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曉波 平頂山學院
體育文化是人類社會生產和實踐的產物,體現著在不同社會文化下的人們生活和精神發展的需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民族體育文化受到不同文化內容、生活追求和思想主張的影響,導致體育形式和文化個性特征不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一種多元的運動形式,隨著社會發展、歷史變遷和人的思想變化產生了獨特的民族特征,是民族社會文化的標志,其中包含了三個層面:第一,精神層面;第二,制度層面;第三,物質文化層面。在多元文化的滲透下,我國的民族體育文化傳承出現斷層,傳統文化內容、形式和技術丟失,不利于我國社會的文明發展。
民族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形式越來越規范,并形成了訓練計劃和方案,呈現出科學化的發展態勢。民族體育文化的學者通過對體育文化發展的科學規律的研究,指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質量和水平提升,從而實現了民族體育文化的科學化發展。
傳統的民族體育文化形式不能有效地應用于當代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就使得文化失去傳承價值。在民族體育文化的現代化傳承過程中,當代學者對民族體育文化和活動形式進行了創新,使得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呈現出初級的現代化形態。
隨著體育文化的發展,體育文化相關的旅游、娛樂、圖書等活動形式開始出現,形成了種類豐富、繁多的文化產品,并進入到文化消費的市場當中,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也為成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歷史文化的發展的角度上看,民族傳統文化能夠在當代發展,最終的原因在于:民族體育文化能夠適應國民文化需求和生活需要。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上看,民族體育文化具有社會服務功能和文化內涵價值,能夠指導人民群眾健康生活。尊重“存在即發展”的歷史發展規律,保護和開發已有的民族體育文化資源,首先要對民族體育文化中具有服務功能和價值的部分內容進行開發,其次要轉變民族體育文化的存在形式和內容,創新出能夠被當代人接受和應用的文化內容和實踐方法,最后要對傳統民族的體育文化進行整理和科學研究,尋找出不同體育項目之間的重合內容,促進體育資源的整合和研究。在民族體育文化資源開發以后,要重視體育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定期組織傳統的體育活動,并由政府出具相關的政策,鼓勵社會體育愛好者參與到傳統體育文化的學習當中。
人才是社會發展與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因此,在傳承和發展民族體育文化中不應該忽視人才在發展中的作用。學校是人才培養的基地,故,各大高校要針對民族體育文化發展的要求,開設相關的體育學習專業或課程,從而促進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播和創新發展。通過對民族體育文化中的寓言故事、風土人情和神話傳說等內容的引入,不僅能夠擴展大學生的知識面,更能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程度,使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不斷提升。民族體育的文化知識內容豐富,其中包含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和生活習慣,因此,對民族體育文化的研究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利用現代化工具進行多學科、多領域、多民族、多項目、多思想地綜合性研究。
在互聯網時代下,網絡媒體成為最貼近人民生活的生活工具。在互聯網時代下,文化在相互沖突的過程中不斷解體,并融合創新發展,使其統一性和共通性不斷強化,加快了新文化的生成和傳播,使文化內容更加多樣。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借助互聯網,能夠實現文化的快速傳播,通過互聯網工具的使用,建立文化發展的基地和傳播路徑,能夠創新文化的形式和內容,使更多體育文化愛好者參與到文化學習中來。同時,民族體育文化作為一種旅游資源,對體育文化的深度開發,建立體育文化旅游基地,能夠帶給當地居民經濟收入的同時,優化體育文化的傳播環境,使體育文化完整地傳承。在商業化的競爭下,能夠激發當地人民的創新能力,從而實現傳統體育文化的現代化轉型,促進體育文化的創新發展。
總而言之,我國的民族體育文化正朝著科學化、現代化和產業化的方向發展,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豐富多樣,文化傳承的條件和環境越來越優異。民族體育文化在體育旅游行業的推動下得到完整地繼承和發展,其傳播方式、傳播工具、傳播渠道更加多樣,擁有文化繼承和發展的環境基礎、政策支持、社會支持和文化消費者支持等優勢。民族體育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要重視資源的開發和合理分配,文化的開發者和愛好者要加強對傳統體育文化的理論學習,相關部門要重視對體育文化人才的培養,進行發展的科學指導。同時,可以借助學校教育系統、網絡交流系統、旅游行業、健身潮流等渠道,或使用現代化傳播工具,實現對民族體育文化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