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 代梧佑
上海體育學院,上海 200082
武術作為中國特殊的文化標志,在“一帶一路”背景的影響下,其逐漸被其他國家接納,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標志,并在國際化進程中對國家形象的塑造產生積極的影響。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通過對國際競技武術比賽的現狀進行分析思考,需要重新審視中國競技武術的國際化傳播的著力點,解決中國武術怎樣傳播,以及傳播了什么等問題,從而改善國際競技武術傳播效果。
競技武術套路作為中國武術項目的其中一個分支,其項目多種多樣,文化內涵豐富。 競技武術比賽本應以多樣性、新穎性為主,但是縱觀當今國內外競技武術套路比賽現實情況并非如此。在創編競賽套路的過程中,教練員和運動員缺乏勇于創新和敢于挑戰的精神,運動員在個人能力舒適的范圍內將套路進行簡單的整合,從而形成了傳統、保守的競賽套路,從而造成競賽場上看其一就知其他,觀眾的審美疲勞就此產生。此外, 在競賽規則的影響下,大部分教練員為了使運動員能夠穩定地取得好成績,選擇分值高、失誤率低的連接動作,導致其在難度動作上選擇雷同,創新難度缺乏,致使套路沒有創新性,觀賞性不強。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保守的競賽套路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的需求,從而逐漸失去觀看武術比賽的熱情。
競技武術是在傳統武術的基礎上,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逐步興起的,[1]由于其受到了近代西方體育思想的影響造成其過分體操化、西方化。在這方面表現尤為突出的是關于競技武術概念的界定,如競技武術是以套路和散打為兩大活動內容,以教練員和運動員為活動主體,本著‘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依照競賽規則,以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為根本目的的現代競技體育運動項目。[2]又如競技武術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和集體的運動能力,爭取優異運動成績而進行的運動訓練和競賽,目前主要包括套路、散手、太極推手三個方面內容。[3]通過對競技武術概念分析發現競技武術套路指定動作的創編理念是引導武術向“高、難、美、新”的方向發展, 弱化了傳統文化底蘊,忽略了武術精神的傳播,同時也忽略了運動員的可持續發展,如旋風腳高速旋轉720度再迅速急停站穩,動作之間銜接與運動規律和人體生理機能相違背,給運動員帶來很多不必要的身體損傷,不利于運動員的可持續發展,并且為運動員退役后的生活造成極大的負擔 。
武術初期的技術形態同源同構與原始時代狩獵、戰爭中的實用技術,它的本質屬性是技擊術。[4]競技武術套路是在傳統武術套路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其本質屬性也應是技擊性,但是從其發展和歷屆大大小小的競技武術比賽來看,具有技擊含義的技術動作越來越少,更不用說動作的用法。武術的發展變化與社會歷史環境息息相關,原始社會時期為了生存,激發了武術的技擊性,隨著社會發展進步,武術的技擊功能不斷弱化,其健身功能、表演功能、娛樂功能不斷被挖掘。因此,武術功能的不斷完善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社會需求推動的結果,但是與其本質功能技擊性并不矛盾。在當今社會,一些運動員為了追求創新、博人眼球,將武術動作與舞蹈、體操相結合,導致套路動作的技擊含義愈來愈少,表演化愈演愈烈,偏離了技擊這個核心。如果不把傳統武術作為競技武術套路的基礎,作為其發展的立足點,那么競技武術套路的發展在不久的將來必然會受到制約,發展空間得被壓縮。
縱觀國內外武術比賽,無論是國內錦標賽還是世界性武術比賽,都存在一個盈利難的問題, 在現場觀看武術比賽的觀眾少,電視電臺對武術比賽的轉播更少,這主要與武術自身因素有關,武術套路競賽很精彩,運動員在賽場上全力角逐,觀眾在場下一知半解、云里霧里,當比賽結果與觀眾預期產生較大差異,不明白運動員是如何取得比賽的勝利,不理解裁判員是如何評判,將大大降低觀眾觀看熱情,從而導致觀賞武術比賽的觀眾越來越少,武術賽事門票賣不出去,武術賽事盈利性較差。其次國際武術推廣和傳播力度不夠,沒有充分利用各種先進的大眾傳媒技術的手段進行武術賽事的傳播活動,[5]沒有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廣泛的關注,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受限。最后是舉辦的武術賽事質量不高,武術產業化發展環境還未形成,武術賽事贊助商匱乏。目前,國際武術賽事無形資產開發大多為分散型經營,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武術賽事無形資產運作模式和具有較高市場價值的無形資產體系。由于國際武術賽事無形資產開發價值不高,各類武術賽事引不起企業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導致武術賽事利用其無形資產開發時缺乏競爭力。
武術起源于原始社會時期人與獸、人與人之間的斗爭,是原始人類為了生存而逐漸掌握的一種搏斗技術,[6]因此,技擊性是武術的內在本質,也是當今武術傳播的重點。但是武術在發展過程中又受到儒家、道家、佛教等各學派的影響,包含了哲學、文化、醫學、養生、軍事、美學, 體育等多種要素,同時具有技擊、健身、觀賞、娛樂、教育等多功能價值,它不僅僅是身體動作和各種技法的簡單結合,更是一種民族智慧和民族文化的結晶,是一種帶有中國濃厚色彩的體育文化。由此可知,武術國際傳播具有整體性,其中的每個因素都環環相扣,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整體造成影響。作為武術項目其中一個分支的競技武術,其傳播應以主體為根本,其在追求“高難美新”套路動作的同時,對其技法的含義、運用及內在文化也應全面闡釋。武術中蘊含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陰陽五行理論、經絡學說是中國所特有的體育文化,因此,武術在向世界各國傳播時應更加自信,使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武術不僅僅是一項身體活動,也是一種注重內外兼修、形神共養、蘊含哲學思想的拳術。競技武術套路的發展在以進軍奧運為目的的同時需要最大程度保留民族特色,在國際競技舞臺上凸顯中華民族體育項目的內涵特點,通過不斷深入研究找到適宜競技武術套路國際化發展的道路,提升我們的民族文化自信。
中華武術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受到主體、客體、環境等各種因素影響,其中武術傳播主體人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武術傳播媒介起著橋梁作用,武術文化的價值和功能既是武術國際傳播的基礎,也是武術國際傳播的障礙。中華武術要進入奧運會,要實現國際化,首先要革新制度、管理模式和思維方式,以國際市場為導向,適應世界需要,逐步改革并成功躋身于國際化體育運動的行列。中華武術的國際傳播應借鑒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成功傳播的經驗。[7]其次是競技武術套路動作編排,應在符合人體生理解剖結構和運動規律的前提下,建立規范化且高標準的規則,每個動作有且只有一個規范標準。如“十字平衡”,要求兩腿上下成一條直線且垂直于地面,同時上體與地面平行,達不到此要求者則視為未完成“十字平衡”動作。[8]另外,動作組合要有難度變化,動作組合要有創新意識,不斷突破、創造新的難度動作和技術組合。競技武術作為武術運動對外傳播的領頭羊,其傳播效果直接影響著傳統武術、學校武術、社會武術能否順利在國際上的傳播,因此,在對競技武術的競賽體制、規則、裁判法和比賽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和改革的同時,應更注重國外武術運動員和裁判員的培養,提高各國的武術技術水平,將競技武術競賽體制全面推向國外。
在開放包容、互惠互利的今天,國際間的交流更加密切,信息目前世界文化爭奪激烈,流失現象嚴重,這是世界文化優勝劣汰的競爭所出現的現象,世界各國和民族也在想盡各種辦法和措施來捍衛本國和民族的優秀文化資源,減少文化流失的程度。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中華武術也在萎縮和流失,甚至許多拳種面臨著消亡的危險。保護中華武術,傳承中華武術,在世界上傳播中華武術,探討影響中華武術國際傳播的相關因素,已迫在眉睫。競技武術國際傳播應尊重文化差異,采取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的措施,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并立足于“全球一體化”的觀念,與西方體育觀念適當融合,細分傳播對象、整合武術形式、構建科學技術理念。同時,借鑒和參照國際通行的辦法,對中國武術的內容、形式、競賽制度和規則加以改造,使其內容簡練但又不失中國文化內涵與技擊性,使比賽更加精彩、引人入勝, 使裁判評定更加客觀,使其受主觀影響因素較少。在此基礎上武術進入奧運會,抓住奧運會這一國際化渠道,使武術獲得展示自我的平臺,使競技武術在全球范圍內快速傳播出去。因此,以競技武術國際傳播作為先導,加快入奧進程,發揮競技武術在引領武術國際傳播中的突出作用,快速提高武術的世界影響力,才可使武術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