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鳳 河北省任丘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信息化教學工具帶動了語文教學改革潮流。中學語文教學需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應用信息化教學工具,推動中學語文的改革。信息化教學技術促進了師生溝通,拓展了學習空間,豐富了課程內容,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活躍了課堂氣氛,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職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有一定區別,但是不少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模式與普通高中完全一樣,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方法都參照普通高中語文教學。但是中職學生和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中職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過度參照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導致他們的語文知識儲備不佳。此外,在我國許多中職院校的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學仍然以教師為主體,以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學生被動學習,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被嚴重消磨,嚴重影響了中職語文教學質量。
當前,中職語文教學,對于語文基礎知識過度關注,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語文課堂上,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在課下學生要完成大量的語文作業題目,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比較少,這影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也不利于學生養成語文核心素養。
受到身心發展的影響,中職學生具有較強的個性發展意愿。而部分教師對于中職學生的個性發展關注較少,未能結合其身心發展特點變更教學方式,導致學生長時間在同一教學模式下會產生疲勞感,久而久之,便會對語文學習失去熱情,個性發展意識也會逐漸降低,形成依賴性思維,不利于創新思維能力發展。
中職語文教材上的文章是經過教育專家精心評估和篩選的優秀文章,單元導讀、課后思考題目符合中職學生學習能力。每一篇文章都表達了作者對于生活的一些感觸,或者作者在文章中抒發了某種情感。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字詞句,還應該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創設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要讓學生理解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理解文章傳遞的情感,教師必須要有效的引導學生。然而,傳統的線下教學往往會受到時間、地點和方式的限制,教學工具有限。而在互聯網上教師可以找到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等信息化教學設備,給學生創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例如,在《辛德勒名單(節選)》這篇課文中,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展示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片段,同時整理一些網絡上的經典電影評價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了解這個故事的大致內容和藝術特色。由此,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課堂上。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通讀文章并討論人物性格,分析文中的不同寫作手法,感受人性的美丑和跌宕起伏的課文情節,加深對課文語言特點和主旨內容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學習任務,讓他們節選課文的一部分,設計一個劇本。劇本可上傳至線上平臺,彼此交流和點評。在交流互動中學生汲取他人劇本的優秀思路,并指出劇本中存在的問題。鼓勵學生基于劇本來構思拓展故事,讓其發揮想象力,以圖表的形式來呈現其中人物的關系,在網絡學習活動中獲得良好的主觀體驗,加深語文知識的理解。
要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就需要創設教學情境。信息化教學技術集“聲、色、畫、樂”于一體,通過富有情感的聲音和生動鮮活的畫面將抽象的知識生動具體地呈現出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網絡課程給學生搭建了課前學習的平臺,學生可以在課前觀看視頻課程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寫作背景等知識。這樣教師在課堂上講解課文時,學生就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
例如,在學習《故都的秋》這篇文章時,教師首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后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視頻,通過直觀化的視頻畫面沖擊學生的感受。接著對學生進行引導提問,加深學生對文章深層次的理解和領會。最后,教師布置課后任務,讓他們利用互聯網或移動終端整理相似的文章,下次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分享,這樣會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又如,在《中國園林的風格》這節課程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理解中國園林的風格是一個教學難點。因為學生對于中國園林的外形、風格、歷史的了解并不深刻,并且大部分學生并未真正地觀察過中國園林,僅僅通過一篇文章,從文字描述中理解中國園林的建筑風格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就可以在互聯網上整理關于中國園林建筑的圖片、資料,真實地把中國各種風格的園林建筑展現在學生面前。園林建筑通過圖片和視頻資料展示出來,學生如見其形,將圖片和課本中的文字描述結合起來,學生能夠對中國園林建筑的特征和風格有更深刻的認識,在文章生動精妙的字詞句和準確的說明中得到啟發。
在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除了指導學生積累語言基礎知識以外,還要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鼓勵學生開展一些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以致用。但是學生們普遍對語文實踐活動不太重視,對待實踐活動的態度消極,實踐效果也不理想,有時候學生寫出的一些感想就是簡單的流水賬,既不能調動讀者的閱讀欲望,又不能展現學生的語言功底。更有一些他們自身在表達層面,暴露出來諸多欠缺。因此,語文實踐活動不僅要循序落實,還要借助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更好地體驗,感悟。推動學生將語文與生活進行多個角度的交流或互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大語文學習觀。
例如,組織學生參加一個“紀錄校園生活”的實踐任務,讓學生整理一些文字類素材。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學生可以用手機或者相機抓拍學校的精彩瞬間,圍繞抓拍的圖片展開精彩闡述。如捕捉食堂門口學生獻愛心的身影,再讓學生們講一講照片背后發生了哪些感人故事。在校園雜草叢生的一個角落,綻放了一朵美麗的小花。學生就可以每天拍照記錄它的成長,并且配上自己對小花成長的一些感想,如每一個生命都平凡而偉大,每一個生命發光發彩的瞬間,背后都是汗水和努力。又比如學生也可以記錄操場上學生揮汗如雨拼搏的瞬間,記錄圖書館學生埋頭苦讀的側臉,記錄校園比賽活動上學生豐富的作品??傊?,教師要引領學生樹立良好的觀察意識,在用靈動的雙眼去捕捉一些精彩瞬間,用最美的文字闡述畫面背后的精彩故事。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為學生學習展示提供更大的空間,讓學生們更好地感悟語文的豐富與美好。
互聯網搭建了更暢通高效的溝通平臺,學生在網絡上溝通更加高效便利,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在觀看視頻課程時,也可以發送彈幕和其他學生進行互動,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狼》這一課中,教師可以首先請學生說一說帶有“狼”的詞語,不少學生聯想到狼心狗肺、一片狼藉、狼吞虎咽、虎狼之詞、狼煙四起、如狼似虎等等詞語。之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出問題:比如文中的狼具備哪些特點?文中的屠夫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文中的狼只是比作狼嗎?讓學生加以思考,利用信息的形式發送到班級社交群。學生通過思考發現文章中的狼狡猾、貪婪、兇殘。文中的屠夫勇敢、機智,值得我們學習。而文章中的狼并不單純指狼這種動物,也指像狼一樣的壞人,文章告訴我們,在面對這些壞人時,我們要保持絕對的冷靜,與他們進行抗爭,絕不退縮,才有可能獲得最終的勝利。隨后,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鼓勵和表揚,使得學生充滿動力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此一來,通過有了不同的學習體驗,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激情也能得到相應的提升,從而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綜上所述,互聯網的發展使得語文教學不斷創新,在互聯網時代,教師不能再過于依賴傳統教學方式,互聯網為教師尋找科學的教材和探索教學方法不斷創新的新發展途徑等也提供了許多可能。語文教學內容和語文教育教學對象特點是決定語文教學發展過程的重要因素。目前備課材料和教學網絡等軟硬件設施建設也處于起步階段,課堂模式也在蓬勃發展。這將是一條可以通往中國現代語文教學的光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