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麗,張 鶴
為了阻斷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園蔓延,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教育部發布了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并提出通過實施在線教學來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應對措施。重視體育是南開學校的辦學特色之一,構建應對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南開模式”,探究高校開展體育課在線教學的實施策略,將對于全國高校順利完成在線教學工作提供重要參考和借鑒。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信息化教學進程,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中提出的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十項重點任務,第六條就是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支持學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開展大數據支撐下的教育治理能力優化行動,推動以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服務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互聯網+教育”支撐服務平臺[1]。促進信息技術與體育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探索慕課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是當前體育教學研究與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慕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教學突破傳統教育模式人數、時空、地域的限制,以開放和共享的優勢為高校所普遍應用,國內體育MOOC建設研究重理論輕實踐,但是能彌補傳統體育教學中理論教學和指導的不足,MOOC理論指導+課堂練習的教學模式更有助于提高體育公共體育課教學效果[2-3]。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是后MOOC時代的產物,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主要是結合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學習模式,采用在線教學資源,如MOOC或者微課,實施翻轉課堂教學,“MOOC+SPOC+翻轉課堂”混合式體育教學模式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傳統教學的面授指導和在線教學的拓展延伸,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4-7]。
南開大學與國內的學堂在線,中國大學生MOOC、智慧樹網等平臺有深度合作。2019年,南開大學羽毛球、乒乓球和網球慕課在學堂云上線,其他項目慕課正在建設中。2017年南開大學對公共必修體育課程進行改革,打通年級專業,打通必修選修,打通課內課外,形成了“三自主+三打通”教學模式。體育課程的綜合成績評定除了包括出勤、專項技能、身體素質外,還增加了課外鍛煉、理論課考試等考核內容。體育部引入創高體育信息化平臺開展網上教學管理工作,通過教學管理系統體育老師可以查看課表和學生名單,進行考勤點到、身體素質和專項成績錄入與計算。在疫情發生之前,體育部主要采用課堂教學為主,創高APP網上教學管理為輔的模式開展教學工作。
疫情發生后,按照教育部和學校的要求,體育部成立在線教學工作領導組和督導組,多次召開線上會議進行專題研討、組織部署和征集建議。2月1日,體育部召集中青年骨干教師組建“體育部在線教學建設”團隊及微信工作群,發起問題討論,同時在體育部微信群廣泛征集全體教師意見和建議。結合2月3日學校發布的《南開大學2020年春季學期推遲開學期間本科教學工作方案》,確定自2月17日開始全面開展體育課線上教學,主要采用建設SPOC、線上直播授課、利用現有優質慕課等方式開展在線教學。
要做到“停課不停學、不停教”,首先要熟練掌握在線教學課程平臺技術。2月1日,教務處組建“南開大學在線教育先行者”微信群,依托雨課堂平臺,從2月1日開始連續發布在線教學能力系列培訓課程。包括“雨課堂進行在線直播”、“在學堂云建立SPOC課程”和“在智慧樹平臺創建SPOC課程”的技術操作培訓、經驗介紹與案例分析。體育部安排在線教學課程建設團隊先試先學,團隊成員充當教師、學生和助教,創建模擬課堂,發現隱藏問題,制作微視頻,發布到體育部群,幫助其他教師快速掌握在線教學技術。經過十天的培訓,體育部全體教師基本掌握在線教學技術,最后確定體育課主要采用雨課堂+微信群、學堂云+微信群為主要教學方式,同時保留關注zoom、騰訊會議、QQ群等其他方式。
依據疫情實況,2月11日體育部正式發布疫情期間“3+3”教學計劃,以多種方式努力保障本學期體育課教學工作正常進行,所有課程都要通過線上教學+在線輔導,以及后期課堂教學的方式,完成本學期體育課程教學工作。
2.2.1 在線課程建設3步走
(1)增設面向全校學生的體育理論、體能課、瑜伽和花樣跳繩課程。第一周為體育與健康理論課,通過雨課堂在線直播。體能課、瑜伽課和花樣跳繩課由主講老師自制教學視頻上傳至“學堂云”,組織學生自主學習。(2)利用體育部在“學堂在線”已上線羽毛球、乒乓球、網球課慕課資源,制定開課計劃,組織學生進行學習。(3)其他專項課以項目為單位制定6周在線課程開課計劃,6周之后依照學校要求進行后續安排。開課計劃包含:①采用的線上教學內容。②每周推薦給學生的學習資源。③老師對本班學生進行指導和答疑的形式,確保正式開課前和本班學生取得聯系。
2.2.2 3個系列“居家鍛煉”計劃
通過微信公眾號 “南開體育之聲”、“NKU武術社”、“南開龍舟”和“南開大學”發布3個系列的“居家鍛煉”計劃,用以指導學生在開學之前就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和體育鍛煉。(1)專項練習系列:體能訓練、瑜伽、花式跳繩,面向全校師生。(2)身體素質系列:體能、健美操、50米跑、引體向上、間歇訓練,仰臥起坐、實心球,主要針對選修體育課學生,內容是本學期身體素質測試項目的鍛煉方法。(3)專項技術系列:籃球、乒乓球、龍舟,主要針對選修體育課程的學生。
體育部承擔著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體育公共選修課程教學工作,教學工作有如下特點:①學生多:2020年春季學期選修體育課程的學生人數達到6160人,223個班級。②教師多:體育部現有專任教師43名,外聘教師3人。③專項多:目前開設42門體育專項課,部分課程根據技術難度又分為初級和高級兩個級別,在短時間內全部轉變為線上教學模式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傳統的體育課程是師生面對面進行同步教學,以體育教師為主導,多采用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和練習的教學方式。教學設計與體育技能學習規律相適應,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的人格魅力、語言魅力和情感交流是學生技能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正向反饋因素,對于體育教師來說單純的通過在線教學不足以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8-9]。
疫情下,體育教師除了要掌握在線教學技術之外,在線課程建設、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教學設計才是重中之重。體育部組織相同專項體育課程開展以“主講教師+協同教師”的工作組模式進行協作式教學,骨干教師協助,一對一幫扶,線上集體備課,共建共享,擇優利用中國大學生MOOC和學堂在線慕課資源,部分教師利用有限的設備自制教學視頻,做到了所有體育課程線上教學全覆蓋。
南開大學在線體育課建設基于雨課堂、學堂云和慕課資源,但是不止于此,實際上是各個課程平臺綜合利用打造了“理論學習+直播授課+慕課視頻+線上答疑”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做到教師授課、學生自主學習和師生的多渠道互動,保障體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
第一步:師生建立聯系
2月11日,教務處完成所有體育課程與雨課堂和學堂云、創高平臺的選課信息對接。體育部全體教師完成雨課堂的身份綁定和會員申請,通過雨課堂“群發公告”,向班級學生公布微信群二維碼,邀請所有學生加入班級微信群。通過雨課堂、微信群、創高三種方式,確保聯系上每一個學生。
第二步:課前學生自主學習
第一節體育理論課上,通過雨課堂通知公告發布各個專項課程的課前準備、課上注意事項和要求、專項考核內容和方法,做到所有學生明晰。第二節各專項課開始之前,教師將本課程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視頻、課件、文本資料、推薦教材以及其他學習資源發布到學堂云,發布提醒學生查看預習。
第三步:課中師生互動答疑解惑
通過雨課堂在線直播(或者騰訊會議、zoom)和微信群等平臺開展直播教學,對于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講解示范。組織線上討論、答疑輔導、點名簽到等教學活動,布置在線作業,進行在線測驗等學習考核。在授課之初做好學情分析,與學生充分溝通,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學生的內在需求和期待,實時優化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第四步:課后鞏固學習討論交流
課后通過雨課堂和微信群繼續指導學生對于課中遇到重點和難點進行總結分析,通過查看課程資料,反復練習、互動交流、教師課后指導的方式完善學習效果。教師根據學生課中、課后學生線上學習的完成情況,制定下一步的教學內容。
第五步:實時監督在線教學過程,確保教學質量
教學督導組在學堂云平臺和班級微信群實時監督教師上課情況。建立教學質量周報制度,保證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
第六步:體育課程評價方式
采用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身體素質考核為主,專項考核為輔。增加身體素質考核項目,平衡學生由于個別項目較差出現的身體素質分數過低問題。專項考核內容結合在線教學和復課后教學來制定考核內容和標準。包括①身體素質考核50分(5個項目每項10分):50米、立定跳、實心球、三分鐘跳繩、男生俯臥撐、女生仰臥起坐;②專項考核30分:各專項組根據項目特點制定本學期專項考核統一內容及標準;③理論考試10分(創高APP上作答);④課堂出勤和平時表現10分。學生在線學習期間每周完成2次以上,每次不少于20分鐘的身體鍛煉,自己留存鍛煉截圖復課后備查。學生在雨課堂、學堂云和微信群上的學習成績和每節直播課的參與互動情況和課后的作業成績都將作為該課程的平時成績。教師根據學生在線學習期間和復課后上課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第一節體育與健康理論課內容包括南開大學體育文化,體育課程設置及考核方式,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和運動與體質健康四個主題,課程以講授為主,采用雨課堂在線語音直播和預習課件配語音方式,完成六千余人的集中授課。相較往年分時段小范圍集中上課的傳統模式,學生提問和答題態度更為活躍和積極主動,老師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更為直觀和快速,對于體育理論課來說在線教學技術的應用大有可為,借此可以彌補普通高校體育公共課中理論課學時少、理論指導少的缺點,通過線上課程可開展體育保健、運動損傷與防治、體質測量與評價、運動處方等優質有益的體育理論課程。
體育專項課主要采用在學堂云上建設SPOC課程、線上直播授課和利用現有慕課資源或自制微視頻等三種方式進行授課。同時在微信公眾號開設居家鍛煉的體能課、瑜伽和花式跳繩等課程,如期實現了全部體育課在線教學。基于疫情期間在線教學體驗,未來在借助虛擬仿真可穿戴設備的基礎上,開發南開特色的在線精品課程為線上平臺、翻轉課堂為線下平臺、群體競賽為實踐檢驗平臺[10],通過課前自主學習、模仿訓練和重難點發現、課中難點突破與專項練習、課后強化訓練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探索體育金課的有效途徑。
相比傳統體育課堂,利用好在線教學功能,基本能夠保障疫情期間“不停教、不停學”。但是在本校實際應用中還是出現了以下問題:①全國師生都在進行網絡授課學習,網絡擁堵和卡頓等現象時有發生,不僅影響了授課的連貫性,還造成了師生的焦慮和抵觸情緒。②部分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沒有轉變,意識上和技術上還不能很快適應在線教學的要求。③教學方式的驟變,使得準備與教學大綱相配套的教學資源成為一大挑戰。除了利用慕課資源外,部分教師居家拍攝的教學視頻角度很難實現對大量技術性內容教學效果的考察和檢驗[11]。從南開大學體育課在線教學實踐經驗中發現,繼續構建“政府、高校、教務處、研究生院、體育部、教師、在線平臺”多方協同聯動機制,提供制度和基礎建設保障,提供在線教學方案和培訓指導,提高師生信息素養,整合現有優質教學資源或根據學校特色自建線上優質課程,是實現在線教學效果最大化的核心要素。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全國高校正在經歷從全部在線教學,到分批次返校教學和全部返校恢復常規教學等過程,應用在線教學不僅僅是這次應對疫情的短期行為,教育部門應以此為契機,促進體育教學改革,推動各種有效教學手段的完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