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賀 中國人民銀行銀川中心支行
互聯網金融是新時期發展下的必然經濟產物,它能夠立足于傳統的金融行業基礎上實多元化以及便捷化等,并為商業銀行創造出更多的發展路徑。而商業銀行作為傳統金融行業中的核心組成結構,它所包含的各種業務也都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和影響,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他們就必須要積極的探索和創新的發展路徑,業務上及時轉變,目的是滿足于用戶的需求和市場的發展。而且在新時期互聯網的作用下也應當將其科學地應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優化服務和產品質量。
和傳統的金融行業相比而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時間并不久,現如今主要是出現了第三方支付、P2P網貸、信息化金融機構、大數據金融以及眾籌等行業模式。互聯網金融它不僅僅是互聯網加上金融行業這么簡單,它主要是能夠結合信息化技術,在此其中和傳統的金融行業與業務有機融合,再創造出新的行業發展狀態。互聯網金融從出現到快速發展,雖然期間也存在著不同的問題,但能夠看出的是它為我國發展建設和人民的生活工作都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所以深受各行業與人民的歡迎與喜愛。早在2003年10月份的時候,支付寶推出,互聯網金融在那一期間受到國人關注,直到現在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必然需求,眾籌也給很多創業人員提供了發展的機會,P2P網貸也是一樣,可以解決人民的燃眉之急。從這里就能看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國家與政府也對此發布了一些政策法規和規范化要求,互聯網金融始終保持著一種飛速發展和規范化的趨勢,對整個人類的社會和經濟都會造成影響。
存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當中用于吸收公共存款的主要方式,受到影響主要是因為近些年出現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因為這種支付的方式在支付上比較便捷和靈活,所以受到了廣大人民的接受,也有大量的使用者。到2013年的時候,支付寶推出了余額寶,互聯網金融也開始對商業銀行傳統存款業務造成沖擊,接著是微信的零錢通和百度錢包等金融平臺的出現,這些不僅能夠為用戶提供支付,也能實現存款打賬和貸款業務,生活上也實現便捷,因此很多用戶開始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尤其是其中存在的存款業務,它和傳統的商業銀行相比而言利率更高,這樣一來傳統銀行中的用戶也都紛紛轉向第三方支付平臺。目前互聯網已經實現了全面化普及,網民的數量也以最快的速度增加,中國的網民整體趨勢呈現出的是年輕化,年齡基本上都是10—50歲之間,而90后更是高達50%左右,因為年輕人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很強,在看到互聯網帶給他們的便利性以后也都開始傾向于第三方支付平臺所提供的相關業務。盡管商業銀行也通過手機和電腦提供了業務平臺為用戶實時服務,但這也阻擋不了人們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依賴和信任。如果商業銀行再不從業務上做出創新與完善,那么勢必會被市場所淘汰。存款業務作為貸款和中間業務之間的載體,受到影響那么商業銀行甚至有可能出現破產的現象,這對于他們的發展十分不利[1]。
存款業務在商業銀行是傳統業務之一上文也有所提到,常年以來都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很大利潤,也幫助那些急用錢的用戶解決了很多問題。例如,人們想要買房或者是買車都可以到銀行通過貸款獲取資金。互聯網中的金融貸款業務出現之后,商業銀行中的存款業務受眾越來越少,從2013年開始互聯網金融的貸款交易額和交易數量一直在增加,當時就已經達到了1 060億元左右,到2020年的時候甚至已經接近了10 000億元。在此期間有些貸款的交易增長額甚至超過了100%,雖然近些年這種趨勢呈現出了下降,但其中的數據還是非常的龐大,與之相比而言商業銀行的貸款總額卻在直線式的下跌。就比方說P2P網貸他就是互聯網金融行業貸款所推出的主要業務,可以為一些中小型企業解決融資和投資以及破產等困難,適當的降低門檻并提高貸款成功率,逐漸成為人們青睞的業務類型。雖然近些年出現了很多P2P網貸的不良信息和事件,但國家對此也在一直加強政策法規上的約束,網絡貸款也走向了規范化的軌道,商業銀行中傳統貸款的業務發展將更加艱難。如何才能在網絡貸款這項業務基礎上商業銀行提高競爭能力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雖然他們已經在網絡貸款上推出了相關的產品,但因為各方面存在的缺陷還是無法滿足于用戶的需求,各種信譽和風險問題導致商業銀行的貸款無法及時追回。
中間業務指的是商業銀行幫助客戶辦理支付或者是其他的業務而收取手續費的綜合名稱,這也是傳統的金融機構獲得利潤的主要內容,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出現以后,這種商業銀行的業務也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從相關的數據調查中發現,2019年的時候除了銀行的支付機構以外處理網絡支付的業務數量已經達到了100 000億筆,金額達到了60億元,在此其中支付寶和騰訊等商務的市場占額和支付交易額最多。雖然說商業銀行也在銀行卡的使用上提高了宣傳力度和推出相關的優惠政策,但是這也阻擋不了第三方支付對他們的打擊。現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實現了全面普及,無論是十幾歲的孩子還是幾十歲的老人他們基本上人手一部手機還有下載了支付寶和微信等能夠支付和存錢的平臺。其實從2015年的時候支付寶的工作人員就已經到各地區推廣支付和收款碼,有很多銀行工作人員到店面宣傳POS機,因為不夠方便所以紛紛受到拒絕。生活繳費和網絡購物等發展趨勢影響下,商業銀行的業務正在一步步受到制約,而且那些第三方支付平臺他們還在不斷的推出新的產品和開發業務路徑,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始終都會存在[2]。
商業銀行他們應對互聯網金融存款業務必須要積極到改變模式,傳統的銀行現在已經無法維持線下存款和取款,面對年輕群體他們要追求的是靈活和便利。比方說可以和某些電子商務平臺合作,推出新的存款取款業務然后博取消費者的眼球。開展這種線上的業務能夠降低商業銀行的投資,借助于網絡大力優化金融服務,圍繞著用戶的需求,這才能與第三方支付有競爭力量。還有一點就是商業銀行他們必須保持自身的信譽,只有信譽得到保障消費者才會為此買單,商業銀行要注意到還是有很多用戶他們對銀行卡有著一定信任度和懷舊心理的,商業銀行可以在此基礎上優化功能和優惠政策,這勢必也能吸引一大批用戶。
商業銀行中的互聯網金融網絡貸款競爭非常激烈,其中存在的風險非常高,銀行必須要加強對貸款風險的預測和防控。就像那些 P2P網絡貸款業務他們有的因為技術上的不足而導致對那些貸款人員信用評估存在漏洞,這也是導致貸款金額無法收回的主要原因。商業銀行他們擁有的技術水平和信用體系都是常年以來積累的,在對不良貸款業務的評估和預測上相比于那些網絡貸款更強。發展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可以和一些成熟的金融平臺合作,共同加強金融風險的防控與預測,使用戶能夠放心的使用和貸款,也可以確保風險的基礎上降低貸款的門檻,以此來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現如今有很多的企業在對貸款業務辦理的時候還是會與那些傳統銀行合作,主要是因為商業銀行有著大量的信譽型客戶,兩者相合作的話由金融企業提供技術商業銀行提供信譽,這顯然能夠收到用戶的信任,從而增加業務量。
我們都知道互聯網金融中的第3方支付平臺他們能夠獲得今天的成就就是因為能夠提供的服務更加豐富,當消費者滿足以后他們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依賴和信任就會有所提高。商業銀行他們在和互聯網上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以后,用戶在辦理各種業務的時候將更加便利,比方說話費充值、火車機票訂購以及生活繳費等等。為了增強行業的競爭力,商業銀行自身也必須開發APP并面向全體用戶,這樣不僅可以滿足用戶對于金融業務的需求,也能使他們使用的時候更加便利。需要注意的是APP必須要不斷的升級與創新,否則用戶在使用的時候他們感覺到卡頓或者是業務滿足不了的時候也會失去使用興趣[3]。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給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帶來了不同層面上的沖擊,這也暴露出了商業銀行在各種業務上存在的缺陷。那么在新時期背景下商業銀行必須要正視自身的問題然后積極的進行創新與完善,從而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也能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