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雨希 遼寧醫藥職業學院
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網絡不僅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尤其對于離開父母管控、自制力較薄弱的高職院校大學生而言,影響更多。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高校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課外學習資源,這大大填補了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和缺失。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越來越重視高校學生的德育建設,網絡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和基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師講授專業課時在課堂上結合德育培養方面的問題可能比較少,亦或者每周只有一堂的德育課課時比較少,而網絡上的德育教育正好能填補課堂教育的不足。網絡化的發展對現實的學習和生活是一個很大的沖擊,有利有弊,高校要在培養學生德育方面抓住有益之處,利用校園網和校內網,及時跟進學生的思想發展方面,掌握其發展動態,并且在校園內網絡文化建設方面要嚴格把控,明確德育建設教育的方向和內容,讓學生在課下上網時,既取得了娛樂放松的效果,又在無形中提升了德育素養。
網絡的特點是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信息量豐富等,這些特點能夠為高校的德育發展提供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機遇。
首先,增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相對于現實而言,網絡是一個比較私人、隱蔽的空間,如今的一些高校學生在心理上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現實中不方便說的問題,就會因為網絡的隱蔽特點拿到網上交流,比如學習上的不解之處、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對一些問題的看法等等。而對于高校中的德育工作者而言,就能夠直接、快速地了解到學生面臨的各種問題,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水平來進行有效的解決和疏導,在這樣相對寬松的環境下有效地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進而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水平。
其次,拓寬德育新領域?,F實生活中,存在著地域差異、國界差異等,而網絡是不存在差異的,這就為高校的德育建設提供了新的領域和新的時空,能夠拓寬德育教育的途徑。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除了學習專業知識、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外,還應該及時關心國家大事,通過網絡信息,就可以為大學生提供這些知識,并且能與道德教育課堂教學形成合力,共同為大學生德育素養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在網絡上,德育工作者既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如討論、小組辯論等進行教育,又能夠在這樣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們的情感共鳴、準確把控德育方面。這種以網絡為基礎的教育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德育教育的針對性,也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全面提升德育的滲透力。
最后,提高德育工作現代化水平。過去高校的德育工作,完全靠教師的單向講授為主,而且理論性過強,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并不高,而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德育建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和新的文化內涵。高校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獲取所需要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自帶及時、連續等特點,這是過去人為手動查找資料所不能比擬的。教師還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制作上課需要的課件、視頻,多方位地將德育內容傳遞給學生,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欲望,變過去沉悶的課堂為“動”起來的課堂。
信息化時代下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網絡化趨勢下為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道德理念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一些西方文化方面的不健康信息,對大學生良好德育素養的培養產生著消極的影響。大學生雖然已經成年,但是他們沒有經歷過社會,思想比較單純、辨別是非的能力相對較差,容易在不良思想侵蝕下產生一些不良的品質和思想,比如拜金、重利輕義、自私等錯誤的價值觀念。網絡化趨勢下的確能夠出現文化多元化、文化間的碰撞和交流現象,但是一些傳統的價值觀念存在的缺失,都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生活和發展。
現實高校生活中,由于受到校內各項規章制度的限制,學生們表現的比較拘束,也能夠遵守校內的各項要求。但是網絡空間的自由化,網絡空間內監督的相對缺失和弱化,讓一些分辨是非能力較弱的學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都發生了變化,影響了良好道德素養的培養和建設。
網絡已經普及到了世界的各個地區和角落,大學生上網的人數和次數也都在逐年遞增,而且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學生們接收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豐富。網絡本身上是一個虛擬的空間,既隱蔽又開放,每個人都可以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隨意在網上表達自己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觀點,這就容易因為個人德育素養的高低造成道德上的缺失,而現實中的法律和規范又不能及時起到監督作用。這對辨別是非能力較差的大學生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他們會因為對自己要求的放松而沉迷于網絡,對學習不再有興趣,不再按學校的要求做事,甚至出現道德滑坡現象,這些都會加大高校德育建設的難度。
網絡化趨勢下,人和人的交流不再是面對面的,而是在虛擬的空間內進行,這些都會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響。有些學生在網絡虛擬空間聊天是一個樣,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存在交流障礙、不會處理人際關系;有的學生受網上不良思想的影響,行為模式發生了變化,容易變得焦躁、煩悶;有的學生在現實學習中比較壓抑,便沉迷于網絡游戲,久而久之不再熱愛學習甚至抵觸,對自己人生的未來發展沒有規劃;有的學生為了應付老師留的作業,直接在網絡上進行抄襲等,荒廢了自己思考和復習的時間;有的學生為了上網,生物鐘遭到破壞,時間久了,會使身體健康受到損傷。這些方面的例子,都是網絡化趨勢下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因此,德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幫助學生辨別網絡上的有益信息和不利信息,幫助學生養成身心健康的人格。
綜上所述,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也為高校的德育建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高校要抓住這個契機,推動德育工作朝著高質量發展。
既然現代社會高校的教育早已經與網絡信息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了,那么就需要德育教師將課堂教學內容與網絡化相結合。在二者結合的過程中,既需要德育教師有著過硬的教學研究能力,也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我國的高校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立德樹人服務的,所以高校要從整體發展建設上思考如何培養出綜合素養和職業技能都較高的德育教育人才,讓他們在未來的德育教學中,能利用網絡化的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理念,提高他們的德育素養。并且要注意及時轉變德育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向以學生為中心轉化,并且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實現教學中師生的共贏。在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可以及時了解到現實生活中學生不樂意分享的事情,掌握他們的思想發展動態和方向,從而能夠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讓德育教學起到真正的時效性,也能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加深師生之間的了解和理解,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大學生在校園內,學習專業知識很重要,但是要知道,大學的教育是為未來把握方向的,更要重視思想上、美德上的建設。因此,學校要重視德育教學的重要性,一是要結合現代網絡化的發展趨勢,積極建設對大學生身心成長有益的校園德育網站,并且始終把握準確的輿論方向。二是學校應該定期、及時的對德育教師進行考評,始終引導他們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三是要注重德育教育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此滿足彌補課堂教學資源不足、學生疑問難解等問題的需要。四是要堅持學校自己的特色德育教育資源的發展建設,堅持理論和實踐的統一。五是要牢固樹立為學生學習、成才服務的理念,幫助學生解決在德育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可以建立師生交流平臺,定期選出學生探究多的問題進行解答、討論,此次來不斷升華學生們的價值觀念,在潛移默化中,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幫助他們提升德育素養。
網絡化趨勢的發展,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也對學生造成了一些消極影響,比如一些學生鑒別信息能力比較差,就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因此,學校要加強網絡的監督和管理,針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成長方向。首先,學校應該起到信息自動篩選甄別的作用,運用技術手段幫助學生屏蔽一些不良的信息。其次,要注重學校周圍環境的監管,比如網吧等地方,與社會監管形成合力,幫助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上網環境。第三,對于社會上的一些比較熱點的問題,在德育教育網站上,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及時表達正確的觀念,對學生起到正確的方向引導作用,以便于保證校園德育環境的有益發展。
高校的德育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會、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其實,網絡化時代的到來,是德育建設全新發展的有益開端,作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應該及時把握住機會,促進學校的德育建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