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賢 陜西秦農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通過對市場定位深化機制改革的堅持可以促進農村金融經濟的發展以及實現產品的升級,從而推動實體經濟與服務共同發展,并且使其有效結合,繼而為農村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在農村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增長期間,相關部門必須要精準分析農村經濟,并且要找準農村經濟的市場定位,進而使農村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得以擴大,使客戶的滿意度得以提升。相關部門要對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建設水平進行充分保障,從而對農村產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解決。通過對農村金融機構服務,從而使農村實體經濟得以高速發展,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從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進行分析,技術、資本、土地與勞動力是維持國家經濟發展的四大要素。資本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資金與資本存在一定差異,資本主要是指生產過程中所用的生產要素,其中包含生產設備、資金、廠房等。而資金僅僅是資本的一部分,但是資本通常是由資金轉換的。若是企業資金不足,那么其就無法開展生產活動,而人們一般將生產有形產品的生產部門與企業稱為實體經濟。所以若是企業缺乏資金、缺乏生產設備那么實體經濟必然得不到發展。而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可以對三農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進行充分解決。農村實體經濟企業可以通過金融機構獲取更多的資金,從而使自身的生產規模得以擴大,進而積累更多的資本,促進自身持續健康發展。
技術對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其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內生經濟增長學派將技術看作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從內生增長理論的角度來看,經濟在一段發展過后往往會歸于穩定。只有技術創新才可以對此種狀態予以打破,從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因此,技術創新對于經濟發展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發展是通過對生產要素的生產效率予以提升而得以實現的。當技術不變的情形下,存在邊際報酬遞減規律,資本與勞動力間會存在一個最優匹配。當達到此匹配點時,資本或勞動力的增加,不僅不會對生產效率進行提升,反而會使其降低,而技術創新可以使勞動力與資本的生產效率都得以提升。在當前農村金融機構服務發展的背景下,農村經濟水平相對較低,而且技術創新資金消耗極為嚴重,所以農村企業與農民無法對技術創新花費予以承擔。但是農村金融機構可以為農村企業以及農民提供資金支持,幫助其推動技術創新。
在推進農村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增長期間,相關部門首先要將市場定位作為其經濟發展的導向,在推動以及支持三農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家庭農場、農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服務態度予以提升。針對當前農村實體經濟存在的信貸產品可靠性缺失的問題,積極對農村消費貸款、農村產權抵押貸款等產品的創新力度予以提升,要對現代農村建設予以大力的支持,進而幫助農村居民提高自身的消費能力。與此同時,在對信貸產品服務進行開發期間,相關企業以及部門要堅持大零售、大營銷與綜合發展服務的理念,要以客戶的實際需求作為中心,政府要加強社區銀行建設的力度,對傳統銀行業的建設模式進行積極轉變,積極將農村居民生活與金融服務領域進行掛鉤,從而保障金融產品可以符合農村居民的實際需求。
在以往,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水平較低。所以政府必須要提高對農村金融機構服務的引導與支持,通過小微企業、三農企業與公共服務業的完善以及不斷發展,從而推動農村實體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三農領域存在較高的風險,并且需要較大的成本投入,從而與金融機構的目標產生本質上的矛盾。因此,若僅僅依靠市場進行自我調節,那么必然會使馬太效應的影響得以擴大。因此在對農村金融服務建設進行推動過程中,必須要將政府的調節功能進行充分發揮。首先要將政府對三農服務融資的管理水平予以加強。政府以及金融機構可以向農村居民發放小額信貸,從而使農村居民的收費壓力得以大力緩解。并且要對惠農利民的政策進行積極制定與出臺,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構建期間要將財政資金杠桿的調節功能進行充分發揮,確保金融機構辦人事、辦實事。從信貸規模角度來說,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通過保障金融機構具備充足的資金,并且與其共同承擔風險,可以使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的信心得以有效提升。但是依然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在對自身調節功能進行發揮時,其應該發揮引導作用,而不是對市場進行主導,從而才可以對資源的合理化配置予以促進。政府的主要職責是根據相關的制度或制定相關政策對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予以鼓勵,從而大力推動市場機制的高速發展,保障農村實體經濟得以持續健康發展。其次,政府在引導農村金融服務薄弱環節時,要加強對引導秩序的重視,而不是過度的依賴。否則極容易使農村金融機構對財政依賴程度過強,這樣不僅會使金融財政的壓力有所加重,還會對市場的穩定發展造成不良影響。最后,要對政策安排予以強化。對政策安排進行強化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推動自身的發展,只有對農村金融機構服務的激勵得以加強,才可以使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的自主性得以提升。
在當前農村金融機構的經營領域主要分為非農領域與三農領域。一般來說,農村金融機構服務的優勢就是三農金融。通過對農村金融機構服務體制轉變的積極推動,對啟動組建程序的標準予以提升,對于在短期內無法對準入條件予以實現的機構,應該對其經營發展意識進行積極轉變,對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金融機構運營理念予以建立以及完善,從而保障經濟體制改革進度越發完善,使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的水平以及能力得以提升,使經濟實體發展的建設工作有所加強。其次,要對農村金融機構服務的精準水平進行積極提高,要對服務意識的建設予以加強。只有對農村金融機構的資本進行不斷擴大,才可以使農村金融機構的實力得以有效提升,從而使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競爭力得以增強,進而可以使農村金融機構加強對三農工作的支持力度。農村金融機構在持續發展期間,必須要對三農產業的發展基礎與優勢條件予以明確,并且要對三農市場的精準定位予以強化,要對制度合理化發展進行有效保障,對科學的發展趨勢進行建立以及完善,從而保障金融機構對三農企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進而將金融實體經濟的主要作用進行充分發揮。
首先,農村金融機構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對農村信用社產權改革工作進行積極推進。針對畜牧區、農牧區增資擴股難度高的問題,政府以及相關部門要對職能導向考核制度予以建立,對三農村務考核指標進行建立以及完善,從而使農村金融機構的業務更加傾向三農產業,進而使農村金融機構人員的發展潛力以及動力得以有效提高。其次,在農村金融機構發展期間,必須要對各方政策的支持力度予以加強,通過政府職能部門與監管部門的充分協調與溝通,加強對金融機構資金支持與改革支持的力度。并且要對三農補償機制予以完善,對傳統農村的改造工作要進行持續加強,進而推動農村產業化得以加快,使農村產業的發展水平得以提升,使農村金融機構的增長效率得以促進。
綜上所述,農村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增長,可以使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得以加快,構建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并且可以使三農產業的發展得到更有力的支持,也可以推動實體經濟農村產業得以快速發展,可以使我國農村經濟得以持續穩定的提升,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