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潘 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從國家政策層面來看在中小學及高校中普及推廣武術課的信心、決心及行動力可見一斑,但在政策落實到各省市地區的過程中,涉及各地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以及經費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等發展不均衡,以安徽省省會合肥市中小學武術開展狀況為例,截至2018年兩屆比賽僅有43所學校組隊參加,只占了全合肥市中小學校總數的3.2%;只有占比34.9%的學校在體育課堂上進行武術教學說明武術并沒有走進體育課堂成為體育課的必學內容;合肥市中小學武術比賽的舉辦也沒有起到任何宣傳效應,整個賽場除了裁判就是教練員運動員,一個觀眾都沒有。
如果說人才戰略是科教興市的前提,是城市發展的根本舉措,那么師資力量就是學校創新發展、招徠優質生源、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勃勃原動力。然而相對比各學校對文理科師資力量的重視程度,武術項目師資力量顯得尤其邊緣化。
從學校層面來看,主要文化學科應試分數直接且最大程度涉及升學率高低,其受重視程度不言而喻,從大部分家長層面來看,參加學校組織的武術學習班主要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身體素質、提升孩子的活動體驗以及在參與過程中提供良好的情緒價值。因此不會主動意圖極強地期望學生在武術練習過程中進入更精專、更深廣的高水平領域。在這樣的背景前提下,學生或因感到疲累、或因無法忍耐訓練過程中的辛苦艱難而提出抗議,家長往往會出于心疼孩子吃苦或想讓孩子節省體力、精力集中在主要文化學科的考慮,而提出退出武術課學習,學校層面也相應減少武術學習課的時長和次數。
長此以往,無法保證長期系統的周期訓練,力量、速度、靈敏、耐力和柔韌等專項素質練習則少之又少,每周武術課的時長、次數、強度及質量等都難以保證,更毋論形成運動程序的記憶模式。
沒有專業訓練場地、有訓練場館但場館常年失修存在安全隱患或借用舞蹈室、跆拳道館進行訓練的情況比比皆是;因輕視而導致武術器材的購買和借用管理制度不完善,學校器材室里武術器械零落稀少、破損殘缺或甚至沒有武術器械的一席之地……不具備基本的場地和器材條件,就好比欲建高樓起卻無水泥鋼筋。
要切實做到各地域區間在競技武術套路教學的普及和發展上齊頭并進、均衡發展,還需牢牢緊扣鄉村全面振興、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目標來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縮小城鄉差距,以城帶鄉,對發展較差的鄉鎮學校設立專項經費撥款并細分到體育學科、武術專項,不得挪為他用。從中小學武術套路比賽實際得獎排名入手,在實力強勁學校和稍遜下風學校間建立形式內容多樣豐富的武術學習交流活動,不僅于套路技術,更在于文化共鳴。城鄉之間亦應起到城市對鄉鎮學校的幫扶作用,以學校單位“一對一”結對幫扶為主要形式,以年為單位,對發展成果突出、數據優異的城鄉學校應作出明確肯定及獎勵。
應以合理薪資、課時補貼、設立專項比賽獎金或住房補貼等保障引進高專業水平武術教師,以緩解目前武術師資極度匱乏之問題;應加強中小學體育教師團隊武術課相關文化、訓練、比賽知識的培訓力度,對未通過培訓考核的教師及表現優異并確對學校武術教學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應獎懲分明。
省、市專業隊與各中小學可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定時定期邀請專業隊武術教練及專業裁判進校參與指導學校教學活動,臨退役高水平運動員在考取中小學體育教師資格證后可入校實習。省、市專業隊高水平運動員通過定點友好合作學校面試,進入該學校進行文化課學習,同時中小學階段具有一定競技武術專業水平標準的學生可在周末及寒暑假進入省、市專業隊集訓、試練,為結束中小學階段順利銜接進入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或省市專業隊后備人才隊伍以進一步鉆研武術文化做好鋪墊和準備。
對于訓練器材的保存和借用,學校應設立更為完善的體育器材管理機制,對借用與歸還日期、借用人數及器材損耗做到嚴謹、及時的登記。對于在中小學武術套路競賽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可在個人訓練器材和訓練裝備上予以獎勵,以減輕其在訓練消耗品方面的購買壓力,更進一步激發優秀學生運動員探索更高競技水平的斗志以及基礎較弱學生的好勝心。
有學者提出;“體育運動項目從產生到流行,從普及到提高,都是以學校體育作為中介完成的”,在國家對外一帶一路戰略提升文化軟實力、大力推廣普及武術以弘揚民族精神、提高武術國際影響力、增強全民文化自信與國際話語權,對內大力推進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尤為重視提出“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并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的今天,學校競技武術正處于一個發展機遇與挑戰共存的最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