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雅鑫
(寧夏鹽池縣第五中學 寧夏 鹽池 751500)
中考題型很多都融合了各個章節的知識點,這就要求學生不僅有良好的基礎知識儲備,還要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建立起自己的數學學習體系。因此,教師在中考數學復習階段應該反復訓練學生分析題型、拆解知識點的能力,幫助學生在考試過程中順利提取考點對癥下藥進行解題。本文基于中考數學的特點研究分析了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的一套策略,希望幫助廣大師生更好地完成中考復習階段的學習。
問題分析能力就是將問題從宏觀分解為微觀,將整體問題拆成各個要素問題并進行分析研究的能力。經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對部分熟練題型進行分析解題的能力,但面對中考靈活多變的題型,學生初次接觸時容易無從下手。雖然中考的目的是解題得分取得好成績,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絕不應該將解題當作學生學習數學的唯一目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方式和手段、破題關鍵點的提取才是考前訓練階段更應該注重的方面。但當前很多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的教學理念依舊是教會學生按照解題步驟得到題目的答案就算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手段,很容易使學生在面對新題型時無從下筆,而中考題型往往都是靈活多變的。在這種背景下,以傳統教學方式培養的學生更容易出現無法快速找到解題突破口的問題。這種忽略學生思考過程只判斷結果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問題分析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在復習階段就應當對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進行反復訓練,使學生不再拘泥于具體題型,對所有題型都能做到舉一反三,快速分析出問題的解題關鍵從而順利解題。
2.1 優化教學模式。課本知識是固定的,但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多樣的。最簡單的教學方式就是傳授知識,將課本知識如數講述給學生聽。比如在學習《幾何圖形初步》這一課時,老師直接給出各種幾何體的相關圖形要求學生進行記憶,這種就是最傳統的教學方法。第二種就是將教學內容展開,幫助學生在實際解題過程中訓練問題分析能力。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多個不同形狀的物體,讓學生畫出自己看到的物體形狀。因為角度不同,學生看到的物體截面也會不同。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思考哪些同學看到的截面是一樣的,看到相同截面的同學與物體的距離、角度之間又有什么關系,不同的物體之間又是否會出現相同的截面等問題,幫助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提高分類討論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結合一個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發散思維聯系學到的數學知識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在教授課堂知識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提取問題關鍵點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了一種良好的數學思維。
2.2 加強解題訓練。幫助學生進行更多解題訓練可以讓學生找到做題的規律,更理解分析問題的思想。在訓練時,要注意單一知識題型和綜合知識題型交替訓練。比如在對《二次函數》以及《圓》的相關知識點做出復習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別完成二次函數和圓的相關單一知識題型的解題訓練。完成后,教師再給定一些特殊的二次函數和圓的知識融合的題型給學生進行解題,幫助學生從題目中分析出函數和圓的知識點,從而找到破題的關鍵。進行足夠多的訓練以后,學生對于這種知識融合的題型就知道該如何去進行題型分析,從中拆解出不同的知識點進行解題,這種做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未知題型。
2.3 注重題型分類總結。教師從各類題型中提取特征點,并聯系同類問題幫助學生建立問題的分類總結能力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也能夠通過學習提取問題共同點并聯系同類問題更好地理解數學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求解并徹底掌握這一類型問題的答案,真正做到在遇到不同的數學問題時能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例如在學習《函數》這一單元的時候,學生對不同函數的題型進行解題訓練過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多個函數,讓學生尋找這些函數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自行分類。自行分類過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加深對問題分析的理解,也幫助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些都需要教師提前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為學生整理更多可供分類的具體題型,幫助學生進行反復訓練。因此在初中數學復習階段中,教師需要引領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更多擴展,不僅僅分析當前知識點,還要對多章節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達到在反復訓練中幫助學生加強分析問題能力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復習階段對于學生問題分析能力的培養探索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重中之重。教師只有在平時數學教學中就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才能幫助學生在中考考場上更快更好地解答各種靈活多變的題型。所以,在初中數學的教授課堂上,教師應該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方面出發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在中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