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山東省新泰市汶城中學 山東 新泰 271200)
素質教育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但長期以來多數教師習慣于運用傳統方法組織教學,把精力放在全體學生上,制定統一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對學生的個性差異的分析。而且在傳統班級授課中,一個班級往往有四五十名學生,這些學生在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知識水平上參差不齊,這種“層差”懸殊與傳統課堂教學之間就產生了難以融合的矛盾。傳統課堂教學容易造成優等生因覺得簡單、容易達到要求而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而學困生因覺得有難度、達不到要求而產生自卑的現象。分層教學就是在“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這樣一種教育觀念指導下進行的教學實施策略。
多年來我所在學校一直倡導實行分層教學,我同時擔任普通班和課題班兩個層次班級的教學工作,兩個層次班級的學生學習基礎、理解能力、思維角度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備課、授課、作業、測試等過程中都采取了兩種不同的方案,希望能找到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方法。
在分層教學理念下,最重要的就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次備課,在備課時能體現學習內容的梯度和層次,這樣才能在教學實際中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層教學浮于形式。我校在課堂教學探索中,一直以“三案一體”導學案為載體進行教學,“三案一體”導學案分為預習案、探究案、練習案三個基本環節,其余環節可根據學科特色和不同課型再進行添加,三環節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學案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關系到教學質量,所以學案的編制成了教學的關鍵因素。
“到底什么樣的學案才是高效的學案呢?什么樣的學案才是適合學生的學案,是適應于分層教學的學案?”這些問題一直以來就是我實踐研究的重點。在教學中我不斷探索適用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案,學案是學生使用的學習材料,所以學案的設計應盡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要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從而構建以“學案導學”的形式推進分層教學的實踐模式,即以“學案”為依托,將因材施教等基本理論轉化為分層教學的教育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對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進行大膽嘗試,結合本學科的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分層學案設計理念。下面是我在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二節《南亞》教學中設計的學案的部分環節展示,針對兩種不同層次的班級,我進行了兩種類型學案的設計,并進行了對比分析。
學案一:以小組形式一起討論,共同學習,并派代表上臺進行展示。
一:南亞的地理位置與國家
任務1:讀圖7-12,小組討論歸納南亞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特點。(提示:地理位置的分析方法:①找出重要緯線②觀察重要臨海。)
任務2:讀圖7-11,找出南亞主要的國家和地區,并說出這些國家的海陸位置特點。
學案二: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小組討論,由組長進行展示。
一:南亞的地理位置與國家
任務1:讀圖7-12,描述南亞的地理位置。
①海陸位置:南亞位于亞洲南部____ 山脈與 ____ 洋之間。它東臨____ 、西臨____ 、南臨____ 洋。
②緯度位置:____線穿過南亞中部,大部分位于____(低、中、高)緯度。
任務2:讀圖7-11,南亞有七個國家:南亞次大陸上有5國,印度洋中有2國,內陸國有兩個:____、____;臨海國有三個:____、____、____;印度洋中的島國有兩個:____和____。
在學案設計中,我根據課程標準制定學習目標,然后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和能力設計成不同導學方案展示給學生,以學案為操作藍本,對不同層次學生分別提出不同的導學操作要求,建立一種有目標的學習過程,給學生以明確的思維導向,以突出學生主體性和教師主導性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態度。
學案一的設計主要是用于課題班教學,多設計為問答型題目,因為課題班的學生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應給與學生更多的自主性,讓學生有更大的思維發揮空間。設計時比較注重地理要素的總體印象,更多的體現了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提升分析與歸納能力,學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
學案2設計比較“細”,更適合普通班學生使用,多以填空的形式呈現,設計內容詳細,對普通班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更接近他們的認知水平,通過具體知識點的詳細分析,體現了知識的推導過程。因而學生能完成的比較順利,個別有難度的問題也能夠從前文中得到提示,或者小組其他成員那里得到幫助,逐步分析得出答案。
在教學中我在兩種不同類型的班級中,分別采用了這兩種類型的學案,進行比較嘗試學習效果非常不錯。由于正處在初步探索階段,所以學案的設計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綜合來看因學生學情存在差異,考慮為其編制不同類型的學案是非常有必要的。學案的編制就應從學生角度出發,適合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力求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分層教學中分層學案的設計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分層優化、因材施教、主體參與的教學特點,能多層次地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大面積提高學習成績,增強了競爭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實際,具有提優、促中、補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