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何 宇
所有人群要擁有健康體魄和積極心態從而達到身心健康,最簡便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參與體育運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群體意識到體育在推進健康關口前移、預防和治療疾病、延長健康壽命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進而對公共體育服務產生了強烈的需求。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截止2019年我國城鎮化比例為60.6%,西方發達國家城鎮化的比例為95%以上,根據這一數據,我國今后還將有3億人將進入城市,城市的快速發展已經帶來了一系列的嚴重社會問題。自90年代末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后,二十年來老年人口快速增長,截止2019年我國現有60歲以上人口約為2.5億,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8.1%”。社會老齡化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為了應對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等帶來的新挑戰。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是統籌解決關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長遠問題的國家戰略。規劃綱要是今后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行動綱領。研究如何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導下,在城市建設中克服原有城市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建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如何統籌規劃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建設滿足老年體育需求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解決老年群體健康問題。是實現綱要提出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兩個著力點,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是達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健康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老年健康工作涉及體育、民政、醫療、衛生、城管、文化、宣傳、社區等行業和部門,雖然在規劃綱要這項國家戰略中對老年群體的健康工作進行了戰略性部署,但是頂層設計多,總體要求多,各部門具體的分工和職能范圍不清晰。特別是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處于從政府供給過渡到多中心供給階段,關于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相關的配套制度和政策的缺乏,使得許多措施流于形式,缺乏切實的可操作性。
我國人口從年齡構成來看截止2019年,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7603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2.6%。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態可分為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兩類。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對老齡工作的重視,我國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已經處于很高的水平,但仍然存在著城鄉差距較大、階層差異顯著、區域差異明顯等問題。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健康人群的需求主要分為基本健康需求,提高發展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三類。非健康人群的需求主要分為康復需求和醫療需求兩類。因此老年人對體育公共服務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需求。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城市快速發展我國城市人口伴隨著人口流入而急劇增加,出現了城市發展和城市人口服務供給的嚴重失衡。在傳統的政府主導的體育場地供給中,主要建設的是大中小學的體育教學場地和競技體育方面的體育場館,對于全民健身方面的場地建設較少,特別是老年群體體育場地的建設更是不足。在麻將館中永遠人滿為患的老年人、廣場中跳健身舞的大媽們“攻占”其它項目體育場地設施的情況,正是老年群體體育場地供給不足問題的突出表現。
影響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因素除了體育場地的限制,還受到體育服務信息獲取的制約,大多數老年人不清楚自己住宅周邊有哪些運動場地可供老年人活動,場地開放時間,不了解政府體育部門或社會體育組織開展了哪些老年體育項目的培訓、各級老年體育比賽活動信息、社會體育組織活動時間、地點及如何加入等信息情況,各種健身信息仍然處于口口相傳和紙質傳播階段,宣傳欄和報紙等傳統媒介仍然是老年人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這些情況都極大的制約了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意愿。但是老年群體對健康的需求是那樣的強烈,于是一些不良商家和詐騙團伙打著健康講座和器械體驗的名目,用小恩小惠騙取老人信任,實施推銷和詐騙的情況,嚴重損害了老年人的經濟利益和身體健康。
我國傳統的群眾體育組織團體,都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依托各級單位建立起來的,曾經為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的健康意識也不斷提高,對參與體育活動的選擇性也不斷增強,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以單位為依托的群眾體育管理體制,已經無法滿足群眾的需求了,而滿足新時期需要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在醞釀磨合中,在群眾體育需求增長較快的情況下,廣大群眾自發性體育組織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特別是“中國大媽”的“廣場舞”“壩壩舞”已經成為中國人民的時代記憶。這些體育組織在滿足老年人的體育健身需要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例如:廣場舞噪音擾民、不同的廣場舞團隊爭搶活動場地及在健身活動中出現的意外事故產生各種糾紛的情況,所以迫切需要出臺相關法規對這些體育組織進行管理、引導,確保這些群眾性體育組織和活動能夠真正能對老年人的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對于“健身與健康”價值觀的宏觀構架與整體布局的頂層制度設計。但是僅僅完成頂層設計是遠遠不夠的,各級政府應當充分認識到滿足老年人對體育公共服務的需求,對增加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降低社會醫療費用快速增加的重要作用。加大資金投入。根據國家頂層設計,盡快制定、完善針對提供老年體育公共服務社會組織的制度體系,包括政府對提供公共服務社會組織發展的指導意見、提供公共服務社會組織的培育管理制度、政府購買社會公共服務實施辦法、對社會組織的扶持及稅收優惠、社會組織信息公開和監督管理機制等相關制度,形成上下聯動機制,達到“統籌、協調、共建、共享”的目的,達到中央完成頂層設計,地方各級政府出臺配套政策,基層保障實施的結果。
4.2.1 統籌需求分級建設,提高人均體育活動和綠地面積
有研究表明體育場地對參與體育活動人群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根據老年人健身需求,統籌規劃分級建設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場地尤為重要。針對老年人身心的實際情況,體育健身場地首先需要滿足的因素是方便可達。在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上老年人首先考慮是簡單、經濟,然后才是根據自身愛好、運動習慣和經濟條件進行選擇。因此在建設健康城市過程中,要首先建設能滿足大多數老年人基本健身需要的健身步道和健身廣場,然后依托老年大學、老年體育活動中心等公益性體育場所開展門球、柔力球、乒乓球、太極拳等項目的體育培訓、練習活動,滿足部分老年人對體育健身活動的發展提升需要,最后通過公園(體育公園)、體育場館、社會健身場所等專業體育場所,開展網球、羽毛球、游泳等對場地要求較高的項目,滿足少數老年人在體育活動中的自我實現需要,著力打造以健身步道和健身廣場為細胞,以公益性老年體育活動場所為骨架,以專業體育場館為核心的十五分鐘可達的老年體育健身圈,是保障推動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舉措。
4.2.2 激活老年體育公共服務存量場地供給
每個城市的住宅區附近都建有學校,每個學校都建有規范標準的運動場,中小學運動場地是開展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有效場所。國家曾要求中小學向社會開放運動場地,但因為各種原因這一政策只有一些高校在執行,經過研究發現高中和住宿制學校,因為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時間長,一旦運動場向社會開放,會造成社會人員和在校學生共用運動場地有較大的安全隱患。但是所有非住宿制中小學,學生在下午放學離校后,整個學校處于清空狀態,是具備向社會開放的條件。完善校園運動設施的夜間照明功能,建立場地開放與政府資金補助相關政策,是非住宿制中小學晚間開放運動場地的有效保障。挖掘非住宿制中小學晚間開放和中小學寒暑假體育場地設施開放潛力,激活這一部分位于城市居住區的存量場地,將是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一個重要的補充。
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億。根據2019年8月30日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其中60歲及以上的網民達6.9%,到達0.58443億。60歲以上網民已占老年人口總數的23.38%。老年群體已經具備運用智能手機在互聯網上獲取公共體育服務信息的基礎,現在缺乏的是針對老年人的具備城市運動場地開放信息查詢、老年人運動場地預約、老年人體育培訓信息、社會體育組織介紹、臨時性體育活動組織、老年體育賽事信息、體質健康測試及老年人體育運動監測等多項功能的APP產品。應該鼓勵政府部門和社會服務團體采用公眾號等信息化方式提供信息,讓老年人能自主運用智能手機通過互聯網獲得科學健康的健身信息,提升個人健康素養。
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構建滿足老年群體需要的組織培育管理體系,要注意原有老年體育活動體系繼承與發展,首先確定原有的老年體育組織機構為承接政府職能的核心組織,完善市級、縣區、鄉鎮(街道社區)三級組織管理體系。對于不同規模的群眾性體育組織,實行包括備案、登記、認定的三級準入和分類分級監管制度。特別應該加強對于組織化程度低、規模小、人員少但組織數量和總人數眾多的社區基層組織,應加強培育和管理,組織上實行備案制度,確定活動時間、活動場地、活動人員,在活動開展中給予場地協調上支持,在專業上通過免費培訓其中的負責人和積極分子提高健身指導水平,提高這類小型群眾組織的組織性和專業性,通過組織參與賽事給予一定的資助等方式予以引領和管理,確保他們能為老年群體提供科學健康的公共體育服務。
構建體育與醫療相結合的醫療健康干預體系,對于促進老年群體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老年群體因為年齡的原因一般缺乏運動,患有各種慢性病,在傳統的觀念中體育于健康的作用在于通過體育鍛煉,強身健體。醫療于健康的作用在于通過望聞問切、砭針灸藥來治病救人。體育和醫療是分離的,但是在健康中國的理念下,我們需要把體育與醫學結合起來通過合理的分工合作,探索體育和醫學有機結合促進老年群體健康的有效措施和合理方案。對于老年人來講,通過參與科學適度的體育鍛煉,能夠強身健體,通過醫學保障能夠有效減少運動過量風險,從多個維度,全方位實現健康促進。
在我國這樣一個老齡化的國家中,要實現健康中國綱要的建設目標,必須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兩個著力點,才能給老年人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我們需要通過從構建老年體育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構建老年體育健身場地體系、構建老年體育公共服務信息共享體系、構建老年體育群眾性組織培育管理體系和構建體育與醫療相結合的醫療健康干預體系等方面的努力,才能促進老年人科學合理的參與體育鍛煉,才能滿足老年人迅速增長的健康需求,促進老年人的健康,實現健康城市和健康中國的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