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勞動主題班會是推動班級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主要有觀察式、參與式、訪談式、視聽式、調查式、演講式等多種方式。勞動主題班會應充分聚焦“勞動”主題,著力提升學生的勞動情感,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不斷拓展學生的勞動教育邊界。
【關鍵詞】班級生活;勞動教育;主題班會;班集體建設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75-0040-04
【作者簡介】張聰,東北師范大學(長春,130024)教育學部副教授,教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德育、教育基本理論、教育哲學。
班會是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勞動主題班會是一種以勞動為主題、面向中小學生所開展的班級德育課。這種班會在中小學班級生活中較為常見。在積極推動勞動教育、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勞動主題班會的積極開設、科學設計,能夠提高班級生活品質、推動班集體建設。在勞動教育融入班級生活的時代背景下,以勞動為主題的班會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班級勞動教育的實效性。基于此,班主任在設計勞動主題班會時應更新觀念、創新思路,結合班級生活實際,充分關注如下幾種類型及其關鍵要點。
一、觀察式勞動主題班會
觀察式勞動主題班會主要以學生觀察勞動場景為主體來開展班級勞動教育。通過讓學生在工廠、農田等不同場景中進行生產性勞動來增強他們對勞動的認知,提高他們對勞動者的尊重。同時,通過對勞動過程的觀察,學生能夠增強自身對產品設計、農作物生長等方面的直觀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依據觀察的總體設計,這種觀察式勞動主題班會主要有隨機觀察、半結構觀察和結構觀察三種類型。很多中小學生已經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了隨機觀察的習慣。在這一基礎上,班主任應不斷引導學生聚焦某一主題、某一事物、某一現象或某一群體,逐漸形成有意識、有目標的觀察行為。雖然班主任等班會設計者會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開展結構觀察,提供觀察主題,識別觀察對象,然而對于中小學生而言,觀察式勞動主題班會仍然存在提綱之外的一些內容。例如,在組織全班學生參觀汽車生產車間時,雖然設置了相關觀察主題,但學生們仍然會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因為有的學生可能對汽車生產流程不感興趣,而是對汽車生產車間的建筑或是勞動者的服裝感興趣。這就要求班主任著力引導學生完成核心觀察任務,繼而鼓勵并支持學生開展其他觀察項目。這樣的班會常常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密切關注。總之,班主任應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借助不同觀察手段完成班會任務。
二、參與式勞動主題班會
在參與式勞動主題班會中,學生主要是通過參與各種勞動實踐來接受勞動教育的。然而在當下,很多學生連基本的家務勞動都不參與,他們從事日常勞動實踐的機會很少。因此,開展參與式的勞動主題班會,將學生拉到火熱的勞動現場,切身感受勞動中的艱辛和樂趣,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種“參與”其實更多地指向學生身體的深度卷入,即親身參與、親自動手等。在日常的班級生活中,班主任可以利用衛生大掃除、植樹、清明祭掃等活動,引導學生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協同完成勞動任務。同時,組織學生反思勞動過程中的相關環節,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班級勞動教育。另外,在暑假研學旅行過程中,通過在一些研學基地開展農業生產勞動,讓學生在相關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農作物種植、除草、收割、摘果等不同形式的勞動項目,以增強學生對農業勞動的理解和熱愛,通過自身的參與式實踐去理解“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當然,這種參與式勞動主題班會更需要班主任等指導者明確班會的目標、實施過程等,對學生的參與予以明確指導,并在參與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其所隱含的知識。
三、訪談式勞動主題班會
在訪談式勞動主題班會中,常常以學生訪談勞動模范、英雄楷模等名人為主體來開展班級勞動教育。訪談是一種較為寬松的形式,借助訪談者與受訪人的對話、交流,能夠讓他人了解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并在因對話而生成的情境中切實感受到受訪人獨特的經歷與感悟。
因訪談事前設定方式的不同,訪談式主題班會具有隨機訪談、半結構訪談和結構化訪談三種類型。隨機訪談很多時候并沒有明確的主題,而是帶有家常聊天的特點。雖然總體感覺較為輕松,但因主題不明確、話語的流動性較強等特點而使用頻率較低。對于以中小學生為主體的采訪者而言,我們建議更多地采用結構化訪談的方式來進行,這樣能夠更好地提升訪談的針對性,增強訪談效果。如果訪談式勞動主題班會由班主任來主持,那么可采用半結構訪談的方式進行。這是因為,在半結構訪談中,既有事前設定的主題、對話提綱等,同時還有現場生成的對話,有利于班主任因勢利導。
當然,在以勞動為主題的班會訪談中,訪談者的訪談技術非常重要,這主要包括問題提出的頻率、話題進展的節奏、思維延展的邊界等。例如,在每年“五一”勞動節前夕,班主任都可以開展一次訪談式勞動主題班會,有計劃地邀請當地的一些勞動模范,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學會設計訪談提綱、開展訪談,同時還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勞動模范身上的可貴品質。
四、視聽式勞動主題班會
在視聽式勞動主題班會中,學生們以觀看影視作品或收聽音樂作品等方式來接受勞動教育。視聽是一種極具畫面感的體驗方式,傳統的主題班會一般不采用這種方式,這可能與班級視聽硬件設備的欠缺有關。隨著學校教育設施的現代化更新,視聽式主題班會得到了廣泛開展。但是,這其中也存在班主任僅僅播放一部電影、一些歌曲就草草了事的現象。實際上,要想真正發揮視聽式勞動主題班會的育人功效,班主任必須認真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精心選擇視聽作品,例如充分反映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先進工作者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相關影視作品,挑選時注意這些作品的時代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二是注重問題導向,在播放相關視聽作品前,要有針對性地給學生設置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如勞動模范為什么會這樣做、我們身邊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勞動模范等問題;三是及時組織學生開展主題性討論,提升主題班會的實效性。班主任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指出學生身上的不良行為,如不講衛生、好逸惡勞等。
同時,在自媒體時代,以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微博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方式也深刻地影響了學生的勞動觀念。視聽式勞動主題班會可以鼓勵學生親手制作有關勞動場景、勞動過程、勞動模范等的短視頻或動漫作品,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勞動知識,從而提升對勞動者的尊重和對勞動的熱愛之情。
五、調查式勞動主題班會
在調查式勞動主題班會中,學生以開展勞動主題的調查研究來接受勞動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勞動所涉及的知識、主體、資源等都是重要的社會要素,理應成為勞動教育的重要素材。班主任應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使學生明確調查的主題、目標、核心內容、調查方法等,并能對調研成果進行展示。同時,班主任還需要對學生的調查過程保持高度關注,并對相關調查技巧與方法予以悉心指導。這種調查式的勞動主題班會也是一種研究性學習或綜合性實踐活動,特別適合在初中和高中階段開展。例如,在某鄉村初中,班主任開展了一次和農機具相關的調查,這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詳細了解當前我國農業生產正在使用哪些農機具,以及這些農機具的購買、維修、政府補貼情況等。通過對身邊農機具開展調查,學生可以了解我國農業現代化的軌跡,可以在了解農機具政府補助、補貼情況的過程中感受到我國政府對農業勞動工具的重視,從而關注勞動工具、體會到農業生產勞動的重要價值。
調查式勞動主題班會必須注意勞動主題調查的區域、時間以及范圍等相關要素。例如,城市的學生難以對農機具的情況開展詳細調查,我國東部地區的學生難以體驗到西部地區農業生產勞動的開展情況。同時,調查報告的撰寫、總結與反思也是考驗勞動主題班會的重要指標,班主任要鼓勵學生遵循調查報告的一般范式進行撰寫,嘗試總結勞動開展情況,并反思這些勞動工具、勞動過程等的代表性與典型性,從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
六、演講式勞動主題班會
在演講式勞動主題班會中,以開展有關勞動主題的學生演講為主要形式來進行班級勞動教育。這種類型的班會可以通過演講比賽、演講展演等不同形式展開。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中小學生的演講陷入了“話中無義”的窘境,華麗辭藻的背后是空洞的表達。演講式勞動主題班會注重對勞動主題的深度挖掘,對勞動模范、勞動精神的深刻表達,力圖讓學生真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并言之有理、言之有據。例如,在學習某一位全國勞動模范時,一位班主任鼓勵學生從自身角度出發,充分表達對勞動模范的敬佩之情,以此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將此轉化為自身成長的動力。這不僅可以通過比賽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演講,還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演講展示,同時配合一定的音樂、舞蹈等,形成演講展演活動。對于中小學生而言,演講是一種個體化的語言表現行為,也是一種綜合性的表達方式,能夠從多角度調動他們參與勞動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他們對勞動生活的理解和表達。
無論班主任采取哪種形式,都是一種基于勞動主題的班會設計過程,需要注意如下三個方面:
其一,充分聚焦“勞動”這一主題。在勞動主題班會中,很多班主任都會采用不同形式的活動帶動學生參與。在此過程中,班主任必須對“勞動”這一主題進行深度挖掘,通過對勞動模范等代表性人物的宣傳,引導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雖然很多中小學生對勞動并不陌生,但班主任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勞動”的深刻內涵以及主動參與勞動的重要價值。
其二,著力提升學生的勞動情感。“人在發展過程中,正向、積極的情緒情感狀態持存不僅是有意義學習的基礎條件,也在人的健康習性養成、道德價值觀內化以及人格涵養等各個方面發揮著彌散性的效用。”[1]勞動過程是一種情感表達的過程。由對勞動的厭惡、嫌棄到接納,再到關注、熱愛,這個過程不僅是一種個體情緒的表達,而且也是對勞動的一種情感表達。班主任要在開展勞動主題班會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形成基于勞動主題的情感交融、情理共生,進而推動學生勞動情感的表達。
其三,積極拓展學生的勞動教育邊界。對很多中小學班主任而言,持續倡導勞動教育始終是班集體建設的重要議題。然而,究竟什么是勞動,班主任所理解的勞動教育是否科學合理,這些問題實際上都與班主任的勞動教育觀有關。“勞動教育是以促進學生形成勞動價值觀(即確立正確的勞動觀點、積極的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等)和養成勞動素養(有一定勞動知識與技能、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等)為目的的教育活動。”[2]而勞動教育最終的落腳點是為了實現人的發展。為此,班主任在開展勞動主題班會過程中應積極拓展勞動教育邊界,創造性地挖掘主題班會中的相關素材,活化班會的實施過程,進而激發學生對勞動的熱愛之情。
【參考文獻】
[1]朱小蔓,王坤.涵情育德 以德育人——“全球化時代的‘道德人培養——教師情感表達與師生關系構建”項目的思想與實踐[J].中小學德育,2018(9):27.
[2]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認識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2019(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