小學學生數學輔導效率[2]。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時,家長就可以在論壇或微信公眾號中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經驗和數學教學內容,及時糾正家長輔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家長在實際生活中就可以通過超市購物、買菜等形式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人民幣單位換算意識,從而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家長不具備學生數學輔導能力。因此,數學教師就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家長掌握學生數學輔導方法,盡可能地減輕家長和教師對學生的不正確干預,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3]。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四年級數學《混合運算》時,該章節的知識要求學生準確掌握加減乘除法的混合運算,并計算出相關題目的結果,運算難度系數較大,出錯率較高。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直接向家長詢問結果。在此過程中,家長就應該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數學練習題目,并及時向教師反映學生的學習問題。教師在了解情況后可以在課堂中再次講解混合運算的運算理念和運算方法,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
總而言之,受到現階段教育體系的影響,小學數學教育模式和教學目標出現了變化,為了滿足教學制度的要求和學生學習需求,家庭和學校就可以通過合作教育的形式解決現階段數學教育中的各類問題。同時,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基礎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完整的家校合作教育能夠有效地糾正學生的學習心態,提升家長和教師的綜合水平,從而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