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展瑜 中南大學
在教學理念與方式得到有效更新與完善的基礎上,核心力量訓練這項主要的訓練方式逐步得到了十分廣泛的運用,同時相關學生也從中逐漸意識到了將核心力量應用到籃球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籃球訓練中的核心力量訓練屬于重中之重的一環,對于提高學生肢體肌肉力量及籃球技術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接下來怎樣有效的在高校籃球教學中更好地運用核心力量訓練應當成為當下籃球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20世紀九十年代,核心力量更多的是被應用在康復保健中,后來才慢慢被應用在體育競賽訓練活動中來。經過相關學者長時間的探究,核心力量目前已得到了我國體育行業的充分肯定,這種訓練方式對于提高籃球運動員自身運動能力、身體素養等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我們在對核心力量訓練的含義展開了解的過程中,發現核心力量訓練針對的主要是盆骨位置中的肌肉與小肌肉部位,人類身體軀干部位是將四肢跟軀體連接起來的重要一環,且可以對人體所有部位產生的力量進行有效統一,這也利于人們在具體體育運動中做到動作更加協調與平衡。就人體來說,盆骨、胯骨和腰部等關節是維持人體穩定的重要基礎,而這些部位里的肌肉在人體開展運動的過程中,就會保持良好的平衡性,進而確保肌肉群發揮一定的穩定人體力量的作用。跟傳統力量訓練相比,訓練上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在平時訓練的前提下,更偏向于對人體重要部位的肌肉與小型肌肉群展開訓練。在籃球運動過程中,跳躍、運球突破跟急停等動作會需要這些肌肉一同發力,因此對其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極其重要,同時這也是高校開展籃球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
將核心力量訓練應用在高校的籃球教學中意在使學生的核心區肌肉群得到良好鍛煉,提高他們軀體的協調性,促使他們更穩定的進行運球、控球、突破及投籃等一系列籃球動作。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核心力量訓練以后,他們身體控制能力、靈敏度等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這時再配合與之相關的其他技巧訓練,學生的籃球水平勢必會得到良好提高。
將核心力量訓練應用在籃球教學中除了利于提升學生籃球技能外,核心力量的訓練還有助于減少學生的受傷概率。學生在進行籃球訓練時,難免會出現一些軟性傷病,例如扭傷等,這都是由于肌肉群缺乏鍛煉導致的。常規訓練過于看重訓練學生的耐力和爆發力等方面。對人體關節肌肉群方面的訓練則有所忽視,這樣一來就極為容易導致學生受到扭傷等傷痛的困擾,而對學生肌肉群展開有效鍛煉,則能很好地改進這種問題。
對學生進行核心力量訓練還有助于增強他們的耐力。人體小肌肉群很容易出現疲勞感,當學生經過一段時間運動以后,學生的軀干與四肢很可能感覺不到疲勞,但因為小肌肉群如腳踝等受到了疲勞,就會給學生一種勞累感的錯誤感覺。所以,對學生展開核心力量訓練,更致力于使他們的小肌肉群得到有效鍛煉,進而提升其抗疲勞能力,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耐力,讓學生有更多體力投入到比賽中去。
除此之外,對學生進行核心力量訓練還利于促使學生的協調性得到有效培養,讓他們可以在籃球場上做很多高難度籃球動作。在賽場中,許多學生在被犯規身體本就失去平衡的基礎上依然可以進行投籃,并投中,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具備良好的身體協調能力。而對學生展開核心力量訓練,再配合著培養學生在困難下成功進行投籃、運球,長時間下來就會幫助學生養成身體在失衡情況下依然能標準進行投射的本能反應,在籃球比賽中,學生的這種技能往往會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
一般來說對高校籃球生進行力量素質訓練時,大體可以從下面這幾點入手:首先是對學生的腿部力量進行訓練。在訓練學生腿部力量時,具體可以根據長跑和相關器械輔助的形式加以實現。其中長跑主要是讓教練引導學生進行500m、10000m等不同程度的訓練;而器械則可以讓教練帶領學生肩負杠鈴進行深蹲、直跳等訓練。其次是對學生的腰部力量進行訓練,腰部訓練主要指的是對學生的腰肌、背肌和腹肌展開訓練,在具體訓練中可以根據仰臥起坐、肩負杠鈴前下腰等方式加以實現,且在訓練中杠鈴的重量可以充分結合學生自身發展狀況和訓練的時長不同等情況進行相應調整。第三是對學生的上肢力量進行訓練,具體可以根據提拉、平推和杠鈴彎舉等形式實現,當然在實際訓練中使用杠鈴的數量也要視學生實際身體情況而定,且在歷經一段時間后,可以逐步增多杠鈴的重量。
對此我們可以使用懸吊訓練的形式,這種訓練形式主要針對的是人體具體某部位展開懸吊,實現增強身體平衡性能的目的。在籃球運動中,平衡性是極為重要的,他與個人掌握籃球技能情況有著直接化的關系。而且通過懸吊訓練還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人體某部位肌肉得到強化,從而提升人們整體身體素質,其中包括協調力與平衡力,確保人體在發力的過程中保持所有部位肌肉群都維持一致,讓人體的平衡力與爆發力都得到有效發展。
對學生耐力加以訓練可以切實提升他們的肌肉活動力,同時還能從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疲勞期起到相應的抵抗作用。一般來說耐力訓練分為專項耐力跟一般耐力,由于學生打籃球時長越來越多,他們的體力與耐力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損耗,這不僅容易對其身體造成損傷,而且還會對比賽成績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在對學生進行耐力訓練時,我們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入手:首先是通過中長跑機芯能夠訓練,有關教師或教練可以根據重復訓練、反復訓練等方式來讓學生的耐力得到有效訓練;其次是教師或老師可以比賽訓練、多球訓練等方式使學生的耐力素質得到鍛煉,此外在訓練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20分鐘熱身活動,確保其在之后的訓練中不會產生肌肉拉傷,熱身項目可以使壓腿、慢跑等形式,當結束熱身后,體育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身體素質訓練,如進行蛙跳、接力跑與短距離沖刺訓練等,正常的身體素質訓練時間大概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內,結束身體訓練以后,教師還要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放松訓練,意在讓學生此時處在緊繃條件下的肌肉組織得到有效緩解,防止他們的身體出現肌肉拉傷。
綜上所述,在高校籃球教學中對學生展開核心力量訓練對于提高學生整體籃球技能、穩定其投籃、傳球和運球等姿勢,提高他們身體各方面協調力等方面都具備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身為高校體育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籃球教學中核心力量訓練的意義,并相應引進新型核心力量訓練方式,切實提升學生籃球技術水平,進而為我國培育出更多更優秀的籃球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