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加上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教學受到更多高校的重視,為高校的計算機教學開辟了新的教學思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高校中的計算機專業已經逐漸發展為不同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但是隨著計算機行業的不斷發展,高校的計算機教學也逐漸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阻礙著計算機教學改革的發展,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方法。
【關鍵詞】計算機;改革;措施
引言:
隨著網絡的普及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各行各業離不開計算機的輔助,這也意味著作為向經濟建設培養人才的高等學校,必須結合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對現有的計算機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為社會發展培養技術過硬的計算機人才,因此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要與時俱進,將社會中先進的技術與方法滲透到日常的計算機教學中,延伸計算機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崗位技能,促進學生的就業。
一、因材施教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逐漸成計算機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為了促進教學改革的步伐,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計劃[1]。由于高校中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學生所受到的教育與家庭影響不同,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差距,教師要確保不同計算機水平的學生通過學習都可以得到相應的進步,都可以學有所得。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對班級中學生計算機水平了熟于心,這樣才能游刃有余地進行后續的計算機教學。例如有些學生由于來自山村等偏遠地區,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對于計算機的認知還處于表面,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鞏固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加強對其基礎技能的訓練。因材施教與分層次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信心,也可以通過學生互助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真實操作的過程中提高技能。對于基礎知識較為牢固的學生,教師也要因材施教,對他們的要求要更高,不僅要靈活運用計算機,還要自己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此外在計算機教學改革中,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計算機課堂教學理念,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合作,思維發生碰撞,提高整個計算機教學的質量。
二、根據專業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其將來的工作必然都與計算機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能夠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可以熟練使用計算機也成為新時期學生成長發展的要求。很多高校已經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必修課程,無論是理科還是文科都需要學習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但是由于專業的不同,對學生的計算機水平要求也是不同的,同樣學生學習的內容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編制課本的過程中重難點也有一定的區別。例如針對文學類的學生來說,學習計算機知識主要是為了形成一定的文件處理能力,而對于建筑設計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則需要熟練掌握CAD等軟件的使用方法,可以用計算機進行建筑師設計,而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同樣還要更深入、細致地學習計算機。因此高校在改革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將來的工作需求合理編制學習內容,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專業有重點地進行教學。
三、改進教學方法
在高校的計算機教學改革中,除了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之外,還要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教師采用的課堂教學方法之間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性,關系到最終的教學效果,因此改進教學方法符合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要求[2]。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改革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接受能力,擺脫傳統教學的束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計算機知識,形成計算機技能,使學生在計算機課堂中表現出較高的參與度。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實施情境教學法,通過列舉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計算機現象作為本節課的切入點,如學生在瀏覽網頁的過程中常常會看到FLASH動畫,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常見的FLASH動畫作為三維設計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又如在Excel表格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數學問題,并且用Excel向學生演示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出最終的結果,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Excel在自己將來工作中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其次教師還可以實施案例教學法,將特殊的案例作為計算機教學的延伸,不僅可以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改變以往學生對計算機課堂的刻板印象,還可以豐富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認知,將計算機行業中的新知識、新技術引入到課堂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是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檢驗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另外教師要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自主練習,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索中充分地理解各個技能的用法,還可以組織小組合作,使學生之間的思維發生碰撞,探究出更多的計算機使用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整個計算機教學的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計算機課程對學生的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改革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自由展示的機會與平臺,這也是學生將來成長與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因此教師要實施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對自己的計算機學習形成正確的認知,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王永慶.關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探討[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9,v.48;No.211(10):180-181.
[2]張濤,于宏斌,劉敏杰,等.高等學校計算機學科教學改革探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9,000(011):98-99.
作者簡介:楊潔(1992.03),女,白族,云南省大理市,教員,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圖像處理,人工智能,單位新疆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