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艷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2015年在中央財經領導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的理念。供給側改革的本質是從提高質量出發,用改革的方法推進結構調整并確保各個要素能夠得到高效配置,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以此來提升生產效率,更好地發揮生產要素的職能作用,更好地滿足社會大眾的實際需求,最終推動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改革的本質角度來看,改革的本質目的是為了提高供給質量更好地滿足社會大眾的實際需求,并推動一個地區乃至國家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供給側改革的手段,是用改革的辦法來推進整個社會結構的有效調整,擴大供給,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確保供給結構對社會需求結構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新經濟常態下需要我們堅持供給側改革整體要求,對各個領域做出有效的調整,確保各個生產資源都能夠得到優化配置,發揮其應有的職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解決大學生思想行為問題,規范當代大學生日常行為的重要活動,顯然處于供給側結構調整的領域。對此就需要我們充分分析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活動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并從供給側改革角度入手,完善相應的改革路徑,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更好地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
高等教育的本質目的是為了培養那些更好適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和技能人才,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陣地。在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求相關教師必須明確高等教育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才,要準確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把握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問題。大學生是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職能作用。因此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之下,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進行有效的改革能夠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放置于課堂中心,真正的根據學生的需求開展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課程內容,確保學生更喜愛思想政治課程,并終身受用。
學生是知識內容的需求方,當代大學生對知識內容和知識的傳播方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現階段的實際需求,因此就需要按照供給側改革的實際要求,通過有效的改革和不斷提升供給質量,更好地滿足當代大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多樣化需求。學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主體,同時也是供給側改革的受益群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將供給側改革理念,充分應用其中能夠更好地提升教學的整體效益。通過有效的改革,能夠為社會上培養更具智力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要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通過有效的教育,提高知識的供給質量,不斷促進當代大學生思想進步和身心的全面發展,從宏觀上實現社會效益的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說白了就是人的工作,而思想政治課程又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公共必修課內容,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當代大學生主要以00后為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學校和學生對思想政治關注度不高,重視程度不高的現象,甚至存在反感,對此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部門必須對教學內容作出有效的調整。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并不只是單方面的理論知識的傳授,而是通過傳授理論知識和相關的方法,能夠更好地武裝學生的頭腦,幫助學生緊跟時代發展,轉變當代大學生的傳統認知,革新生活理念。
目前在大多數的高等院校當中,所使用的思想政治教材主要由國家統一編定,教材結構較為完整,結構相對較為嚴謹,包含了豐富的教學內容。但是很多教材并沒有更新換代,教材當中的很多內容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我們應該承認當前高校所使用的思想政治教材與思想課程之間,高校與高中思想課程之間的內容存在重復的現象,并且很多教學內容比較陳舊,長時間沒有更新換代。重復多次的教學會使得當代大學生在課堂上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學不學習沒什么兩樣,會降低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興趣,影響到整體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現階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主要依靠教材開展教學。在課堂上向學生所傳授的知識都是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的內容。就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來看,其中不乏存在很多積極正能量的主題教育,但困難的是如何將這些主題教育激活,更加生動形象,就成為當前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者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題。任何知識都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所以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需要教師能夠結合不同學生、不同群體的實際需求制定針對性差異性的教學方案。但是現實的教學環節與實際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很多教學內容大多由于受到教學時間的限制,無法進行拓展,無法進行有效的創新,教學方法比較純正,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現階段課堂教學依然是思想政治教學的主要方式,在傳播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時代尤其是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深入應用大背景下,各種信息的傳播方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新型媒體的出現,給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將傳統的學習渠道和新興學習渠道有效結合,能夠實現,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但從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情況來看,普遍表現為新型教學手段應用不足,主要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供給側改革涉及到的內容多種多樣,即包含了手段,更包含了認知和思維,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能夠從教育理念革新,豐富教學手段等諸多角度入手。在改革教育理念背景下,要充分發揮每一名大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供給側改革的前提,同時也是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要真正將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全面育人應用到思想政治教學活動當中,幫助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當中能夠形成有效的合力,提升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在今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思想政治的理論之間的聯系,通過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各種思想政治信息,結合各種案例時事熱點和生活實際,結合現實問題,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困惑。通過針對性的案例分析,能夠更好地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引導當代大學生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把握時代脈絡,并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獲得啟迪。教師需要對各種高質量精準的教學內容做出有效的調整,要提供高質量的教學內容,要以學生的喜歡認同為出發,保證思想政治教學更加具有人情味,更加接地氣,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改革過程中,尤其是供給側改革過程中,教師的一舉一動以及專業素質都會對最終的改革成效產生最直接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和教學的引導者,同時又作為教學內容的供給方,不僅要具備豐富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完善的知識框架,更要具備沉著應對的意識,既能夠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傳播正能量的內容,又能夠以各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該認真貫徹高校培養什么人才,為誰培養人才,怎樣培養人才的重任,要履行好一名思想政治應有的義務和職責,擔當起思想教育和教書育人的使命,注重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以此來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發展。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同樣具有供求和需求之間的相互轉換。在供給側改革大背景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人員充分認識到教學內容陳舊與當代大學生思想認知不相符的問題,進一步對教學混亂問題作出有效的調整,明確最佳的教學手段,實現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高效供給,高質量供給,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實現精準供給,以此來調整傳統的教學手段,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有效解決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過程所存在的諸多問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