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李曉明
(長春電子科技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12)
黨的十九大以來,吉林省的農業發展與其他各項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同時,吉林省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本研究圍繞吉林省“快遞下鄉”的現狀與趨勢展開討論,并探索進一步推動“快遞下鄉”的策略,以農村農業的新發展促進全省產業進一步優化升級。這是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吉林省農村經濟社會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
“快遞下鄉”是為鄉村地區提供快遞服務,一方面,是將農村生產生活所需的各類商品通過快遞運輸形式送到農村去,送到農民手中;另一方面,是用快遞服務的方式將農村的各類產品運送到更多的有需求的服務對象那里,幫助農民增收。
“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與快遞企業合力前行,搭建起惠及廣大農村地區民眾的電商消費平臺,將服務網絡向更深更廣的農村地區拓展。在這樣的基礎上,國家郵政局于2014年啟動了“快遞下鄉”工程。2015年12月31日,“快遞下鄉”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而成為國策,《意見》提出了加強商貿流通、供銷、郵政等系統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建設與銜接,加快完善鄉村物流體系,實施“快遞下鄉”工程。[1]伴隨著電商業和物流業的迅猛發展,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十分重視農村的快遞運輸服務質量,“快遞下鄉”政策更多地被人熟知。
在國家愈發重視農業物流的今天,農村社會經濟的產業鏈必然少不了農村電商業和快遞業發展這一重要環節。“快遞下鄉”政策的提出和“快遞下鄉”工程的實施,在普惠民生和服務三農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農村整體經濟水平發展有了較大提高,主要表現在:一是能夠滿足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要求,加快了農產品向外流通的速度;二是擴大了內需,使農村農業發展更好地適應市場規律;三是推動的農村快遞行業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村地區人員就業。
1.起步階段
吉林省政府辦公廳于2015年下發了《關于支持“快遞下鄉”的意見》,將快遞服務業發展納入吉林省“十三五”期間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快遞園區作為城鄉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納入城鄉規劃。規劃建設一批集倉儲、分揀、集散、配送和商品展示諸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快遞園區,逐步將快遞服務業延伸至鄉鎮一級。[2]同時,也將解決“快遞下鄉”的貨源供應作為另一個工作重點,為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積極培育貨源帶,建立農產品目錄、企業目錄和產地目錄。選取一些有基礎條件、有發展潛力、有鮮明特色的鄉鎮開展試點示范。鼓勵和幫扶農村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將具有吉林省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和山珍輸送到全國各地和海外。與此同時,農村快遞人員培訓、新能源電動車的推廣、非機動快遞車輛配送管理辦法的實施、快遞企業和分支機構設立流程的政策支持,都為吉林省“快遞下鄉”的推進打下了良好基礎。
2.平穩發展階段
自2015年《關于支持“快遞下鄉”的意見》發布以來,吉林省的“快遞下鄉”工程穩步推進,吉林省政府又出臺了《2016 年促進農民增收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部署了加快推進“快遞下鄉”、農村電商快遞協同發展等工作內容。不斷推出新的政策和措施以擴大農村電商業和快遞業的網絡覆蓋,引導企業與農民實現多種形式合作,拓展線上線下多種農產品銷售渠道,打造了多方共贏的發展格局。
吉林省利用與朝鮮、韓國、日本、蒙古國和俄羅斯等國家接壤或鄰近且邊疆近海的區位優勢,進一步挖掘跨境網購寄遞服務的巨大潛能,不斷培育和扶持跨境電商發展,促進快遞業和電子商務平臺的有機結合。立足農業大省的省情,充分書寫好服務“三農”的新篇章,滿足農村用戶便民服務需求,讓廣大農村居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3.進一步推行階段
2019年8月,吉林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吉政辦發〔2019〕37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其中針對擴大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消費、大力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流通和銷售渠道等五方面54條內容面向全社會提出了動員。吉林省郵政管理局在《實施意見》發布后明確表示,將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將消費扶貧相關政策舉措細化實化,引導快遞企業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優化貧困地區寄遞服務配置,推動消費扶貧積極深入開展。[3]
2020年1月,吉林省郵政寄遞事業部與順豐、中通、韻達、圓通、申通、百世6家公司的省級總部依據“自愿合作、平等協商、逐步推廣”的原則,簽訂郵快合作下鄉進村省級框架協議,全面鋪開吉林省郵快合作,為吉林省“快遞下鄉”工程繼續順利推行又添助力,使農村物流資源得到相對高效集的配置。接下來,快遞末端配送難題將有望解決,農村寄遞服務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1.快遞服務專業化水準偏低
吉林省地處東北,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產社會條件落后,直接配送方式暫時得不到充分應用,致使鄉鎮快遞多采用間接配送的方式。間接配送主要通過快遞公司建立快遞自提點網絡來實現。吉林省對快遞網點分布沒有明確規定,網店呈現出分布不均、覆蓋不足的現象。包括運輸費用、房屋租賃費用、通信費用等在內的較高運營成本,使得運營商和加盟者不能全面考慮人口分布、交通條件、服務半徑等因素,給未被網點覆蓋到的農村居民寄遞和提貨造成困難,不能為全部銷售農產品的農民提供優質且廉價的取件服務,這些都大大降低了農村居民對當地快遞服務的滿意度。
服務專業化水準偏低的問題還體現在從業者的素質上。由于沒有統一的規范和標準,吉林省快遞行業的門檻較低,快遞加盟平臺對于代理商的要求較低,對加盟費用和儲藏空間的要求都不高,鄉鎮快遞員也會因相對獨立的加盟方式和較低的加盟標準而缺乏專業的技能和服務態度。在快遞網點運營過程中會出現取件等待時間過長、取件效率低、重復取件和取錯件等問題。吉林省現代物流業仍然在發展階段徘徊,專業人才的培養和輸送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基層快遞從業人員工作強度大,經常要面對因投訴糾紛、缺少福利保障和職業發展等諸多問題帶來的巨大壓力,行業認可度和自身認可度低,這些都導致了基層快遞從業人員大量流失有關。
2.信息傳遞與產業升級困難
信息傳遞與產業升級困難,這是吉林省在“快遞下鄉”進程中要面對的又一難題。城市居民早已習慣了利用按照一定方式和原則追蹤商品的物流信息,對掃碼取件也習以為常??此茝姶蟮目爝f信息網絡常常在鄉鎮出現了斷層,造成快遞信息的傳遞和更新不及時,加之農民自身文化素養的限制,許多村民在快遞信息查詢方面存在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鄉村快遞從業人員時常采用打電話的方式通知客戶提取包裹,降低派送效率的同時,也會出現取件人因為各種因素無法接聽電話,導致提取包裹不及時。通過電商平臺向外銷售的農副產品也會因不能及時集散而產生質量問題和交易糾紛,造成農戶經濟和信譽損失。信息不暢導致的更為嚴重的負面影響是產業升級難。吉林省內電商企業和物流企業多數不能與整個行業信息共享造成整合資源的難度加大,產業升級和轉型困難。吉林省試圖將末端快遞平臺轉型成線上社交電商和社區微電商進程緩慢,無法走出盈利問題和行業競爭問題的雙重困境,容易錯失新零售發展的新商機。
3.行業核心競爭力提升速度慢
一方面,新零售業的興起對傳統的電商銷售和快遞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作為對傳統零售的補充和創新,新零售是將物流、資金、信息集于一身的新型商業形態。農產品銷售和集散能否把末端的物流、用戶體驗和社交、信息數據等融為一體,這對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市場動向不能靠一家或幾家企業的數據來反映,企業間的各自為戰卻造成了信息資源的阻塞和浪費。與此同時,吉林省內傳統的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因革新技術能力較為薄弱,不能更好地在農民和消費者之間“鋪路架橋”,也嚴重影響了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放緩了“快遞下鄉”的進程。
社會的不斷進步引發了人們對未來生產生活方式的思考,催生人們新的消費習慣,倒逼各行各業主動變革產業鏈。信息化、智能化的供應鏈作為服務經濟和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智慧農業、物流普惠和新業態發展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預示著會有更多有利于鄉村振興的產業和蘊含著巨大潛能的資源搭上“快遞下鄉”這趟順風車。
下一階段,吉林省“快遞下鄉”將呈現出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互聯網上在售農特產品一般都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梅河口和蛟河等地的大米、長白山地區的山珍、查干湖和松花湖的湖魚和延邊地區的朝鮮族風味小吃,都是吉林省內比較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特產品。國家近幾年供給側改革形式來看,僅依靠這些基礎性的特色商品是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吉林省正在加快腳步挖掘更多信息資源,將自身優勢更大程度發揮,推出更多能夠適應市場需求,滿足新的消費習慣的商品。
選擇好合作平臺是推進吉林省“快遞下鄉”的關鍵一步。吉林省近年來涌現出的以經營農特產品的中小電商企業不少,但經受住市場考驗的不多。支持吉林省中小型電商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將逐步與天貓超市、京東商城、蘇寧易購、順豐優選等更具實力的電商平臺合作,將吉林發展成為大型實力電商企業的特色產品直供地和訂單農產品經濟供應商。
吉林省農村地區分散的人居和欠缺的基礎設施已經成為“快遞下鄉”的障礙。因此,完善基礎設施、有效提高我省農村快遞配送方式是當務之急。要實現電商行業和快遞行業的協同發展,一方面,要做好道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工作;另一方面,要考慮網店布局的合理性。目前,吉林省已有多個農村地區快遞代取點,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吉林省各農村地區由于人居分散而快遞配送效率低下的問題。通過加強道路興建和修護、配送工具升級和工作人員素質提升等手段,可提高快遞配送效率。
吉林省政府為推進“快遞下鄉”工程而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確實促進快遞企業在省內村鎮市場的快速布局,但也降低了快遞行業的準入門檻,在利潤吸引下同行業之間的惡性競爭逐步顯現。吉林省政府在制定行業規范性政策,引導快遞企業在吉林省農村市場良性、有序競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省內快遞企業將把關注點更多地轉移到如何更好地服務農村電商、降低物流成本方面上,按行業標準運營企業,逐漸形成自覺維護市場秩序的行業風尚。
國家為有效提高我國各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生活質量,大力推行“快遞下鄉”政策。吉林省緊跟國家政策腳步,在農村電商發展有明顯提高、交易額逐漸增多的同時,在進村配送和產業升級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但總體上向著大好的方向發展。作為重大的國家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廣度和深度,深刻地而清晰地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鄉村的重要問題,為億萬農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現代化圖景。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推進又給中國的農業和農民帶來了全新的選擇方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吉林省要制定好以“快遞下鄉”為代表的“三農”工作的路線圖,讓全省農民嘗甜頭、有奔頭。