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摘? 要:目的? 研究針灸結合康復訓練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意義。方法? 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綏中縣醫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0例,采取隨機數表法分組,將其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分別給予針灸治療和針灸結合康復治療,對比治療有效率、疼痛評分、腰功能評分和社會功能評分間差異。結果?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比較,治療有效率較高,視覺疼痛評分(VAS)和功能障礙指數(ODI)評分均較低、腰功能評分(JOA)評分較高(P<0.05)。結論? 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椎弓根釘;腰椎間盤突出癥;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246.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4-00-03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臨床表現為腰腿痛伴隨著肢體麻木,主要是由于椎間盤變性與纖維環破裂導致髓核突出,從而壓迫馬尾神經或神經根而引起。患者多為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或久坐、久站的人群身上[1]。隨著病情的發展,造成患者下肢肌肉萎縮、乏力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如患者沒得到及時治療,可導致小腿和足部產生疼痛[2]。該疾病在臨床中治療方式較多,如何既安全又有效治療,成為臨床中研究的重點。本文研究針灸結合康復訓練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意義,研究內容如下文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綏中縣醫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0例,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48.21±2.20)歲,病程0.7~7.0年,平均病程(4.21±1.09)年。觀察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19~74歲,平均年齡(48.30±2.22)歲,病程0.6~8.0年,平均病程(4.19±1.12)年。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簽署同意書,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 CT 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中的診斷標準;近期未進行過有關治療者。
排除標準:伴有心肝腎功能不全;腫瘤等;既往有脊柱手術史者;精神疾病患者或者意識障礙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針灸治療,取穴位次髎穴、阿是穴、大腸腧、小腸腧、環跳、承山、腰陽關、殷門、昆侖、委中、昆侖、承山等,配穴可選擇關元、上繆、下繆、中繆等穴位,如果患者是腎氣虛弱者,可選擇命門、腎俞等。針行常規消毒后,方可刺入穴位,在進針過程中捻轉,得氣后提插捻轉,且留針30 min,持續治療6 d,1次/d,共治療4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康復訓練,針灸治療同對照組,康復訓練治療根據患者臨床實際情況、功能障礙的程度以及承受能力制訂有個性化的康復訓練方案。指導患者躺于硬板床,取患者的仰臥位,逐漸增加活動量,鍛煉腰背肌肉力量、脊柱的穩定性和活動的幅度。蹬腿抬高訓練,保持患者下肢伸直,雙腿反復錯落屈髖、屈膝,保持雙下肢伸直蹬出。以背部和足部作為支撐,緩慢抬起骨盆,再緩緩落下。取患者俯臥位,四肢、頭部、頸部、胸部均向后用力伸展,只有腹部作為支撐,每次持續時間逐漸增加。側臥抬腿,取患者側臥位,下側膝微屈,抬起上側腿停留幾秒鐘,在慢慢放下。仰臥抬腿,取患者仰臥位,將雙手置于臀部旁邊,慢慢抬起雙腿,停留幾秒鐘,緩慢放下,訓練1次/d,總時長在20 min/次,連續治療6 d,共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
①治療有效率。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活動障礙以及疼痛的現象基本消失,直腿可抬高70 °以上,屈髖伸膝超過45 °,為顯效;臨床癥狀均得到改善,恢復正常生活,為有效;反之為無效[4]。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②疼痛程度、腰部功能和社會功能。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定法(VAS)[5],分數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分值0~10分。采用根據腰功能評價量表(JOA)[6]評價腰部功能,分數越低功能障礙越嚴重,分值0~29分。根據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 [7]評價社會功能,分數與功能障礙程度成反比,分值在0~45分。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軟件SPSS 20.0進行統計分析,采取(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n(%)]表示計數資料,進行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相較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較高(P<0.05)。見表1。
2.2?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前,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相較于對照組,VAS和ODI評分均較低,JOA評分較高(P<0.05)。見表2。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疾病,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絡的發展,人們長期保持固定坐姿,形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該疾病成為臨床中的多發疾病。患者的人數呈上升趨勢,且呈年輕化發展。主要是由于腰椎間盤軟骨板或是纖維環發生了改變,如果在受到外力的情況下,會導致患者出現髓核組織突出,纖維環破裂,壓迫脊神經根,進而導致患者會出現腰部疼痛,下肢麻木或者疼痛現象,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8]。如果是由于風寒濕邪和正氣虛損而引起的血瘀濕滯和氣機郁閉狀況,臨床主要治療方式是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中醫針灸是常用的保守治療方法,督脈穴、阿是穴、夾脊穴都是氣血瘀滯的地帶,根據穴位施以針刺,通經活絡,調節陰陽平衡,疏通經絡,行經止痛,緩解神經的壓迫,促進腰椎的微循環,保持腰椎穩定,消除水腫,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減輕臨床癥狀。中醫學理論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在痹證范疇內,屬于本虛標實證,主要發病原因是由于氣血瘀滯,經脈不暢,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是治病的關鍵環節[9]。康復訓練根據患者自身際情況,循序漸進逐步進行功能訓練,活血化瘀,舒筋通絡,且操作簡單, 不受地域影響,患者可自主練習,對改善腰椎功能有明顯效果。
本文研究針灸結合康復訓練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意義,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比對照組,治療有效率較高,VAS和ODI評分均較低,JOA評分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灸結合康復訓練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提高治療效果,緩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功能,操作簡單,有助于患者恢復健康,有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羽佳,楊曉波,安軍明, 等.溫陽通絡針灸結合推拿、康復治療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26):150-152.
[2]張延福,張德東.討論中醫正骨聯合張氏溫針灸及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83):197-198.
[3]毛珍,劉永紅,張紅星.溫針灸聯合中醫定向透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及對患者白細胞介素6、一氧化氮水平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9,41(6):915-918.
[4]劉孝豐,吳艷華,王慧敏, 等.顯微鏡輔助下應用Mast-Quadrant可擴張通道系統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J].頸腰痛雜志,2017,38(1):79-80.
[5]蘇美意,范德輝,張振寧,等.浮針配合芍藥甘草湯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20,41(14):1756-1758.
[6]鄭德莎,吉兆華,陳燕峰, 等.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9,18(10):732-737.
[7]里欣.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電針灸+經筋點穴推拿+康復功能訓練臨床治療的觀察和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8):25-26.
[8]楊海玥.腰椎間盤突出癥在常規康復訓練基礎上結合針灸推拿治療對改善患者的相關體征及恢復其健康的探討[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4(15):38-39.
[9]王鳴鴻,鮑曉,劉惠宇, 等.普瑞巴林結合針灸和綜合康復訓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療效研究[J].海軍醫學雜志,2017,38(3):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