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園 華電(沙縣)能源有限公司
隨著企業內部財務信息、人力信息與生產經營信息的逐漸增多,依靠人為數據搜集、核算的信息管理模式已經過于落后,無法滿足企業數據信息化系統建設的要求。基于此,在企業人力資源績效管理過程中,相關管理部門要從信息搜集、數據分類、有價值信息提取與建模等方面著手,搭建具有多元組織架構的協同化信息平臺,革新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模式,從而實現海量數據信息處理、分析與管理質量的提升。
在我國大數據處理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快速發展情況下,不同企業主體開始在數據信息搜集、挖掘、分析與存儲過程中,通過人力資源信息組織、管理架構等的不斷優化與創新,對不同部門人力資源績效信息進行模塊化分類,將其分為個人基本數據信息、行為數據信息、關系數據信息等,來保證人力資源數據、崗位績效數據、人才培訓數據等的規范管理。其中廣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李越恒指出,依托大數據技術搭建“人才雷達”系統,進行云端服務器中海量數據信息的定向挖掘、分析與存儲,可以在短時間內搜索到企業需要的人力資源信息、財務核算信息,繪制出不同專業人才的“大數據畫像”,并為企業管理人員提出一套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方案。
因此,互聯網大數據環境下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創新,是對傳統部門化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改革創新,其針對大數據信息的海量性、多樣性與真實性等特征,加強對網絡數據庫、服務器中人力資源信息的檢索,對多方面數據進行全面量化參考,使基層員工人力資源績效數據的管理更加可感、規范,進而完成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績效的扁平化、垂直化管理。
傳統企業人力資源績效管理,主要將員工工作潛力、工作任務或價值達成情況進行分開考核,這一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為核算與考評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無法在一定時間段內對企業人才成長軌跡、能力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由此也就造成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高成本、低效率。所以利用大數據及云計算網絡平臺,對企業員工的任務執行情況、工作績效展開考評與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重要意義:1.優化企業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組織框架。大數據網絡人力資源績效管理,主要通過扁平化的數據分類、重要信息挖掘與存儲,打破不同部門或層級的信息溝通、共享限制,從而有效保證企業中有價值人力資源績效數據的篩選、分析與存儲,提升數據信息檢索、共享傳輸與管理的效率。2.依托大數據強化多主體交互、挖掘人力資源潛力。在使用大數據信息平臺,對企業人力資源績效、員工凝聚力進行管理過程中,可以通過引入網絡績效評價與管理系統,對基層員工工作表現作出針對性評定,員工也可以在網絡中向管理部分反饋問題,總結自身工作存在的優勢與不足。因此利用大數據網絡績效管理平臺,不僅能夠幫助企業管理者,掌握員工在一定時期內的績效數據,而且能形成管理部門、員工之間的交流互動,挖掘人力資源內在工作潛力,促進企業生產經營中經濟效益的提高。3.海量非量化數據信息的整合,為人才專業技能培訓、職業發展規劃提供指導。首先大數據平臺作為非量化、無規律數據資源的存儲平臺,其可以針對企業管理者不同的數據檢索、分析需求,進行海量數據資源的篩選、整合與挖掘。之后企業相關管理部門利用人力資源技能、工作績效的數據信息,對員工身體健康、入職培訓、工作績效與能力等進行考核,并制定與其發展潛力相符合的技能培訓、工作安排計劃,因此大數據技術有利于企業員工數據的細化分析,也有利于企業作出正確的人力資源發展管理規劃。
當前企業人力資源專業技能、工作績效管理過程中,仍舊未建立起完善的績效考核與評價體系,各級管理部門、企業員工之間,仍舊缺乏有效的專業培訓、績效評價溝通協調,由此使得人力資源績效考評與管理過于形式化。其一,企業領導與管理部門不重視大數據技術,多數企業主要使用人為財務核算、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對某一時間段內員工任務執行狀況、工作績效等進行分析,忽視對基層員工工作態度、成長潛力等的績效反饋與評價,所以企業績效管理無法反映真實的工作績效狀況。其二,某些企業制定的績效指標,與實際生產經營狀況相脫離,不同企業管理部門之間,難以形成數據信息的協調與共享,因此其也對企業后續的經營發展戰略產生負面影響。
企業人力資源績效考核與評價,關系到企業生產經營水平、員工工作積極性等,也對企業人力資源專業技能掌握、創新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但當下部分企業在人力資源績效考核中,過于注重對不同部門工作效益、經營利潤等數據的挖掘,忽視企業員工潛在價值、技能培訓、工資水平的了解,也沒有對員工實際工作績效作出數據挖掘,這使得企業領導在經營決策管理、員工工作失誤等的處理中,不能充分對各部門報表具有清楚的認知,從而造成人力資源績效考核的不客觀、不準確。
企業領導或管理部門對人力資源績效的考評,不應只注重員工任務或產品生產的完成情況,還要從復合型人力資源績效數據的搜集、分析與評價方面著手,對基層人員不同階段專業技能、工作成果作出評價,才能保證企業績效制度與薪酬的協調。但當下人力資源績效的考評過于程式化、陳舊化,如領導通常在每月、每季度或每年的時間點,進行企業人力資源績效要素考評,考評方式以管理部門材料總結、領導評價為主,既不能對海量大數據資源做到充分利用,也不能對企業員工作出全面性的人力資源績效評價。
現階段多數企業通常更加重視財務資金、經濟效益等的核算,而在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制度建設方面,仍舊存在一系列不恰當或有待完善之處。因此在大數據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形勢下,企業領導或管理部門要根據自身生產經營狀況,制定一系列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制度,對不同部門員工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工作績效等作出規范,一方面引導員工積極配合管理部門,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績效目標,另一方面加強對人力資源的企業文化教育,提高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的績效意識、敬業精神,才能夠有效推動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績效的平穩快速發展。
大數據信息處理與分析背景下,企業開展的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工作,要以目標責任作為員工績效管理與評價的指導,搜集企業內部局域網的人力資源數據信息,對不同生產建設項目、員工工作績效進行評定,以保證企業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全面性、真實性與實用性。首先要針對某一階段的項目工作任務,設置具有目標導向的責任書,對不同基層人員的工作任務、工作時間、薪酬成本等作出規定。之后根據企業項目或產品生產工作的開展狀況,分析企業員工的工作績效、工作時長與生產產品質量等數據,對企業項目建設的人力資源成本、經濟效益等進行比較,對不符合職業技能要求的員工展開培訓與教育,才能真正開發基層人員的內在潛力、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企業項目開展、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經濟利益。
大數據時代下企業人力資源績效的管理,要通過網絡績效管理平臺的建設,對企業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的多方面情況進行了解,以更好指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首先企業管理部門應通過網絡管理平臺,對各單位人力資源績效數據進行分類、處理與存儲,通常大數據資源存儲于后臺服務器中,以便于領導對員工工作績效信息的檢索與調用。其次,企業可以針對財務部門、生產決策部門、人力資源部門等搜集的數據信息,進行不同項目開展中基層人員考核要素的分析,包括企業人員性別、年齡、學歷、工作經驗等基本情況的監管,以及員工出勤率、工作流動、工作技能熟練度等大數據的考核評價,以此來判定人力資源未來工作績效的發展趨勢。
大數據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績效的管理,要摒棄傳統以企業管理部門為主導的管理模式,通過引入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管理平臺,革新財務部門、人力資源部門等人為核算的數據整合方案,才能推動人力資源績效數據的融合與協同管理。因此企業在大數據化、信息化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模式的建設中,要不斷完善績效管理制度,科學合理地運用人力資源薪酬成本、工作績效、經濟效益等數據,對人力資源績效數據進行分類管理、考核評價,有效提升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客觀性、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