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霞 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穆村鎮人民政府
現階段,鄉鎮政府的核心發展方式就是實現以工促農,還要逐步推動鄉鎮經濟升級、轉型發展。這種現代化的經濟發展形式與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存在較大的差異,鄉鎮政府部門的工作職能也產生了一定的轉變。不單單要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產業結構升級,還需要有效的推動當地的經濟持續進步與發展。基于此,鄉鎮財政監督管控工作需要不斷的改進,做好全局性的監管工作,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以此為鄉鎮的經濟發展助力。
首先,在鄉鎮經濟的發展階段,最容易受到影響的就是如何建設基礎設施。鄉鎮經濟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就應當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所以,鄉鎮財政部門需要形成良好的監督管理意識,并對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進行管控。
其次,鄉鎮經濟的發展需要推動產業格局的升級、經濟效益的提升。鄉鎮經濟發展階段,以工業發展為核心,并且兼顧服務行業、農業的發展。財政部門要針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做出合理的規劃。
最后,鄉鎮政府干部需要提升自身的思想觀念,并且為投資方創設良好的競爭環境、投資環境,避免出現工作人員相互推諉責任的情況,還能有效規避經濟損失。
當前,鄉鎮政府的預算體系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宏觀發展角度來看,許多鄉鎮政府預算編制沒有對經濟發展、公共職能發展需要進行全局性的分析,也沒有對輕重緩急的關系進行充分考量,會直接影響監管工作的順利進行。在預算編制的階段,常見的問題就是制定的目標不合理,項目進展較為盲目,沒有經過論證,也沒有對當地的發展需要、經濟承受能力進行考量。其次,從微觀的角度進行分析,鄉鎮政府存在預算編制不合理的現象,沒有落實明確化、精細化的要求。在實際的預算編制過程中,沒有根據規定設立項目,對于一些項目的支出沒有具體的金額、項目預算。僅僅以大數額對這種問題進行計算,導致財務監督的難度較大,預算審批也存在無法對預算進行衡量的情況,事后監督不到位,不利于對子項目的支出進行把控。
鄉鎮政府屬于對農業務的主要服務方,涉及到大量的三農政策、專項資金使用計劃等。然而,專項資金可能存在沒有落實到實處、完善使用的情況。鄉鎮政府部門無法了解農民的具體情況,財務監督難度也相對較大。農民對自身的實際利益了解不充分,經常出現許多不合法的現象,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財務監督效用沒有發揮出來。此外,監督不到位,容易導致財政管理出現許多漏洞。例如,財政支出層面存在較為嚴重的重視資金分配,輕視資金管理的情況,甚至是虛報、挪用資金的問題發生。而專項資金監管不仔細,也會導致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降低。
第一,制定與逐步落實各項財政規章制度,也就是財務管理制度、鄉鎮財政預決算制度、票財政監督檢查制度,以便于做好票據管理的工作,落實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全過程監督工作,確保現金管理、銀行賬戶管理、固定資產管理、會計核算管理到位。
第二,進一步明確崗位基本職責,科學化的進行鄉鎮財政人員崗位的設置工作。結合當前鄉鎮財政體制改革的基本情況,合理的進行崗位設置。如設立預算會計崗位、出納崗位,還要設置計算機管理員崗位、財政監督員崗位、票據管理員崗位等。
第三,鄉鎮政府的管理層也要徹底的轉變服務理念,進一步提升政府服務質量,優化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工作效率。并且要注意創設公平的競爭環境,獲得投資,并且規范化財政管理工作,逐步優化投資軟環境。
第一,根據《會計法》以及相關的會計制度,逐步規范化會計核算的工作,強化財務管控力度,并且根據要求及時的記錄賬目,務必要保證賬實相符。
第二,做好銀行賬戶管理的工作。鄉鎮財政部門基本上都會設立多個財政賬戶,即支出賬戶、預算賬戶等。
第三,做好檔案管理以及印鑒管理的工作。印鑒需要結合崗位做好分類管理的工作,鄉鎮財政需要建立專門的檔案室,并且安排專人負責進行檔案管理工作,實現檔案資料分類簡單工作。在做好會計檔案立檔歸檔工作的同時,還需要完善檔案保管、調閱制度。
第四,做好財政支出管理的工作。對于鄉鎮財政支出來說,需要落實完善的審批制度,鄉鎮財政的支出、撥款、借款,都需要交給財政領導進行審批,還需要獲得合法、有效的原始憑證。
第五,做好現金管理的工作。出納人員要加強現金管理,并日清月結,結賬的時候要詳細的填寫現金結報單。在收取現金的時候,需要及時繳存到財政賬戶當中,以便于直觀的了解收支情況。
1.逐步強化鄉鎮財政預算監督。做好鄉鎮財政預算編制工作、預算目標調整工作,經過相應的審批程序,嚴格的根據財政預算執行,秉承量入為出的基本原則,還要確保收支的平衡性。
2.做好預算外資金的監督以及管控工作。鄉鎮財政部門需要實行財務歸口統一管理,行政事業收費需要上交到鄉鎮財政賬戶當中,以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模式,做好對其他費用支出的監督與管理,如排灌費、水費等。
3.做好專項檢查的工作,鄉鎮財政每年定期組織檢查,上級部門則需要定期組織財務檢查、專項監督工作。通過實現調查與檢查的互相融合,及時發現檢查中存在的核心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以便于進一步提升專項資金使用效益。
首先,做好統一的票據管理工作。各個單位繳費、罰款都需要參照財政部門統一印刷的票據,并且根據物價部門、財政部門核定的標準、項目收取。其次,做好綜合性的預算工作。鄉鎮財政以分享管理、統一管理的原則為基礎,并且確保收支管控到位,實現分項管理,實現預算的合理分配。在編制完善綜合財政收支計劃的同時,確保單位的正常支出,以此將資金的使用效益發揮出來。從預算編制的層面入手,鄉鎮需要以精細化發展為核心,明確預算目標。從實際執行情況、賬目設置、資金來源等多個方面入手,確保項目編制、賬目設置的合理性,做好預算編制工作,強化財政監督管控力度,并且保證預算后期執行監督到位。
鄉鎮政府需要有效的提升財政管理效率,并且做好財政監督的工作,有效的提升財務職能,建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鄉鎮政府部門要結合其他地方的特色,遵循我國基本法律法規、相關政策等,逐步落實鄉鎮政府的財政監督體系,履行財政收付的職能,還要針對于各項涉農政策以及資金分配與使用進行監督管控。在提升鄉鎮政府財政職能層面,進一步完善制度、流程,并且發揮鄉鎮政府的監督、稽核功能,助力財務流程、深化內控機制。與此同時,在進行人才建設與儲備的過程中,有計劃的促進干部隊伍建設活動開展。并選擇綜合水平較高、擁有責任心的年輕職工,使其能充分了解業務活動,發揮鄉鎮財政監督的職責。鄉鎮政府需要注重提升其政治素養,定期開展專項培訓工作,使其能為政府財政監督工作開展做出自身的一份貢獻。
首先,對于補貼農民的支出來看,需要明確補貼的對象,還需要將信息公布。鄉鎮政府可以推行涉農一卡通工程,可以為需要補貼的農民直接發放補貼,能減少中間的資金發放環節,還能規避私自挪用資金的問題發生。其次,針對項目建設資金,需要進行項目申報,還需要做好資金使用的財政監督工作,并注重項目開展之前的調研工作,并且審核項目資金的撥付情況。與大眾的監督的方式相融合,對具體項目資金進行把控。再次,在執行支農政策的階段,為了避免相關部門、人員政策執行不到位,在進行財政監督的過程中,就需要檢查鄉鎮政府行為,保證其行為合規、合法。最后,鄉鎮政府部門立足于自身基本情況,提升財務監督水平,并科學化的利用資金,加強對鄉鎮資金的管理力度。
鄉鎮政府需要大力組織收入,并做好增收節支的管控工作。財政部門應當制定財稅任務細則,并確保年初財稅計劃順利實施。在不斷優化支出結構的同時,保證達到收支平衡的基礎目標。財政部門還需要進行債務清理工作,了解真實的債務狀況。財務人員要實現對單位與個人、單位之前的賬務清理,以此為政府減輕債務。
隨著我國對農村基層扶持力度不斷變大,鄉鎮財力也顯著增強,各項事業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機會。鄉鎮財政屬于基層一級政府財政,其財政職能履行情況,會關系到公共財政體系的建設,還會關系到如何實現建設小康社會基礎目標。因此,不斷強化鄉鎮財政監督管理力度,制定規范化的鄉鎮財政管理體系,推行綜合財政預算管理,將資金的使用效益發揮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