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 ?要:目的 探討人文關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6月醫院收治的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依據隨機抽簽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模式,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模式上加入人文關懷理念,觀察兩組患者的焦慮程度、護理滿意度及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治療總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焦慮程度,效果顯著。
關鍵詞:冠心病;人文關懷理念;護理效果;焦慮
中圖分類號:R5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4-00-02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屬于缺血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為心臟提供血液,如果發生粥樣硬化,不僅會使血管管腔發生狹窄或堵塞,還會引起心臟血液供應不足,導致心肌出現缺血、缺氧或壞死等現象,從而引發胸痛、胸悶等不適癥狀[1]。冠心病多見于老年人,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自身年齡的增大,在治療期間易出現身體和心理方面的不適。因此,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科學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2]。本研究旨在探討人文關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收治的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依據隨機抽簽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15例,女20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72.32±2.83)歲;病程2~15年,平均(8.5±2.31)年。研究組男16例,女19例;年齡61~81歲,平均年齡(71.71±2.87)歲;病程1~14年,平均病程(8.62±2.0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自愿加入此次研究;研究對象均由醫院專業醫師確診為冠心病;年齡在60歲以上。
排除標準:有嚴重腦血管意外及其他急性感染者;惡性腫瘤者;智力發育不正常,不能主動配合治療工作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常規護理模式,護理重點是遵醫囑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措施,并對患者進行常規用藥指導,向患者簡單介紹治療相關流程等。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人文關懷護理理念進行護理,具體措施包括:創建專門的護理小組,培訓護理人員此種護理模式的有關知識,完善護理服務禮儀和規章制度體系,提高護士的專業素養,從而實現患者的各種需求。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及操作水平。通過對患者的病情特點、家庭、心理情況進行了解,給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多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創造穩定且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將人性化的觀念嵌入到日常護理工作中。做好病房清潔,保證病房內空氣流通,調整溫度、濕度適宜,創造環境更好的病房及治療環境。向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宣傳,以關愛、和藹的態度對患者進行鼓勵和安慰,囑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在遵醫囑的前提下,在患者出院前后對其進行康復指導,并發放健康手冊,對患者的健康情況進行記錄。掌握患者藥物過敏史,在給予藥物治療的同時,對藥物進行核對,以免發生過敏,嚴格觀察服用藥物后的不良反應,如果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應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措施。
1.4觀察指標
采用醫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評估滿意度,包括服務態度、護理人員行為、就診環境、操作技術4個方面,每項20分,共80分,分數越高說明護理滿意度越高。應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評估焦慮程度,總分56分,分數越高說明焦慮情況越嚴重。根據醫院自行研制的問卷評估兩組治療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3個標準,總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服務態度、護理人員行為、就診環境、操作技術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HAMA評分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患者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冠狀動脈是向心臟提供血液的重要動脈。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會引起冠狀動脈的管腔發生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出現缺血、缺氧或是壞死,從而出現胸痛、胸悶等不適癥狀。冠心病多發于40歲以上的人群。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近年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患病率加速增長[3]。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療期間,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疾病對患者生命的威脅。護理的本質是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關懷和照護?,F代護理學所倡導的“全人照護”護理概念更是強調護理工作應涵蓋人的價值和尊嚴,維護患者的身體、心理、社會及心靈的完整。人文理念與人息息相關,包括生活方面、尊嚴方面、生存方面等[4]。該護理模式是將患者作為主體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模式不但是當今醫院內對護理模式的要求,還是建造相互信賴和良好護患關系的基礎。將這種護理模式貫穿于老年患者的治療全程中,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從整體上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改善治療效果[5]。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治療總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焦慮程度,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顧惠英.個性化人文關懷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感知控制的影響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9,27(S2):160-162.
[2]黃鳳梅.人文關懷在老年冠心病康復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價值研究[J].智慧健康,2019,5(33):175-176.
[3]張娜彬,鄭霞.人文關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9,9(20):66-68.
[4]徐莉,苗慧榮.全程優質護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及價值分析[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8,40(S1):324-326.
[5]孟春娥.人文關懷在老年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