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震杰 中興海陸工程有限公司
企業在進行經濟財務的工作時,相關的工作部門一般是以文件的形式來記錄、整理對應的工作信息;這些被記錄下來的信息一般就是企業會計的原始憑證。但由于實際操作中財務部門同業務部門之間的差異,導致同一業務在不同部門間的記錄信息不同;因而許多的記錄都相互不一致。而通過信息的集中整合,在信息記錄不統一的現象可以得到消除,進而實現會計數據的統一協調。業務部門在輸入了業務信息以后,可以通過信息系統來自動地生成企業集團的完整的會計信息。財務會計信息自動生成以后,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相互對應;實現了財務和業務信息同步統一,可以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少會計業務量的目的。
財務管理的堅實基礎就是對會計數據的集中計算,通過數據的集中計算可以確保會計數據信息同財務管理功能的相互共享。這種模式運用于各業務系統以及建立結算應用之間的信息數據連接,可以實現對業務流程的整合管理、實現業務系統與結算系統之間的流程連接;可以有效促進企業平臺的信息整合,從而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
隨著當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固有的會計模式也在不斷地受到新的沖擊和挑戰。所以許多企業集團都會選擇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來重新地設計和調整財務會計的模式,利用集中計算模式來管理平臺、實現對子公司的管控。所以在近些年來,我國國內的企業會計集中核算工作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財會的集中核算以及會計的信息化使用、金融業務平臺整合建設都得到了有序的推進。以往的會計分布式計算模式存在信息傳遞較慢、各部門或子公司之間的會計口徑不一致,不能全面、高效地滿足高速的會計要求;并且會計的核算內容容易出現不完整的現象,不能滿足集團企業現代化和科學化管理的需求。
集中核算方式是將企業集團當做結算的主體,各級部門的會計信息不是單獨生成的;而是通過信息系統來收集整個企業集團的賬簿記錄,這樣可以大大地減少會計信息生成所需要的中間程序。厘清了會計信息于集中整理之間的邏輯關系,可以增強集團企業掌握自家子公司運營和監控財務狀況的能力。
一般企業的會計集中核算體系包括了三個部分:計算層、管理層以及決策層。在這三個層面上,會計層是將管理層、決策層作為基礎和前提,進而為后者的決策管理提供基本且全面的會計信息。會計管理層主要是采用預算管理以及績效評估的方法來實現對于企業成本、資金以及資產的管理。財務決策層是把從管理層、會計層兩方面獲得的財務數據、會計信息作為決策基礎的。
1.確保信息真實性,提高工作的效率
第一個優點是可以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增強會計的業務質量。會計信息是在企業經營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相關數據,按照企業所規定的會計執行方法以及制度,會計部門需要將企業在各種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數據處理加工成為有利于企業管理者做出決定的財務信息或者經濟信息。會計信息為企業經濟的運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企業經濟的穩定發展要求企業的會計信息與客觀事實一致,因而對于會計信息的最主要要求就是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企業采用集中計算的制度實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會計信息的準確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這一制度的執行大大地減少了數據系統的計算程序步驟,各員工和各部門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提高資金運用效率
會計集中核算模式的實施促進了企業對于會計部門績效的監督管理,使會計部門能夠更好地開展會計核算的工作。這種核算模式有效地打破了以往企業運營中的低效的會計核算模式,這種模式下的企業的資金支出都是從會計部門轉賬,會計部門有權對于資金項目的運用進行仔細的監督和完善的檢查。這樣的核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企業集團各部門嚴格按照法規來開展本部門的業務,能夠有效地彌補企業在財務會計監督方面存在的缺陷。集中核算模式讓企業的會計部門掌握企業內部的所有的資金收入和支出的監督權力,確保所有的資金項目都可以在會計部門的控制下穩定地按預算來執行,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企業內部資金的使用效率。
3.助力實施內部的全面控制
會計部門對于各部門的財務實行統一監督,在項目的預算、執行過程中進行監督和資金支出的控制;在項目執行后進行跟蹤,比如會計人員在進行結算項目的清算工作時應認真研究支出項目的原始憑據和相關的支出市值。在實際審核中,為避免人為的干擾,所有審核通過的賬目將會被直接轉給企業的會計部門;通過電腦來動態控制和監督企業內部的資金收入和支出情況,確保對于風險的嚴格把控。
1.影響部門管理的有效性
目前企業實行集中核算制度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會計核算以及財務管理之間聯系的不足。雖然企業都擁有自己的財務管理部門,但會計業務是由會計部門來實行的;這種措施可能會導致企業財務管理效率降低。這樣不僅影響了企業財務管理的有效性,還降低了企業內部會計管理的質量。并且因為企業內部的會計部門缺少專業的出納和會計,所以會計業務不能得到有效的約束;這不利于企業在復雜的經濟市場上的長遠發展。
2.責任的主體不明確,審計更困難
企業在實行集中計算方式時,會計核算的業務執行者同政策的決定者完全分離。會計監督和財務審批的分離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會計監督權和會計權的傾斜,導致責任主體的變化。會計的責任歸屬方面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一旦出現會計處理錯誤、企業會計信息不真實或違反經濟法律規則的情況發生時,會計部門不能有效地確定雙方的責任;這就會導致會計部門同企業其他部門之間出現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不利于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3.監督的有效性發揮不好
企業在實行集中核算制度后,一般是一名會計來負責多個部門的財務賬目。企業的結算員在記賬后將資金明細提交會計部門,會計部人員再將項目輸入電腦。但是會計中心只負責會計的電算化工作,對于企業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以及各部門的運營并不了解。會計部門雖然能將企業的賬目清晰、完善地記錄在電腦上,但做不到全面考慮到各部門經濟活動的具體情況;不能將預算、監督和審計納入會計核算之中,這直接影響到了企業內部的監督效果,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密切的聯系。
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會計信息化的推進有助于提高企業的會計集中計算和管理水平。企業在集中計算后提取有價值的會計信息,通過數據分析來為企業管理者提供相關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圖表。信息系統的運用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數據分析和利用能力,提高企業的財務信息化管理水平,管理層的運營效率和決策效率。在集中核算模式的基礎下,信息平臺的建設不僅需要著眼于現有的財務報告,還要展望于集中計算的運行模式。針對企業的資本結構、資金預算、盈利能力以及財務風險和成本管理進行持續深入、實時動態的分析,并將可靠有效的信息實時地傳遞給信息用戶。信息系統的應用擴大決策的迅速性和正確性,為企業的科學、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數據、信息支持。
以信息化管理為基礎的規范的會計處理程序包括了會計處理、集中結算、報告等幾個程序。為了確保企業內部項目參與部門的會計處理的一致性和迅速性,管理者需要在集中計算的信息系統中設定嚴格的業務規則,來確保會計部門內有關于資金使用制度規則的一致性。對于企業會計部門在物資采購過程中所產生的資金項目,信息系統應詳細記錄整個項目的過程,并記錄項目的資金使用情況。企業在編制會計賬目的報表時,要統一報表的編制過程。不僅是要統一會計報表的編制,還需要統一管理層 報告的編制。按照會計集中核算模式的要求,企業也要對于信息系統的管理權限進行分類;企業應當根據不同的項目主體、財務數據,來設置不同主體對應的不同管理權限。
會計的集中核算模式同企業的長遠發展和經濟利益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這種模式解決了企業集團和分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等、不符合的問題,發揮出了促進企業高效發展的作用。與此同時,信息系統在會計制度的應用中也有非常顯著的作用。二者運用得當不僅可以制約企業內部的違法行為,還能夠為企業提供有利于建設有效財務管理體系的條件。這種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企業一定的優勢,但卻也是一把雙刃劍,也存在一定的缺點。企業需要加強這些優點,對缺點進行改進;使會計核算集中起來,最大化發揮出會計核算模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