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創劍 廣西宏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
(一)地方國有資本運營企業主要任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新時代國企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系統謀劃了國企改革的新藍圖,提出了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方向,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成為重要的目標和手段之一。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開始,打造國有資本運營企業升級版成為重要方向之一。各地方參照中央加快推進開展國有資本運營企業的試點。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提高國有資本回報是本輪國有資本運營試點的目標,要求資本運營企業以財務性持股為主,使用股權運作、基金投資、培育孵化等多種方式進行價值管理,有序進退,盤活存量國有資產,帶動各類社會資本共同發展,實現國有資本的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地方政府成立地方國有資本運營企業是實踐國有資本監管新理念,構建有效運行機制與運行規范的重要抓手。具體來說,地方國有資本運營企業的經營對象是地方區域的國有股權、股份或產權,股息紅利收益、股權轉讓收益及清算收益等三種收益是其主要的收益來源。當前地方資本運營企業面臨著依靠生產經營把企業做強,轉型資本運營把企業做大的改革壓力。
(二)地方國有資本運營企業融資需求的主要特點。一是資金需求體量大。地方國有資本運營企業融資管理面臨著融資缺口大,資本運營企業是傳統國企的基礎上改革而來,以財務性持股為主改革目標,需對現有的結構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對外融資是重要的渠道之一。二是急需多渠道融資。傳統的金融機構信貸融資受政策、機構多方監管限制,無法直接用于股權、基金類投資,難以滿足資本運營企業改革發展需求,需探索資本市場債券、股權等融資渠道。三是需低成本資金。大量財務性持股投資,收益回報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企業難以承受高資金成本。四是需長期限資金。資本運營項目投資,主要是持股性投資為主,客觀上要求投入的融入資金需較長期限。
地方國有資本運營企業作為“國資委-國有資本運營企業-國有企業”三層管理架構的重要一環,是地方國有資本重組流動、專業調整產業發展和優化布局的市場化運作平臺。但其脫身于傳統的國有企業架構,在融資管理上未能跟上資本運營改革的戰略發展需求,仍存在著內部資源整合不足,外源性融資能力不強,自身融資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一)內部籌措資金能力不足。一是存量資產盤活力度不足。地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存量資產,主要為現有企業整體股權(資產)或部分股權。其出資企業一般擁有大量廠房、設備、土地等資產,長期閑置,未能發揮資產的實際價值,無法實現資產向資金、資本的價值轉化。二是產業主體分散。資金沉淀在各子企業,調度效率低下,難以發揮資金規模效應,形成“存貸雙高”現象。三是部分企業只能依靠存量資產經營獲得的留存收益來維持運轉,現金流不能滿足企業跨越式發展的需要,難以支持資本運營改革發展。
(二)對外融資議價能力不強。一是主體信用評級不高。受限于地方國有資本運營企業對劃入企業資源整合不足,資產總體質量不高等因素,地方國有資本運營企業往往主體信用評級較低,難以從資本市場獲取債券融資、股權融資等資金。二是部分地方國有資本運營企業財務管理基礎落后,企業集團未能形成高效調度的資金池,往往各出資企業各自為政,未能在同金融機構談判中充分發揮企業集團的議價能力,造成融資成本較高、期限短等情況。
(三)融資結構不合理。一是資產負債率過高。適度的負債經營能夠使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得到有效保障,充分發揮杠桿的放大效益。但過度的舉債也存在著侵蝕經營利潤,債務集中到期等風險。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地方國企普遍存在負債率較高的情況,且負債增長增速較快,極易導致企業出現現金流無法保障到期還本付息的狀態。這也是近年國資委連續下文要求國有企業對資產負債率進行約束管控。二是融資渠道單一。由于國企背靠地方政府、有隱性政策背書,金融機構偏好國企放貸,長期弱化了對國企約束,導致國企高度依賴于金融機構貸款,資產負債率高企,財務信息的質量較低。一旦企業報表主要財務指標受限,資本市場規模收緊等因素的影響,國企容易陷入融資難、流動負債集中到期等局面,影響正常運轉,出現財務風險。三是直接融資占比較小。地方融資企業受限企業信用評級、傳統融資渠道依賴等,未能充分對接資本市場。四是長短期配比失衡,傳統地方國企主要以短期借款為主,極易導致短期流動性緊張,負債集中到期等問題。
(四)融資制度欠完善。一是融資管理制度不夠科學合理,融資管理未能匹配企業中長期戰略規劃,未能做到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兼顧,制度管控難以覆蓋融資活動的全過程。二是融資安排節奏失衡,投資籌劃與融資聯動不足,造成資產期限與資金期限錯配,形成較大的償債壓力。三是決策過程約束不足。投資決策流程不規范,決策層易受個人偏好等影響,對融資方案判斷失誤導致風險。如存在某些企業為完成短期目標,倉促上馬項目、融資規模盲目擴大,導致企業的資金鏈緊張或斷裂。
(五)融資觀念落后。一是企業缺乏主動融資的意識與能力,人才隊伍建設梯隊層次不足。大部分企業偏好金融機構貸款,日常經營運作依賴于信貸的頻繁操作,以流貸為主的融資結構,難以對企業經營提供長久化的保障。二是融資團隊對資本市場認識不足,未能熟練掌握各項融資工具。企業經營依賴于舉債融資,而資本運營關鍵的債券融資、股權融資等手段認識不足,難以支撐資本運營企業戰略發展。
(一)強化內部來源,做實“三資轉化”。一是通過政策性資產處置與市場化資產運作業務并行等方式盤活處置現有廠房、設備、土地等資產,推動資產向資金、資本轉換。二是不斷加強內部管控,推行資金集中管理,充分發揮資金池的集約優勢,推進國有資本運營戰略實施,降低負債規模與資金使用成本,防范財務及經營風險,提高資金安全性及整體使用效益。三是充分利用經營杠桿,提升預收賬款、應付賬款的比重,充分利用上下游資金,降低運營成本,弱化經營風險。四是整合現有業務形成支柱產業,增強企業“造血”能力,獲取留存收益用于再生產,提高債務保障能力。
(二)重視信用建設,提升議價能力。企業主體信用評級是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的衡量標尺,綜合反映了企業資產質量、運營能力、負債能力、履約情況、守信度等。一是地方國有資本運營企業要高度重視企業主體信用評級的提高,加強與評級機構、券商、機構等資本市場主要參與方的協作,構建資本運營合作聯盟,通過整合各項資源,提升地方國有資本運營企業的主體信用評級。二是加強資本運營企業的內部融資管理,構建以集團總部為主體,各出資企業協同推進的融資管理體系,提升企業總部對金融機構的溝通應對實力、能力。
(三)調整融資結構,拓寬融資渠道。一是要優化資本結構,充分考慮自身實際及行業特點,合理配比權益資本和債務融資。二是要拓寬融資渠道,充分使用企業債、公司債、私募債券,引入各類基金投資,境外發債等融資渠道,豐富資金來源,充分利用各種金融工具,降低融資成本。三是要推進資本運作,擴大股權融資比重,如引進戰略投資者、定向增發等方式。四是要合理匹配長短期負債的比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防止短期償付風險及集中到期風險。五是嚴格約束資產負債率,控制好融資規模,掌握好負債規模與自身財力的平衡,防止過度負債。
(四)健全融資制度,防范資金風險。一是建立健全投融資管理制度,落實好事前規劃。規范企業投資決策流程,成立人員構成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委員會,對重大項目投資進行科學評估,對投資的融資來源進行科學安排,提前預測融資風險進行合理的審視,并制定對應的風險控制對策,決策出符合企業自身需求的、最優的融資方案。二是加強資金管控,防范事中資金風險。在重大融資計劃確定后,嚴格按照“權責清晰、有效制衡”的原則,確定好董事會、經營層、財務審計等職能部門各自責任,嚴格執行融資計劃并落實到位。三是改革融資績效激勵體制,對拓展企業融資渠道、落實融資方案做出重大貢獻的個人及集體進行績效激勵,充分發揮績效導向作用。
(五)加強人才培養,更新融資理念。一是開展人才梯隊建設,保證人才儲備,激發創造活力。如通過抽調企業各個部門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的骨干成立融資方案專班小組,小組成員充分應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對融資方案作出專業的、獨立的職業判斷。二是學習培訓常態化,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建立融資團隊的定期培訓機制,加強企業融資團隊與銀行、券商、基金、財富管理機構等企業的交流互動,提高融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及職業道德。三是強化融資團隊運作,充分掌握各項融資工具的特點和使用方式,構建多層次、多領域、多渠道的創新融資管理體系,增強融資保障能力,防范企業財務風險。
地方國有資本運營企業融資管理工作必須牢牢抓住資本運營改革的主線,破除傳統國有企業融資管理存在的問題,創新融資管理機制體制,科學做好融資計劃,拓寬融資渠道,管控融資風險,充分發揮地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平臺作用,通過整合區域資源,優化地方國有資本投向,向政策導向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促進地方國有資本的合理流動,推動地方國有經濟的布局優化及結構調整,不斷提高地方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更好服務發展戰略需要,壯大國有經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