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龍
(重慶市合川太和中學 重慶 合川 401500)
高中階段是一個人學習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政治學科對于高中生群體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前的高中政治教師的教學目的,主要為了提升高中生群體的政治成績,并沒有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當前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思維能力是高中生群體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因此高中政治教師需要明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進而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進步。
在高中階段的政治教學之中,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們的思維能力,以保證所有學生能夠在正確的思維引領下,獲得健康成長的空間。在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后,學生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從而拓展自身視野,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因此,高中政治教師不僅要調動學生對于政治學課的興趣,還應當不斷完善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不僅如此,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能夠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基本保障,落實新課改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方針政策,滿足我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見,利用高中階段的政治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無論對于學生還是社會都大有益處。
2.1 明確認知。與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不同,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擁有相對健全的思維,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方面都已經逐漸成熟,并且開始塑造自身的三觀。但是依舊有部分學生沒有強大的認知能力,對于社會事件或者現象產生錯誤認知,無法進行理性對待。因此,認知能力對于高中生群體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擁有強大的認知能力以后,學生們不會盲目地“隨大流”,更不會產生過激思想,具備一定的獨立性和思維能力,從而使未來的生活與工作更順利。
2.2 開拓創新。創新能力可以被稱之為一種發散性思維。學生對某種事物產生不同的思考,或者對事物的發展產生多樣性認知,就是發散性思維產生的源頭。然而創新能力必須必須在學生擁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后,才能實現并且得心應手地運用。在學習政治學科的時候,如果學生不能完全理解政治知識點,就無法進行創新。新課標改革實施之后,教師的教學方向發生了變化,應當著重培養高中生群體的創新能力,促進高中生群體多思考,在前人基礎上大膽創新,并且發現新的事物。
創新型人才是我國社會急需的棟梁,但是現階段的高中政治教學,出現了大部分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學生們只是機械地對政治知識點“死記硬背”,很少或從不思考,導致思維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因此,高中政治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地位,從客觀實際出發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不斷鼓勵學生們積極創新,保證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
2.3 敢于質疑。在學習高中階段政治學科的過程中,學生必須擁有質疑能力。世界上沒有完全靜止的事物,社會也在不斷發展,在很多方面依舊存在不完善之處,因此學生們需要在學習政治的過程中,大膽提出心中的質疑,從而在將來步入社會之后堅持本心,激流勇進,奮斗不止。
2.4 勤于實踐。能夠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實踐,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一個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的錯誤,吸取錯誤帶來的教訓,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因此在政治課堂上,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們動手實踐,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政治知識基礎得到鞏固,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3.1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興趣,所以在高中階段的政治教學之中,教師應當想辦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進而使學生展開主動思考,鍛煉并增長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設備,在課堂教學開始的時候“拋磚引玉”,或者在課堂之中設置“趣味問答”等環節,促進學生投入到學習和思考的海洋中。
3.2 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落伍”,不適合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當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將學生放在政治課堂的主體位置,促進學生們在主動學習的同時,還可以做到相互交流和深入思考,從而提升學生們學習政治學科的效率和思維能力,以及課堂教學的質量。
3.3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在高中階段政治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出問題。學生們思考已經學習過的政治知識,提出相應的問題,然后從自身的知識儲備入手,尋找能夠妥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得到鍛煉,質疑能力也有相應提高,健全人格得到樹立。
綜上所述,在我國素質教育之中,高中政治教學是不可忽視的環節,通過政治教學能夠有效培養高中生群體的政治素養。高中生群體學好政治學科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增強自身的思維能力。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師應當在明確學生所需的思維能力基礎上,采取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學方法改善、引導學生提出并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培養高中生群體的思維能力,保證高中生群體在未來成長為符合新時代標準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