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莉 鄭映芳 許素文 黃志霞


摘? 要:目的? 探討分析以控制論為基礎的護理干預聯合優化分級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身心狀態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9年9月~2021年6月在汕頭澄海區人民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104例患者進行對比研究,通過隨機摸球的方式分成兩組,對照組(52例常規護理干預),試驗組(52例以控制論為基礎的護理干預聯合優化分級護理),對護理28 d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和相關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研究。結果? 護理后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患者SAS評分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呼吸道感染、腹膜炎、血管通路感染等總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實施以控制論為基礎的護理干預聯合優化分級護理可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并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
關鍵詞:控制論;護理干預;優化分級護理;血液透析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4-00-03
尿毒癥是腎衰竭的終末期表現,主要因腎臟功能漸進性不可逆性減退導致,典型癥狀有食欲不振、水腫等[1]。血液透析作為終末期腎病患者的腎臟替代治療方案,其通過將患者體內的血液引出體外,經過裝置除去血液內的有害物質而達到凈化血液的目的。它解決了因腎功能不足所致的體內有效濾過功能下降的問題,使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長,是目前除腎移植外能有效維持尿毒癥患者生命的治療措施[2]。但此治療方式需伴隨患者終生,同時,透析治療是一項侵入性治療方法,故而血液透析治療存在多種并發癥的風險。同時由于血液透析治療常常對人的自尊產生影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負擔,這使患者更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3]。據相關文獻指出,血液透析患者大多由于對治療預后的擔憂和治療時生理上的不適產生不良情緒的情況[4]。因此如何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概率成為臨床護理人員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基于此,本文將以控制論為基礎的護理干預聯合優化分級護理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探究其對血液透析患者身心狀態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2019年9月~2021年6月在汕頭澄海區人民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104例患者進行對比研究,通過隨機摸球的方式分成對照組52例常規護理干預,患者年齡 33~76歲,透析時間10~26個月,體質量44~69 kg;試驗組52例以控制論為基礎的護理干預聯合優化分級護理,患者年齡 32~75歲,透析時間10~28個月,體質量45~71 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次研究經過汕頭澄海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通過診斷納入所有患者都需采取血液透析治療,且維持血液透析時間大于6個月;②均接受常規檢查,檢查隨訪記錄完整可查且無精神類疾病;③患者治療、檢查記錄完整可查。
排除標準:①意識障礙及不配合者;②血液透析頻率<4次/月;③有嚴重器質性疾病或病情進一步加重者。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包括血液透析治療前健康宣教、用藥指導和心理護理。
試驗組實施以控制論為基礎的護理干預聯合優化分級護理,包括:①組建干預小組,由科室護士長擔任干預小組組長并召開以“控制論”為主題的理論學習,對進行理論學習的小組成員進行考核;②了解患者一般情況,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通過對患者病情情況進行分級,對不同分級的患者實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③自我情感控制護理,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長期疾病與血液透析治療導致患者受到身心的摧殘,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內心的真實感受。醫務人員可通過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安慰,幫助患者使用正確、有效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緒;④自我認知控制護理,對患者進行尿毒癥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血液透析治療方法、預期效果等相關知識講解。使患者對疾病、治療相關知識有大致了解;⑤自我照護管理,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督促和查閱,督促患者進行每日自我照護,主要對患者每日飲食、活動、治療時的不適和情緒進行記錄。護理人員還需讓患者對自身護理服務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之后進行調整、糾正;⑥自我預防控制并發癥,在進行血液透析時患者可能出現疼痛、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護理人員需具有針對性的對患者不良癥狀實施有效護理措施,并對患者用藥進行指導監督,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1.4? 評價指標
①焦慮抑郁情況:對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觀察,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測評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情況,得分越低則焦慮抑郁越輕;②對兩組患者呼吸道感染、腹膜炎、血管通路感染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字2檢驗,以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況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評分與SDS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AS評分與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患者SAS評分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護理后試驗組呼吸道感染、腹膜炎、血管通路感染等總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血液透析是治療腎臟功能衰竭的一種方式,可通過將患者體內的血液引出體外達到緩解患者代謝紊亂和臨床癥狀,使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長[5]。臨床為提高血液透析的效率和質量,在其過程中加強了護理干預。但常規的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產生的對預后的擔憂和治療時生理上的不適以及不良情緒的影響效果不是很明顯[6]。基于此,本文通過以控制論為基礎的護理干預聯合優化分級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身心狀態進行干預,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以控制論為基礎的護理干預聯合優化分級護理后試驗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與并發癥發病率均低于對照組,這與郭立華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以控制論為基礎的護理干預聯合優化分級護理能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這可能與控制論能發現問題并進行總結和糾正以及優化分級能通過不同病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有關。同時,其采用優化分級護理“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理念貫徹護理全過程,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分級,對不同分級的患者制訂個性化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幫助患者通過正確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緒,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減少護患矛盾;優化分級護理通過自我認知、自我照護、自我預防使患者提升對疾病、治療相關知識的了解,以及提高患者自我監護能力。有利于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提升患者對并發癥的預防能力,使醫療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綜上所述,對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施以以控制論為基礎的護理干預聯合優化分級護理可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并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參考文獻
[1]萬玲.控制論為導向的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不良心理狀態及相關并發癥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29(32):3631-3634.
[2]李鳳榮.基于控制論為核心的心理護理對血液透析尿毒癥患者不良情緒、病恥感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1):3899-3902.
[3]鄧慧,隆衛娟.以控制論為核心理念的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尿毒癥患者消極情感及不良事件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7,39(1):158-160.
[4]Proksch DM,Rodriguez LE,Rathore A,et al. A comparison of stenting versus hemodialysis reliable outflow graft for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central venous obstructions[J].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2021,9(5):1136-1144.
[5]張彬,劉巖,劉春華.基于控制論為導向的護理模式對血液灌流串聯血液透析腫瘤患者皮膚瘙癢的護理效果[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8,25(12):1517-1519.
[6]嚴孝馨,劉津含,陳麗,等.血液透析病人依賴與風險評估量表的漢化及常模構建[J].護理研究,2021,35(9):1527-1531.
[7]郭立華,張靜,邢艷麗.血液透析護理中控制論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