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涵
創新是一個民族和國家得以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階段,創新創業更是全民族共同關注的話題。高校教育作為培養人才、引領科技發展、促進時代進步的一個重要教育階段,更應該積極進入到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之中,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實用型人才,推動民族和國家的發展[1]。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新型的實用教育,其主要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創新型個性人才。因此,在育人過程中要全面關注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造能力等。從具體內涵來看,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創新性、創造性、實踐性等三大特性,在發展的過程中深受國家和社會的共同關注[2]。
創新創業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的主旋律,但在進行的過程中也不能一蹴而就、隨心所欲,必須充分遵循以下幾方面原則,才能夠促使其取得較好的成效。
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首先要關注的便是實用性原則。換句話說,無論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設置怎樣的目標、內容,都需要以民族和國家的發展需要、社會發展需要以及個人發展需要為依據,這樣才能促使創業創新教育為實際發展所服務。教育作為一種促進社會發展的有效手段,一旦脫離了社會發展實際,脫離國家與民族發展的需要,脫離了個人發展需求,便如同空中樓閣一般,變得虛無縹緲。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所涉及的范圍很廣,并非只針對某一個特定的行業或少部分學生來進行。在進行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關注全面性原則,即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應構建立體多維的課程體系,從教育需求、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評價等方面來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取得全面發展,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全面的服務。
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也應充分遵循發展性原則,讓其在進行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確認、教學方法的選擇、教育評價的選用的過程中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相結合,這樣才能夠讓教育服務于社會的發展,讓教育充分展現其實用的特性,從而促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3]。
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高校教育曾經是以學術行天下的主要平臺,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了一大批高知識、高素質人才。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僅僅是單一的學術人才培養已經不再完全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縱觀當今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引領高科技、高技能、高知識的專業學術人才,也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技術型人才。因此,在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意味著當前我國高校教育正在進行著進一步深化改革,其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高校教育能夠進一步與社會發展相互接軌。
社會的發展需要一大批實用性人才的共同作用。當前,在高校教育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其主要作用就是為了促進高校教育更為全面地培養實用人才。實踐證明,為了實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各高校會根據高校發展的具體情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制定相應的教育改革計劃,有利于促進高校教育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發揮出更加有效的作用。
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高校教育本身也需要積極響應國家的改革措施,積極進入到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所以從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的意義來看,其既是高校教育本身進行全方位改革的體現,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校教育進行有效地改革。比如,在當前的高校教育改革中,主要實施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全員育人,主要措施是在高校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校教育本身從教育教學目標、教育教學內容、教育教學條件等多方面來進行改革,這就充分表明了高校教育要取得實質性的發展與進步,需要高校借助創新創業之際,從全方位出發,努力進入到教育改革的過程中,為進一步培養全能型人才而提供前提條件。
建立課程體系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施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確切地說,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建立是實施創業和創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沒有完善的課程,就不可能在大學中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加強建立專業團體的課程體系通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
首先,應加強基礎課程的開設,如人道主義、法律、思想和政治等課程。培養人才的發展不僅是專業技能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其綜合素養的提高。為此,在建立針對專業團體的專業培訓計劃體系時,應放棄基礎課程,與其他學院及大學相輔相成。再加上強大的實力,提高核心課程的課程資源,以滿足當前大學生的需求。
其次,應提高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專業課程是高校創新和創業教育的重中之重,在高校中,一方面要加強職業課程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理論知識的教學。教師應改革教學方法,積極引入新的教學方法,積極開展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動手學習等,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充分運用理論,以豐富而扎實的理論進行實踐。
最后,應該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評價是課程教學中的關鍵要素之一,面對多元化的社會,教育教學改革也應該多元化,這樣才能夠構建出立體的教學體系。因此,在進行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時,需要根據時代發展的特點,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充分調動教師、學生、社會、家長等相關成員的積極性,共同打造立體的評價體系,讓學生在多維度的關注下主動進入學習、積極進行探索、尋找新的發展路徑,從而促進專業群課程有效地設置。
對于高等教育來說,它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否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影響因素在于教育本身是否能夠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在這一要求下,為了在大學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必要加強培訓設施的建設。現代大學教育因其教育基礎的建立,與其接受教育時所學的理論與現代經濟發展的現實密切相關,而現代大學教育與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連。
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培訓基地建設的關鍵在于開放性和共享性。高校的培訓設施一般應注重實踐、培訓,培訓企業職工、技術研發、創業精神等。與此同時,該基地還應成為培訓企業員工的中心,促進其向技術研發或技術服務中心的轉化,并為向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的平臺轉化作出貢獻,使培訓基地得到充分和明智的利用。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教學創新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前提。歸根結底,在教育和學習環境中,師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兩者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為促進高校教學創新和創業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從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情況來看,加強教師團隊建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更新高校教師的教育理念。高校教師在傳統的高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學術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些許弊端,因為并非每一位學生都適合進行學術研究,且從社會發展以及高校教育的基本情況來看,多數學生最終的職業去向仍然是實踐性崗位。所以,高校的學術取向便和學生的發展需要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為此,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加強教師團隊建設首先應該更新高校教師的教育理念。
二是可以充分發揮兼職教師功效。也就是說,企業中的技術和管理精英參加了大學的培訓,并將他們的實踐和生活經驗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創新和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這是最重要的,讓大學生了解到在大學學習期間應積極形成對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應的生活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看法,同時在行業精英的領導下,鼓勵自己去抓緊時間努力學習。
三是加強教師創新能力,教師應認真學習大學創新教育的主要內涵,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在知識、技能和情感領導力方面實施創新。教學中要讓學生在創新的指導下發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前提,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來看,在我國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一種趨勢。因此,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應該大力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從課程體系建設、開放共享的實訓基地建設、加強現代教師隊伍等方面促進我國高校全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只有這樣,高等教育才能為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才能為我國高等教育培養有特色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發揮切實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