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洋
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社會經濟由高速增長轉變成中高速增長,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量增長逐漸放緩,人才供需總量矛盾的不斷凸顯以及供需匹配度偏低,使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突出。2021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909萬人,比2020年的874萬人又增加了35萬名畢業生。加上2020年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使得2021年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仍然復雜嚴峻。近年來,西藏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也是有增無減,他們作為支援邊疆發展的中堅力量,其就業問題一直關乎國家經濟建設和西藏社會穩定。班級是高校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其班主任是學生的人生導師,扮演著管理者、組織者、教育者的角色,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高校班主任創新性地開展工作,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進一步轉變以及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藏族學生為主的西藏農牧學院的大學生都具有淳樸、善良的品質,因大多數學生從小學就開始住校,他們對老師的依賴性相對較大,因此,夯實師生之間的感情基礎有助于班主任后期開展工作,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首先,要多見。班主任應利用主題班會、走訪宿舍、班級活動機會增加與學生見面的機會,有助于學生盡快與班主任熟識起來并對班主任產生依賴感。其次,要多聊。面對面與學生溝通交流有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大學學習生活情況,能讓學生感受到被關心,有助于班主任快速走進學生內心,更快地被學生認可。最后,要多鼓勵。藏族學生學習基礎比較薄弱,自信心不足,班主任日常班級管理當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人文關懷,當學生在生活、學業、就業等方面遇到困惑時,多開導、多鼓勵[1]。
以藏族學生為主的西藏高校大學生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較為嚴重,有些新生從入學起就確立起報考公務員和事業編制的就業目標。近幾年,西藏公職崗位錄取比例只占當年畢業生的30%左右,學生逐漸認識到考取幾率不大,需要樹立多渠道就業觀念。但部分藏族大學生畢業前夕仍然不會自主找工作,等待公職崗位考試,或將就業看作是畢業以后的事情,從而錯失高校提供的專業匹配度高的工作。有些學生即使與企業簽約也要附加條件,“一旦考取公職崗位,可自行與企業解除合約”。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多方面拓寬就業渠道,近幾年,就業援藏政策也相當優惠,但學生不了解區外情況,不愿意離開西藏就業。在日常教育當中,班主任應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以及“走出去”的就業觀念,鼓勵大學生到區外就業,返鄉創業,到基層、到艱苦的地方去建功立業。也應該結合大學生自身興趣愛好以及能力,引導其初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從大一開始喚醒學生的就業意識,轉變就業觀念,提前為未來就業做準備。
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學生不僅要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擁有過硬的綜合素質才能勝出,班主任要注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努力提高和健全自身綜合素養[2]。首先,在校內加強學風建設、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西藏農牧學院班主任大多數由專業課教師兼任,專業課教師專業理論知識扎實,可利用自身優勢對學生學業方面進行指導,讓學生從大一開始學會學習,培養其終身學習的理念,在校期間,鼓勵大學生考取英語、計算機等相關資格證書,為未來就業增加砝碼。其次,鼓勵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提升綜合能力。大學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班主任要鼓勵大學生利用該平臺豐富自己生活,同時提升自身人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了解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再次,開展班級勞動教育活動。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在校內校外開展勞動教育相關活動,提升班級凝聚力,同時鼓勵學生研習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讓學生意識到勞動就是為社會創造價值,熱愛勞動就是樂于奉獻,在實踐中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畢業后能夠更快地走上工作崗位。最后,引導大學生參加校外實習、實踐。一方面,專業課教師校外資源較豐富,在校期間可以帶領學生參加專業相關的實習、讓學生進企業參觀,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同時了解企業用人要求,為未來順利進入企業就業奠定基礎;另一方面,班主任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如“三下鄉”活動、校外兼職,寒暑假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大學生投入職業集體,感受職業氛圍,培養其盡職盡責的職業道德品質。
首先,班主任要幫助大學生研判就業形勢。讓學生了解當下高校畢業生人數,利用學院近三年畢業生的就業數據分析當下高校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讓他們感受到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從而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其次,加大就業政策的宣傳。對國家以及地區的就業創業政策要進行積極宣傳,使大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并利用好當前的就業創業政策,實現多渠道就業。最后,分層次指導與個性化指導相結合。從入學起,就要結合入學教育,針對學生對專業、職業、就業觀念意識普遍不強的實際,向他們不斷灌輸和滲透就業相關的內容;大二組織學生參加模擬招聘會,讓學生感受到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以便及時彌補自身不足;大三結合學生性格、特長、興趣以及自身職業能力傾向幫助其進一步制定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方向。按照就業意向將學生進行分類,如升學、企業就業、考公務員以及事業編制、征兵和創業,分類進行指導;大四幫助班級學生做好就業前的準備,開展擇業程序、方法、技能角色轉換的指導,引導大學生多渠道就業、自謀職業、艱苦創業。幫助學生結合其專業以及個人愛好篩選就業信息,進行個性化指導,“一對一”精準幫扶。
對西藏大學生來說,目前就業形勢嚴峻,面對嚴酷的競爭壓力,他們心理上往往會產生焦慮、自卑、依賴、患得患失、盲從等心理誤區。班主任從大一開始就要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利用班干部了解學生心理狀態,及時對學生開展談心談話,培養班級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在就業階段,對不同學生展開個體咨詢以及團體輔導,教給學生調適心理壓力的方式方法。要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實際以及愛好選取適合自己的崗位,不要盲從一些社會現象。同時,要善于培養學生積極競爭意識和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首先,提升大學生的責任意識。通過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地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當中,提升大學生的奉獻精神,引導大學生將個人價值選擇與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復興結合起來,使大學生明確自身的責任使命,將對祖國的熱愛轉化為就業的動力,變“要我就業”為“我要就業”[3]。其次,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誠信是道德范疇和制度范疇的統一,個人的人品如何直接決定了這個人對于社會的價值。高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班主任要做好大學生誠信教育。教育學生不可盲目簽約、隨意毀約、頻繁跳槽,造成企業人才斷層,不可過度包裝自己的簡歷,騙取用人單位的信任,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當中,都要腳踏實地,以誠信為本。最后,激發學生的感恩意識。在西藏農牧學院大學生絕大多數為免補生,學費、住宿費減免,每月補助生活費。班主任應該激發大學生的感恩意識,感恩國家、感恩父母、感恩母校,感恩意識,讓大學生能夠在以后的就業崗位上辛勤勞動,誠實勞動,敬業樂業,奉獻社會,做“老西藏精神”和“兩路”精神的傳承者。
總之,作為一名高校班主任,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要善于探索新的工作方法,積極提升自身素質,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以及全面成長成才當中的重要作用,努力為大學生服務,幫助大學生更高質量地就業,為祖國邊疆輸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