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劍斌
【摘要】當下,我們的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課堂普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頗為匱乏,主動性嚴重不足;學生對文言文閱讀教學課普遍具有厭煩感,且畏懼做文言文閱讀題,課外文言文閱讀板塊得分率亦普遍低下;教師教學文言文往往模式單一化,枯燥感甚濃。而“語文味”十足、“趣味”盎然的趣味型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課堂無疑有助于解決以上問題。
【關鍵詞】趣味;文言文;語文味;閱讀教學
由于收效慢、內容龐雜、難度較大且又較缺趣味性;加之,面對新課標,教師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暇重視文言文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大多帶著應考的功利性目的去教學文言文,往往只重視課文重點字、詞、句的落實,一味地肢解文章,枯燥感甚濃,鮮有趣味。當下,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頗為匱乏,主動性嚴重不足;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教學課堂普遍具有厭煩感,且畏懼做文言文閱讀題,課外文言文閱讀板塊得分率亦普遍低下。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在文言文閱讀板塊的競爭力將日漸衰靡,亦很難完滿地達成新課改的相關要求,更不必說達到對文言文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的熟諳了。構建趣味型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課堂,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直面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問題和困難,為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提供新的思考空間;另一方面,趣味型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課堂的建立,也是實現新課標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對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成長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趣味型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課堂應當具備“語文味”十足、“趣味”盎然兩大特征。
一、“語文味”十足
文言文課堂的“語文味”應該彰顯如下四大層面的核心素養:一是語言文字層面。文言文作為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由于年代久遠,其字詞涵義、句法規則等都與現代漢語有著很多不同之處。因此文言文課堂教學應當尤為重視語言文字這一關,要梳理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和用法,把握古今詞義的異同及其發展演變,掌握常見的文言句式等。值得注意的是,品嘗語言文字之味,并不是簡單地解釋詞義、分析句法結構,也不能一味停留在課本或辭典注釋上,而要在品味與咀嚼語言文字時,聯系句子、上下文,充分運用聯想和想象,從多角度、多層面去揣摩,品味字詞背后的情感與意蘊。二是思維層面。真正具備語文味的課堂絕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語言文字的咀嚼之上,還應當培養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獲得思維的進一步發展與提升。因此,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設計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多維探索,比較思考,巧妙遷移,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課堂探究扎實有效,深刻有料。三是審美層面。入選高中語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目,都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精粹,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不能只注重文言基礎知識的積累,更要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四是文化層面。學生學習文言文,是語言、思維與審美能力得以提升的過程,更是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加強文言文教學,提升國人的文化自信,無疑有著重大意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是“授之書而習其句讀”,還應引領學生深入探究作品中的文化內涵,增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當然,古文中對于不符合當下時代發展要求,甚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的部分,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批判性地看待與理解。
二、“趣味”盎然
課堂要有樂趣,有意思,學生才會有興趣學,文言文閱讀教學將會更高效。文言文閱讀教學課堂的“趣”,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熱鬧有趣,而要始終立足于語文核心素養,將趣味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到“趣味”盎然?可從以下四方面去探尋。
第一,語言之趣。這主要體現在語言文字的音韻、字形結構、意蘊三方面。課堂上,教師可帶領學生從這三方面來感受文字之趣。在音韻方面,教師可以舉行各種形式的誦讀活動,如示范讀、個人朗誦、多人(小組)朗誦、分角色誦讀、配樂朗誦等,以讀為線,貫穿始終,讓課堂意趣盎然。在字形結構方面,可通過畫圖講解,從漢字的字形結構中發掘個中趣味,避免了陷入一般課堂上的老師講、學生死記的枯燥模式。而在意蘊方面,教師則可引導學生通過換詞、改詞,在比較中感受詞語的意蘊之趣。總起而言,要格外注重實用性與趣味性:既要讓學生準確把握詞義,又要注意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和活動來激發學生對古漢語的學習興趣。
第二,思維之趣。教師可從矛盾之處來引起質疑,也可從現代視角來審視文本、設計疑問,還可從文本的留白之處來切入討論,更可抓住某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在班內舉辦辯論會,通過質疑、討論、探究來提高學生對文言文課堂的參與度,這樣才能切實避免出現教師“滿堂灌”的現象,才能遏制學生“等、靠、要答案”的思維惰性,才能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收獲樂趣與成就感。
第三,審美之趣。“審美之趣”的發掘,重點在于教師如何巧用心思,借助多媒體技術,運用實用而有創意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設計活動,把聽說讀寫結合起來,將課前、課中、課后連貫起來,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讓學生的審美之旅富有意趣。如借助形象直觀的圖像、優美動聽的樂聲、影音并茂的視頻,突破課堂時空的限制,以現代科技手段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獲取更豐富的信息。例如學習《蘭亭集序》,若想讓課堂翻出新意和樂趣,可以鼓勵學生將文中的三秋美景進行還原和再創造:將文段擴展成一篇現代散文;用圖畫的形式來展現自己的鑒賞所得;小組合作制作視頻小動畫,將圖片、文字、朗誦、音樂多種元素完美融合在一起,以一種更形象、直觀的方式來呈現文本。
第四,文化之趣。我們無法乘坐時光機器穿越時空,親歷古代人的生活,但可以通過學習文言文來認識、感受許多異于今時的古代文化風俗之趣。例如《鴻門宴》中宴會的座次安排,頗顯古代禮儀文化之趣。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人這種室內座次禮儀,教師可以設計一場宴會,讓一部分學生扮演身份、職位、輩分不同的角色,讓其余學生對這些人物角色進行座位安排。還可以播放相關視頻,例如國家領導人接待外賓時的宴會現場,讓學生就視頻中宴會人物的座次安排來進行解說。
綜上,一節真正意義上的趣味型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課堂,必須“語文味”與“趣味”兼備。缺乏“語文味”,語文學科素養將無從落實,課堂也不過是一場歡樂的“鬧劇”;缺乏“趣味”,一味講解知識,分析文本,探究問題,課堂也往往只是一潭“死水”。
參考文獻:
[1]李永釗.高一文言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17).
[2]楊建親.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策略[J].課外語文,2019(25).
[3]劉道菊.高中課堂文言文趣味教學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9).
[4]妙建燁.淺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效果[J].學周刊,2012(12).
[5]葉寶金.如何讓高中文言文教學煥發出活力[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