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 閆閏(哈爾濱商業大學會計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財務共享服務作為財務轉型和組織創新變革的產物,通過資源整合,將財務流程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在企業內部控制方面形成了規模效應,有效地解決了企業內部存在的財務費用高、財務流程復雜、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但同時,財務共享中心顛覆了傳統的會計工作流程,財務人員角色也隨之轉變,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也對企業內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財務共享中心帶來的新的阻礙,需要企業從組織結構、業務流程、信息系統等方面提出新的企業內部控制措施,保證財務流程的高效與安全。
在國外,Hollis(2007)[1]、Doyle(2007)[2]認為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的因素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外部市場發展規律、所處行業特點、企業經營管理都影響企業內部質量。Byungjin Kwak(2012)[3]認為,企業內部控制的優化有助于打破非財務方面的信息壁壘,減少信息傳遞過程中存在的誤差,加強企業所有者對企業經營者的信任,為企業爭取到更多融資機會,提高企業發展效率。Peter R.Demerjian等(2013)[4]認為在面對財務錯誤、壞賬準備錯誤時,了解更全面財務信息的管理者能夠做出更準確的會計判斷并提高會計盈利質量。
國內方面,管考磊等(2018)[5]認為企業內部控制與經營業績存在關聯。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會提高業績快報的準確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業績快報發生重大失誤。謝海娟等(2018)[6]研究認為企業內部控制存在一定誤差,缺陷調節機制失靈現象的發生會對企業盈利水平和盈利質量造成影響。因此企業應規范內部控制缺陷行為,優化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提高企業經營質量,減少由于企業內部控制缺陷帶來的不利影響。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有利于集團企業提高財務效率,提升集團內部控制效率[7-8]。
1.信息化支持。企業通過財務共享中心信息系統的支持,將分散的業務集中處理,形成決策支持系統與基礎管理系統并存的共享模式,推動成本預算、風險管理、績效分析緊密結合,同時降低企業內部控制管理難度。內部控制推動了企業各部門間的聯系,提高了信息傳遞效率,降低企業管理成本,并為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財務信息,解決了財務部門支付管理與實際業務不符的問題。
2.業務流程再造。財務共享模式下的業務流程改變了原有的“金字塔”結構,構建了扁平化的業務流程。通過共享業務流程,提高業務處理效率,并根據統一的業務規則處理業務,不同的業務性質構建不同的模塊,避免工作人員的重疊操作。業務流程的再造與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相適應,流程的簡化為企業提供了高效的經營模式和服務質量。
3.完善財務服務與管理體系。共享服務中心借助IT技術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管理方式,覆蓋了包含總部和分公司全流程的財務處理系統和業務處理系統,一方面,財務共享中心為企業的財務和業務提供了相互連接的平臺,提高財務信息來源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整理業務流程建設思路,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了企業內部決策風險控制水平。
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對企業內部控制產生了重大影響,企業根據自身管理方式、風險評估、經營活動、行業特征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財務共享模式。在基礎財務共享和全財務共享兩種模式下,企業要求的財務共享職能及納入財務共享中心的主要業務不同。
1.基礎財務共享模式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基礎財務共享模式適用于業務內容相對簡單的企業,這些企業財務業務較少,內部固定資產管理也相對簡單。財務共享中心的業務包括:收款與付款、原始單據檔案、對公對私費用保障、應收管理和核算、應付管理和核算。財務共享中心的主要職能包括往來核算組、報賬業務組、資金結算組、單據檔案組。由于基礎財務共享模式覆蓋的營業范圍相對狹隘,有利于業務流程的標準化,簡化業務處理方式,促進了各業務模塊間的統一。服務類行業中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人工費用對企業財務數據的影響很大,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有利于制定費用管理的統一標準,為企業風險評估提供準確的數據來源。
2.全財務共享模式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全財務共享模式是將企業全部財務業務納入財務共享中心,相對于基礎財務共享模式,全財務共享模式的業務范圍廣泛,在基礎財務共享模式的基礎上增加了財務報表、總賬核算、薪資核算與發放、固定資產管理及核算等業務。共享中心包括的職能完整,在基礎財務共享模式基礎上增加了單據檔案組、服務管理組的職能。全財務共享模式有效地覆蓋了企業全部財務業務,有利于信息的集中處理,為企業內部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數據信息,同時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也為信息傳遞提供了平臺,減少了由于隱瞞數據等現象帶來的財務損失,能為企業節約大量人力資源,解放大量財務人員,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升級。全面財務共享模式也為企業風險評估機制提供了數據分析,增加了傳統企業風險識別手段,并豐富了風險評估與防控理論,更適用于制造行業、建筑房地產行業等。
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是對總部和子公司組織結構的變革,企業根據行業特點、管理方式選擇不同的財務共享模式,財務共享中心為企業管理提供統一標準,并推動企業單元結構由金字塔向扁平化轉換。一方面,隨著子公司財務部被財務共享中心取代,財務流程也失去了整體性的特征,財務工作更容易被“流水線”化,財務人員的工作單一重復,不利于培養財務人員的積極性,同時會造成離職率增加,不利于企業穩定與長遠發展,另一方面,由于財務共享中心解放了大量人力資源,財務崗位流動性也隨之增加,原有的崗位被代替,在構建共享中心的過渡期不利于內部監控的有效執行,新增的財務人員對財務流程的不熟練會降低業務效率,增加財務風險。因此,在構建的改革過程中,企業結構和人員結構配置的穩定是企業控制活動、傳遞信息、責任追究的基礎,在構建扁平化的單元結構時,應明確各個流程的責任范圍,增加財務信息的透明化程度,保證內部控制的相互制約原則。
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打破了各部門之間的壁壘,將原本拆分的業務整理整合成為統一的整體,既有利于工作流程的梳理,也促進了團隊成員間分工協作。但業務流程的改革并不是簡單的單元合并,而是要針對不同的業務特征,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一方面,由于財務與業務分離造成的財務信息傳遞誤差、信息滯后,財務人員對資金、核算、費用等信息不能及時掌握,在降低財務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財務風險,比如,原來的報賬體系是由下級向上級傳遞的,面對面報賬過程中可以及時反饋并更正財務錯誤,實現財務共享后,財務的全部信息都集中在財務共享中心,下級財務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發生錯誤不易及時解決,如果某個環節出現信息滯后、信息錯誤等問題,其造成的影響也比共享前更嚴重。另一方面,由于對員工專業性要求較高,不僅加大了招聘難度,也容易形成以個人為中心的團體,不利于企業各部門間相互協調制約。因此,在構建財務共享中心的過程中減少業務流程帶來的相關問題是企業改革的關鍵。
在財務共享后,企業的業務記錄依賴于成熟的數據庫系統,各類業務流程均由軟件處理,這對互聯網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對于共享前紙質化賬簿存儲信息,共享后的數據存儲系統為企業節約了大量勞動力,但安全風險也隨之增加,信息在各層級的業務流程中傳遞,各類業務模塊之間的相互聯系也更加緊密。一方面,財務人員在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會加倍放大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由于企業全部的財務信息都存儲在共享中心數據庫,一旦出現系統癱瘓或出現漏洞等問題,企業內部會受到嚴重打擊,在構建財務共享中心時,建立安全高效的數據庫是企業要面對的問題。
風險評估指標是企業控制活動、傳遞信息、內部監督的基礎。財務共享中心業務流程規范,每一個財務人員擁有的權限不同,且不同財務人員負責的業務范圍不同,這一方面保障了財務信息傳遞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各部門間相互制衡監督。但與傳統財務部門相比,財務共享中心信息的來源安全性與準確性不能確定,共享前的業務流程中,信息傳遞是通過面對面交流實現的,信息中的錯誤通過各級逐層排查很容易被發現并且改正,如果沒有改正也只會影響到部分業務流程,帶來的損失相對較少,但財務共享后,由信息錯誤帶來的風險增加,由于下級財務人員沒有信息獲取權限,可能造成財務人員工作的不便。同時,共享前財務人員對經濟業務比較熟悉,可以接觸到完整的財務核算,但財務共享后業務流程的劃分相對標準化,財務人員從事的工作單一,不利于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和對風險的把控。
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改變了企業組織結構,轉變了企業管理模式,重新定義了企業中各部門與財務共享中心的對應關系。這要求企業從整體上布局各部門組織結構,將企業發展戰略、業務戰略、技術戰略、經營戰略綜合變革,制定統一的財務標準,明確各部門職能、隸屬關系。構建扁平化財務模式后,需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培養員工新的思維方式,傳播新的管理方式,幫助員工盡快適應管理模式的轉變。同時,業務流程的扁平化,需建立流程型群體,實現財務、業務的一體化,將財務、人力、信息等集中到一個產業鏈當中,減少各個流程中的不必要的環節,實現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整個供應鏈的耦合。
建立標準化的業務流程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建立標準化的操作指南,確保操作處理的規范化,提高業務流程的工作效率。這需要企業選擇優秀的技術團隊對舊流程檢查、更新,達到新流程要求的標準,使企業業務流程與公司的整體發展戰略耦合。在資金支出方面,財務共享中心應規范資金支出標準,確定原始單據來源,加強對企業費用使用管理。在票據管理方面,企業應及時監察票據使用狀態,掌握各部門領取票據、注銷票據等動態,以加強對票據的監管。在采購過程中,財務共享中心要根據企業發展規劃確定采購范圍和采購預算,嚴格控制采購流程。在合同控制方面,建立標準化合同賬簿,有效監督業務流程和合同管理。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應定期清查固定資產,及時反映固定資產盤虧情況,修改固定資產相關科目。在財務報告方面,財務共享中心應全面記錄企業內部發生的重大事項,應提高財務報表分析水平,對財務支出不合實際的情況及時清查。
財務共享中心覆蓋了全面的業務流程,除了子公司和總部的財務部,還包括跨業務流程,不同的業務流程有序對接,這對企業的IT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將數據存儲、財務處理、風險識別、評估等眾多系統集成于同一平臺,使得財務分析維度、廣度和深度大幅提升。所以財務共享中心作為聯系各業務部門的平臺,制定一套合理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收益數據平臺對于日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搭建及普及是十分有益的。同時,針對網絡漏洞風險對企業的破壞性,要求企業具備完備的硬件系統,并花費大量成本維護相關服務,打造安全的數據平臺。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有利于保證信息傳遞的準確性,是企業規避風險、控制風險活動的保證。加強內部審計,一方面要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成立內部審計委員會是提高審計獨立性的有效舉措,通過完善企業內部相關規定,做到審計部門與業務部門分開,相互制衡監督。同時,明確內部審計人員不能參加經營活動,不能參與財務工作以及其他影響審計獨立性的活動。另一方面,加強內部審計要提高審計質量,這要求企業要將內部審計落實到具體的業務流程中,對審計資料、所涉及到的人員、場地嚴格規范,出具實事求是的審計資料。
財務共享中心對企業內部控制帶來了新的挑戰,企業應優化內部流程控制,推動組織結構轉型,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優化企業財務信息質量,減少由企業內部控制缺陷帶來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