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津 淮北礦業股份公司財務部
近年來,國家為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支持煤炭企業經濟結構性改革和穩定增長,促進全球疫情情況下企業健康發展,每年對煤炭企業提供多項目多渠道的財政資金支持。以本文作者所在的淮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為“淮北礦業”)為例,取得的財政補助資金項目主要包括:
(一)國家下撥涉及煤礦安全的專項資金。如中央煤礦安全改造財政補助項目、煤礦重大災害治理示范工程財政補助項目、中央安全生產預防及應急專項資金財政補助項目等。
(二)鼓勵企業研發及科研投入的專項資金。如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財政補助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財政補助項目、省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高新技術企業獎勵、知識產權專利補助等。
(三)去產能及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財政專項資金。如煤礦去產能職工分流安置專項獎補資金、“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專項資金、廉租住房、棚戶區改造國補資金等。
(四)穩定就業及職業教育專項補貼。如困難企業穩崗補助補貼、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補貼、職業教育專項經費等。
(五)國有資本收益及相關稅費返還。如省屬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項目、資源稅返還、增值稅退稅、財政貸款貼息、退城進區土地收儲返還等。
(六)其他專項獎補資金。如制造強省專項獎補資金、煤礦瓦斯綜合利用補貼等。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政府補助》等有關規定,財政補助的無償性決定了其最終計入損益而不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其會計處理常用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總額法,將財政補助全額確認為收益;第二種是凈額法,將財政補助作為相關資產賬面價值或所補償費用的抵減。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財政補助,要按照經濟業務實質,計入其他收益或沖減相關成本費用。而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財政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1]。煤炭企業要區分收到的財政補助資金性質,按照會計準則相關規定,進行規范的會計核算處理。
淮北礦業通過多年探索實踐,在財政補助項目的會計核算上,特別是對煤礦安全改造財政資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財政資金、去產能獎補財政資金等重要項目,創新形成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會計核算框架體系,既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符合各級政府部門財政檢查、績效評價及審計要求,又實現企業政策利用效益最大化,在煤炭行業內具有一定示范效應。下面分資金項目類別具體說明:
包括中央煤礦安全改造財政補助項目、煤礦災害治理示范工程財政補助項目、應急專項資金項目等。例如,2020年6月,淮北礦業收到下屬許疃礦煤礦安全改造項目中央財政資金300萬元,該項目企業需配套資金700萬元,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1.按照財政資金項目“專戶存儲、專賬核算、專項使用”的原則,首先在集團公司及下屬各礦均開設“財政補助資金專戶”。
(1)收到中央財政資金時,集團本部作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財政專戶 300萬元
貸:專項應付款—中央煤礦安全改造項目300萬元
(2)同時,按照項目性質及實施單位下撥資金到許疃礦
借:專項應付款—中央煤礦安全改造項目300萬元
貸:銀行存款—財政專戶 300萬元
2.許疃礦收到中央財政資金時,區分“國撥資金”及“自籌資金”作:
借:銀行存款—財政專戶 300萬元
貸:專項應付款—中央煤礦安全改造財政補助項目(國撥資金)300萬元
煤礦按照財政資金專項使用原則,平時選擇“直接支付”或“委托支付”方式,嚴格依據項目國撥資金預算使用范圍支付專戶資金。其中:“直接支付”方式是項目實施煤礦直接支付到指定項目供應商或工程承包單位的方式;“委托支付”方式是在實行集團供應部門統一集中采購物資模式下,由集團供應部門出具“付款委托書”,項目實施煤礦受托支付財政專戶資金到指定供應商的方式。采取以上兩種支付方式避免了財政專戶資金流向不清晰的弊端,可以滿足各項財政檢查要求。
借:應付賬款—**供應商(工程承包單位)或
內部往來—集團供應部門 300萬元
貸:銀行存款—財政專戶 300萬元
3.由于安全改造等財政資金項目相關配套自籌資金均列支企業安全費用,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淮礦財〔2010〕34號)規定:“企業使用提取的安全費用形成固定資產的,要按照形成固定資產的成本沖減專項儲備,并且確認同樣金額的累計折舊。”[2],即安全生產費形成固定資產一次須將折舊提完,因此對此類項目的財政資金核算,無論是與資產相關的補助或與收益相關的補助,均于項目完工后計入“其他收益”會計科目,屬于后補助資金的直接確認為當期損益。
許疃礦在該安全改造項目完工后作:
借:專項應付款—中央煤礦安全改造項目(國撥資金)
300萬元
貸:其他收益 300萬元
4.項目實施單位在項目配套資金未歸集到銀行存款專戶的情況下,將在“在建工程、生產成本、專項儲備”等會計科目列支的項目配套資金,通過“專項應付款”會計科目過渡核算,全面反映財政補助項目整體資金的來源與去向。例如,許疃礦安全改造項目配套資金700萬元同時列支企業“重大安措”專項資金計劃,配套資金核算需作以下會計分錄:
(1)借:專項應付款—中央煤礦安全改造項目(配套資金)700萬元
貸:應付賬款—**供應商或工程承包單位700萬元
(2)借:在建工程—重大安措(許疃礦)700萬元
貸:專項應付款—中央煤礦安全改造項目(配套資金)700萬元
綜上所述,淮北礦業對安全改造等財政資金的核算,無論集團本部、下屬煤礦賬務處理均是閉合的,遵循了會計準則的相關原則,實現了財政補助資金項目專戶管理、流向清晰、規范核算,充分滿足各級政府部門財政檢查、績效評價及審計要求。
企業通常通過“研發支出”會計科目進行明細核算,既符合財政補助資金專賬核算要求,又可以充分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為例。2020年10月,淮北礦業收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財政補助項目(項目具體名稱:兩淮礦區煤層群開采條件下煤層氣抽采示范工程)中央財政資金600萬元,另企業需配套資金2 400萬元,假定均為集團下屬蘆嶺煤礦瓦斯抽采項目。其中:中央財政資金包括材料費350萬元、測試化驗加工費200萬元、燃料動力費50萬元,企業配套資金包括材料費1 400萬元、測試化驗加工費800萬元、燃料動力費200萬元。2019年8月,國家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專題會議上強調:“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決策部署。”[3]科技重大專項項目作為國家科技領域至關重要的戰略性任務,目前也是煤炭行業部分企業承擔的唯一國家級科研項目。因此做好此項目資金管理及會計核算工作,不僅可為企業帶來一定經濟收益,同時能夠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本身也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
依據財政部、科技部、國家發革委關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民口)資金管理辦法》(財科教〔2017〕74 號)等相關文件規定,淮北礦業制定了《關于重大專項示范工程項目會計處理事項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技重大專項示范工程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關規定,結合上述2020年項目相關會計處理列舉如下:
1.按照財政資金項目專賬核算的要求,收到中央重大專項財政補助資金時,集團本部作:
借:銀行存款 600萬元
貸:專項應付款—科技重大專項 600萬元
2.由于2020年度財政資金到位較晚,屬于財科教〔2017〕74號文第四條規定的“財政支持方式為后補助方式”,按照要求由于該項目企業資金前期已墊支,集團不再下撥專項資金到蘆嶺礦,由本部在項目完工后直接確認為當期損益。
借:專項應付款—科技重大專項 600萬元
貸:其他收益 600萬元
3.蘆嶺礦嚴格按照重大專項項目國撥、自籌資金預算使用范圍,通過“研發支出”會計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1)借:研發支出—科技重大專項(國撥資金)—費用化支出—材料費350萬元、測試化驗加工費200萬元、燃料動力費50萬元
借:研發支出—科技重大專項(自籌資金)—費用化支出—材料費1 400萬元、測試化驗加工費800萬元、燃料動力費200萬元
貸:原材料、應付賬款、內部往來—集團公司等 3 000萬元
(2)本月末,將在研發支出科目歸集的費用化支出金額轉入管理費用會計科目。
借:管理費用—研發費用 3 000萬元
貸:研發支出—科技重大專項(國撥資金)—費用化支出—各明細科目 600萬元
貸:研發支出—科技重大專項(自籌資金)—費用化支出—各明細科目 2400萬元
通過以上會計規范核算,企業不僅獲得重大專項財政補助資金項目收益600萬元,同時依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關于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119號)等規定,可取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收益562.50萬元(即3 000萬元×75%×25%,假定所得稅加計扣除比例為75%,稅率為25%),企業實現了經濟效益雙贏。
以去產能職工分流安置專項獎補資金為例。企業根據財政部《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財建〔2016〕253號)、《規范“三去一降一補”有關業務的會計處理規定》(財會〔2016〕17號)等規定,設立銀行專用賬戶,嚴格按照“為退養職工按規定需繳納的職工養老、醫療、工傷保險及基本生活費”等五項規定使用范圍,進行專戶資金支出。
1.收到去產能中央財政資金1 000萬元時,集團本部作:
借:銀行存款—財政補助資金專戶 1 000萬元
貸:專項應付款—去產能獎補資金 1 000萬元
2.下屬海孜煤礦等去產能礦井按規定支付已由集團統籌的養老保險費欠款,集團本部作:
借:應付職工薪酬—養老保險費 1 000萬元
貸:銀行存款—財政補助資金專戶 1 000萬元
同時按財會〔2016〕17號文規定,將屬于確定完成任務所取得的專項獎補資金金額作:
借:專項應付款—去產能獎補資金 1 000萬元
貸:營業外收入 1 000萬元
以上會計核算實現了集團整體統籌使用專戶資金,做到專款專用,可以充分滿足各級政府部門財政清算、績效評價及審計要求。
重點是困難企業穩崗補貼等項目,由于此類財政補助多為費用化后補助方式,按照政府補助會計準則相關規定,屬于“補償企業已實際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取得時要計入當期損益”,在收到財政資金時,可直接確認計入“營業外收入”會計科目。
1.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項目,淮北礦業嚴格按照《安徽省省屬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皖國資預算〔2013〕116號)等規定,分項目實行單獨建賬、專款專用。在收到資本性預算資金時,作為國有獨資企業暫列“資本公積”科目,以后根據需要轉為國有實收資本;在收到費用性預算資金時,根據政府補助會計準則規定確認為當期“其他收益”或“營業外收入”。
2.對資源稅返還、增值稅退稅等相關稅費返還項目,淮北礦業按照準則規定確認為“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計入當期“其他收益”科目;對財政貸款貼息項目,按照準則規定采用凈額法核算,直接沖減當期財務費用。
對于以上未列舉的其他專項獎補資金項目,由于金額較低,企業通常區分不同類型,嚴格按照準則規定進行個性化的會計處理。
目前煤炭企業正處在國家確定“碳達峰、碳中和”愿景目標實施的轉型發展關鍵期,能源革命勢在必行。財政補助資金的大力支持,不僅幫助企業降本增效、降壓減負,更發揮了財政資金的引領示范作用,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對財政補助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和困惑,特提出以下建議:
由于各級政府部門對財政補助項目專戶管理、專項核算、專款專用的檢查要求,企業需要設立多個財政補助項目專用銀行賬戶,無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建議允許企業對金額較低的財政補助項目不再設立專用銀行賬戶,只要會計核算規范清晰即符合相關要求。減輕企業資金管理及會計核算復雜性壓力。
由于現實中存在煤炭企業獲得的財政補助項目,既屬于國家級科研項目,又是企業自身安全費用項目,如果企業在會計核算上只列入研發費用,就會減少安全費用使用金額,無法達到政府安監部門對安全投入的檢查要求。建議允許企業對研發項目與安全費用項目交叉部分,在會計核算上直接列入“研發支出”,同時通過統計臺賬列支安全費用,保證安全投入不減少,降低會計核算復雜性。
對去產能獎補資金,建議允許企業列支去產能礦井在職傷病亡遺屬生活補貼、工亡遺屬生活待遇,及礦井停止生產至完全關閉期間人員薪酬、異地就業人員差旅費、住勤補助等費用;對三供一業資金,建議允許企業列支新建燃氣、供水管道改造工程費用及物業移交相關過渡費補貼等。
減稅降費是降低企業沉重包袱的最直接方式,具有立竿見影效果。建議將符合煤炭企業投入特點,但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土地塌陷征遷補償費等實行定率抵扣,并計入增值稅的抵扣范圍,以降低企業相關稅負;建議對疫情期間煤炭企業減免緩繳納社會保險費等相關政策繼續延長適用期限,同時要將對中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擴大到大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