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磊 大慶油田裝備制造集團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實現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是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發展路徑,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保障。新中國成立以來,國企設備管理規范化發展與建設模式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活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然而,目前我國國企設備管理規范化發展與建設模式存在著許多問題,譬如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設備利用率低下,員工積極性不強,觀念認識不到位以及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造成了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資源的極大浪費。盡管這些問題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只有真正地重視國企設備管理規范化發展與建設中的每一個小問題才能更好推動國企的健康和持續發展。“通過實施全員參與生產保全,公司現有設備為中心,生產現場為核心,追求生產系統效率的極限,設備管理的轉型,實現現代化生產的要求。”[1]
我國的國企設備管理規范化管理主要是建國后由國家逐步建設和發展起來的,是對資本主義企業進行了全面深化改革,主要表現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辯證統一思維。也就是說,國企設備管理規范化管理是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進步的。伴隨著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的順利實施,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也逐漸展現出來,并逐漸構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體系和系統。然而,在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必然會涉及到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與其他性質企業的設備管理的關系。盡管這個問題看似不具有戰略性,但是確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實實在在遇到的問題。由此,社會主義改革極端中國實行產品購銷統和財務系統收支等重大舉措,有效地解決了當時中國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存在的統一生產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的核心是實現經濟增長,是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存在。但是,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在不同時期卻存在巨大的差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推動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必須要堅持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在此之下,企業既需要推動技術的不斷深化改革,并不斷改善企業管理,明確生產勞動面臨的外部壓力。同時,也需要激發員工的活力,假如員工失去了活力,那么他們也沒有內在動力。在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需要堅持有機標準化建設,而不是機械標準化建設。
其中,有機的標準化建設就是要在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在不同階段、不同對象中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統一思想和因地制宜的科學思維方式。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遵循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發展目標。不斷推進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盡管這個階段的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體制機制不健全、隊伍建設主動性不高以及目標理念不夠明確等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并沒有一直困擾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國在經濟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方面在鼓勵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在積極推進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融入市場的發展之中,并通過市場的競爭來提升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總結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的經驗就是要堅持政府對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的宏觀指導和有序調控,也需要引入市場競爭的激勵機制。通過“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的協同配合來建設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發展。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的改革總體上經歷了三個層次的發展,這也導致了國有企業管理的不斷完善和區域設備管理的系統化和完善。其一是擴大國企設備管理規范化管理權力、轉移利潤,重點調整國家與企業的責任、權力關系。其二是實行國企設備管理規范化管理的合同管理制度,重點是進一步明確企業的利益主體地位。其三是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重點是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和市場主體。在這三個層次的發展中,我國國有企業逐步建立了規范的發展模式,國有企業設備管理的必然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論證。
“我們應該建立完備設備管理制度,創立以市場與效率為導向的管理方式,強化設備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2]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既需要管理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充分發揮企業人員上下一心的帶動作用和推動作用。與之相對應的,通過有序的隊伍建設以及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也能實現全面的發展。
建立完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以及設備規范化管理是當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現狀的迫切需要。當前我國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呈現出的狀態總體表現為人力資源的不配合、物力資源的極大浪費以及財力資源的利用率低等問題。因此,全面深化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是保障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過程中人力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物力資源得到極大發揮以及財力資源利用率高效化發展的關鍵。
國企設備管理規范化發展與建設模式需要明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邏輯,更應該建立一個符合本國國情的國企設備管理規范化發展與建設模式,形成國企設備管理規范化發展與建設模式的完整體系和人員隊伍。然而,由于我國國企設備管理規范化發展與建設時間并不長,中國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傳統和習慣。這些固化和僵化的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模式嚴重阻礙了國企經濟的發展以及體制機制的健全。同時,這種固化和僵化的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存在極端化的發展模式,主要表現為群體性的固化發展以及積極性的群體發展模式的對立。從而形成了惡性的發展循環,使得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不能在整體上實現全面的發展。總而言之,開展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需要為國有企業了解內部控制提供資源利用和資源整合的平臺。在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既要保持部分企業內在的發展特色,也需要對部分企業發展不合理和不科學的體制機制以及目標觀念進行及時的引導與更正。
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需要明確發展的主體,也需要明確發展過程中的責任主體,從而逐漸確立起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的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當前由于我國國有企業的體制機制建設還不到位,加上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的隊伍建設還不夠完善,從而造成了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責任主體的意識不夠明確以及推進責任主體建設的體制機制也不夠系統。其結果是,造成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主體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及主體的參與感和獲得感不強的發展困境。毋庸置疑,要實現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的主體責任建設就需要發動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人員參與到規范化的建設之中。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情感和經濟利用的雙向度控制因素來提高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概而言之,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的人員隊伍建設中需要適時開展企業文化建設,通過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企業文化發展來切實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責任主體意識。
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不僅需要有明確的發展路徑,更需要有細化的評價標準。只有通過評價標準與實踐路徑的有機結合,才能使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具有科學的參考標準與自我評價依據。“人最不容易認不清自己”,因為人們總是處于自我的愉悅之中,從不聽取他人的科學建議。同樣的道理,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也不能停留在自我愉悅之中。在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過程中要始終建立評價的體系,明確評價的標準,并適時用這些標準來進行自我檢驗。
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推進和與發展,逐步地建構起國企設備管理規范化發展與建設模式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評價標準。換而言之,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需要建立企業風險評估、控制活動、審計監督的協調發展模式,形成科學的體系。只有這樣才能讓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脫離發展的困境。并且,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不是一套獨立于企業現有的管理系統以外的體系,而是融合于現有管理體系的重要機制。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需要借鑒一切先進的經驗和發展模式,既不能全盤否定原有的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成果,更不能直接全盤接受原來的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的體制體系。最科學的辦法就是在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過程中堅持為我所用的原則,自我總結性地吸收和借鑒原有的成果。
概而言之,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需要制定國有企業的設備管理規范化的框架,明確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內部控制的范圍,全面剖析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機制弱化的原因,盡可能地實現各部門間的協調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系統地解決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真正落實國有企業設備管理規范化建設的全方位、多維度和點線面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