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榮干
(江蘇省鹽城市建軍路小學,江蘇鹽城 224000)
古詩詞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把握古詩詞的主旨,還要對古詩詞傳統文化教育進行研究。在長期的古詩詞教學中,古詩詞審美教育是一項容易被忽視的內容,因此,對小學語文古詩詞審美教育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把握文章情感基調是鑒賞古詩詞的重要前提。一般來說,文章的情感基調都會通過題目的關鍵字詞透露出來,也就是“詩眼”。以高學段學生為例,大部分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知、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需要組織學生深入剖析題目,及時引導學生找出題目中的關鍵字詞,進而使其分析出文章主旨及作者所賦予的情感[1]。
例如,在教學《十五夜望月》時,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本首古詩的主題——“中秋月夜”。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尋找題目中的關鍵字詞。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問題“題目的關鍵字詞是什么”進行討論。隨后,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及空間去探索“詩眼”。經過討論、研究,大多數學生都可以成功把握其中的關鍵字詞——“望月”。接著,教師繼續提問學生:“在這個關鍵詞‘望月’中,哪個字可以體現文章的情感基調?在古詩詞中,一般都會將月亮與思鄉之情聯系在一起。作者在‘月’字前面放了一個‘望’字,究竟有何用意呢?”以上方式的引導,可以讓學生體會作者望月懷人的心情。總而言之,教師在組織學生鑒賞古詩詞時,首先要帶領他們精心研究題目,隨后把握其中的關鍵字詞,這是感悟文章情感基調的關鍵,能幫助學生感受古人的情懷和認識“望月”這一傳統文化。
在鑒賞古詩詞時,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閱讀詩詞,以此讓他們成功把握其中的文學形象,即詩詞的意象。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人生態度及思想感情的文學形象,體現了作者的主觀情感,而這便是感受詩詞內涵的關鍵“鑰匙”。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鑒賞古詩詞時,需要及時引導他們把握作品中的意象。
在教學《石灰吟》時,教師先帶領學生找出這首古詩的詩題標志——吟。接著,教師便可以向學生介紹:“詩詞標題出現‘吟’字,說明這是一首詠物詩。一般來說,作者都會在詩中通過描寫某項事物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可以清楚地把握這首古詩的意象——石灰。又如,在教學《從軍行》時,首先,教師向學生介紹這首古詩的題材是邊塞詩。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與邊塞詩有關的意象,并找出《從軍行》中的意象——玉門關、穿金甲等。再次,教師提問學生:“作者為什么要使用這些意象呢?”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創作背景、意象等信息去深入研究詩詞,以此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和內涵。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從詩詞本身出發,還需要結合作者的經歷及時代背景帶領學生進行分析,進而使其深刻掌握古詩詞的內涵[2]。
以《夜宿山寺》為例,李白可以說是學生學習古詩詞時最先接觸的詩人,同時也是接觸最多的,所以在講解相關詩詞時,教師可以圍繞作者創作背景或者生平經歷展開教學。教師可以根據詩詞創作的時代背景來進行人文故事演講,就好比“手可摘星辰”這樣豪放恣意的表達,可以聯系到李白作為“詩仙”狂放不羈的形象。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唐朝的時代特點和文化特征,分析李白詩詞中的特色,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圖片和視頻為輔助來進行舉例分析和比較,如可以將風景、建筑特色進行對比,同課中的《敕勒歌》所表現出的景色就是另一番風味。南北朝民歌無論韻腳,還是表現方式都與學生印象中的詩詞有所不同,教師可以適時切入時代特色,適當講解一下詩詞演變過程、各朝代詩詞特點等,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為其之后的深入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審美教育主要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教和學的活動,目的是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他們對審美教育的重視意識[3]。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領路人,是學生學習中傳道授業解惑的智者,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至關重要,不容忽視。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修養,積極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課中要合理安排各個教學環節,并注意引導學生,課后要布置一些開放性作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第一,教師要提升自己對古詩詞的審美解讀能力。古詩詞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學習和鉆研。教師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博覽群書,豐富自己的思想內涵,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將獲得的知識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以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4]。比如,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講述了許多古詩詞審美教育的知識,教師可以從中學到許多知識,同時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審美鑒賞能力。教師也可以組織一個古詩詞審美小組,為進一步研究古詩詞搭建平臺。教師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和審美教育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研究古詩詞的審美教育。
第二,教師要為上好一堂課做準備。在備課中,教師要對教材中的古詩詞進行充分的品讀,品讀古詩詞中的美育元素,并能將這些美育元素融入教案的編寫中;教師還要考慮如何展現古詩詞的美,從而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的各個環節,既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又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開展古詩詞審美教育時,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讓學生以各種形式朗讀古詩詞,感受古詩詞的韻律美、對仗美和語言美,感受古詩詞中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吟唱古詩詞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音樂美。“詩人的境界,是以詩人之眼觀物,以詩人之心感物,以詩人之筆寫之”。所以,在講解古詩詞時,教師既要講解古詩詞中描繪的內容,引導學生注意詩中的各種意象,又要讓學生在了解詩人生活背景的基礎上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實物、圖片等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能力[5]。
第三,教師要為學生布置一些開放性作業,如動手制作一些藝術作品,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在創造美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美的認識。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春游活動,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這樣,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就可以結合這些經歷進一步認識、欣賞古詩詞的美。
綜上所述,教師在組織學生鑒賞古詩詞時,可以按照“尋找關鍵字詞—研究作者信息—解讀文章意象”的步驟進行。通過有條不紊的解讀、鑒賞詩詞內容,學生可以深刻感悟作者情感,體會古詩詞的內涵。因此,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身份、任務,引導學生深入剖析古詩詞,深入體會古詩詞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