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寶 付成程 鄧恩征 劉玉月 同寧寧 張振豪 何芳 丁玎 賀瑛
【摘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高校課堂教育的一種延伸,是大學生受教育,長知識,增才干,做貢獻的最有效途徑。人生最大的舞臺就是社會,只有親身參與實踐,才能走進社會,親近社會,接觸社會,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對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教育理論的研究,分析了當前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教育的現象,最后給出了社會實踐教育的創新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決策;實踐教育理論;職業生涯規劃
1“三下鄉”社會實踐教育理論基礎
1.1國內社會實踐教育理論基礎
我國教育家楊賢江是中國最早用馬克思主義論述教育問題的教育家,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學說認為,人的發展是和社會生產的發展保持步調相同的。要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就必須緊密的結合生產勞動與教育的關系。
1.2國外社會實踐教育理論基礎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或改造以及學校即社會的觀點。強調了社會實踐屬于教育的范疇,要求我們從經驗中學習知識,收獲知識,積累知識,通過實際操作,實現零距離的接觸事物,感受事物,盧梭認為教育的任務應該使個體歸于自然,生于自然,在自然中成長,在自然中實踐,而社會又存在于自然之中,實踐教育仍然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2“三下鄉”社會實踐教育現狀分析
2.1學校對社會實踐教育的片面化
一是學校對“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暑期社會實踐的初期,學生忙于考試,根本沒有時間思考社會實踐的具體工作計劃,行程安排,實踐的地點和時間等。
二是暑期社會實踐的隊伍專業基礎知識不過硬。本科低年級居多,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比較差,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水平也有限。
三是工作推進統籌不足。學校團委在推進工作進展的過程時,缺少學校與學校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差異的研究和把握,存在“轉發即布置”的不良現象。
2.2家庭對社會實踐教育的觀念化
家庭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觀念,不是以他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家長認為暑假就是應該讓孩子們休息的,應該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的,和家人一起相聚的,他們希望讓學生以這樣的方式認識世界,形成世界觀。
2.3團隊成員選拔的不合理化
一是高校的學生對暑期社會實踐的熱情并不高漲,報名人數不多,導致學院名額剩余,在進行人員選拔時,降低了選拔的標準。
二是專業指導老師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也沒有選拔的過程,部分團隊的指導老師專業方向和本次社會實踐內容并不符合。
三是有些團隊的指導老師在暑期社會實踐期間,全過程并沒有參與,導致實踐團隊缺少專業上的“領頭羊”。
3“三下鄉”社會實踐教育的創新建議
3.1保持設項和組團的平衡化
在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的前期,需要組建團隊,需要結合暑期社會實踐的具體目標和實際情況制定與之相匹配的社會實踐內容,然后再根據社會實踐內容選擇具有相應專業知識的社會實踐成員,其中包括專業指導老師和學生。例如,在主要進行生產DTY(拉伸變形紗)的化纖類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生產工藝的需求制定出幫助企業改善產品的等級的社會實踐目的,然后根據目的的需求,選擇出具有專業技術的教師來擔任團隊的指導老師,再根據學生的專業進行團隊的組建,保證了所組建的團隊與實踐目的的需求相平衡,能夠滿足當前實踐內容和目的的實際需求。
3.2促進社會實踐教育的多元化
3.2.1保證社會實踐時間的靈活化
暑期社會實踐的時間一般5-7天,可以根據社會實踐的需求適當延長時間。給與團隊更多的時間,就給與給團隊里的每一個成員更多的時間,就能更好的服務與基層,企業,社會,最終才能把整個團隊的力量發揮到極致。
3.2.2保持與實踐單位的交流頻繁化
一是定期回訪。暑期社會實踐結束以后,主動的當地實踐單位取得聯系并保持密切往來,定期回訪,及時反饋團隊的實際成果。
二是彌補社會實踐周期短和調研不平衡不充分的缺陷,為今后繼續想做深入研究的課題內容提供二次利用的機會。
3.3保持社會實踐教育的常態化
一是要形成多方協同的聯動機制。各大高校的校團委和各個省份的團,省委要積極聯動教育部等部門下發的“三下鄉”文件通知,做到積極響應,提高效率。
二是要積極建立穩定化、常態化的實踐基地。新開發的實踐基地要及時保持聯系。防止第二年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聯系新的實踐單位,導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工作的成果也會受到影響。
3.4加強社會實踐教育的信息化
一是利用學校相關媒體,“智慧課堂”、“中國慕課”等途徑搭建免費資源共享平臺,面向全體師生開放學習,讓學生和老師提前了解社會實踐相關知識,為社會實踐的順利完成奠定基礎。
二是是建立實踐單位和高校之間雙向的信息反饋系統。實踐單位可以隨時在系統上反饋每個學生的表現情況,高校也可以詢問實踐單位的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涂佳佳,徐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模式探索[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
[2]何輝.當代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與育人功能相結合[J].
[3]王麗莉,李金地.省級團委在“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的經驗與思考[J].
[4]王爽.新時代“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育人功能深化與拓展研究——以沈陽音樂學院為例[J].南方論刊,2019(4):103-106.
課題項目:本文系西安工程大學2021年黨建課題(課題名稱: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提升路徑研究--以西安工程大學為例,課題編號:2021DJKT04)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